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汇总

时间: 玉莲2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的知识有偏重,毕竟那么多内容,总有一些是考不到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汇总,供大家参阅!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

  1.陆地环境:陆地表面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

  组成:由地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人类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环境”

  2.岩石圈:由岩石构成的地球的坚硬的外壳。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3.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养)、硅(闺)、铝(女)、铁、钙、钠(那)、钾(家)、镁(美)等

  分布特点: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差别大,分布不均

  4.矿物:化学元素在一定和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者天然化合物,它是岩石圈的基本单位。

  岩石: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矿产: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富集起来达到能够开采利用

  矿石:富含矿产的岩石

  矿床:矿产富集的地段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常见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二三十种矿物

  花岗石:长石、石英、云母  大理石:方解石 石灰岩:方解石

  岩浆:岩浆是地下深处一种粘稠的高温熔融物质,并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气体。

  技巧1:矿物分类:

  金属矿:可分为黑色金属(铁矿、锰矿、铬矿、钒矿、钛矿)和有色金属(其余)、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矿产、分散元素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以能源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

  技巧2:岩石分类:按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因素(风吹、日晒、雨打、水冲等)的长期作用下,逐渐使大块岩石变成碎石、沙子和泥土,又经流水、风的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已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的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技巧3:岩浆岩分类:喷出岩(又叫火山岩,其代表玄武岩)和侵入岩(其代表花岗岩)两类。

  技巧4:常见沉积岩: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化学沉积或生物遗骸堆积物而形成的(珊瑚)石灰岩

  沉积岩明显特征:含有化石和具有分层结构(层理结构)

  技巧5:常见变质岩:花岗岩: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5.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的过程(如右图)。①上升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影响因素: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意义:

  (1)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2)由大气、水、生物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表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

  技巧6:三种矿床

  内生矿床:多金属矿,多分布在岩浆流动频繁地区

  外生矿床:石油、煤、钾盐、石膏等,多分布在沉积盆地边缘,湖盆,浅海等地区

  变质矿床:石墨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磷灰岩矿床,包括变成矿床和受变质矿床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

  1.地壳变动: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

  2.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分类

  3.地壳运动

  4.板快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1)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2)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3)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因此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也大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技巧1:板块交界处地貌

  张裂区(生长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大西洋)

  陆上 :裂谷、断层 (东非大裂谷)

  相撞挤压区(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

  海洋:岛弧(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陆上:海岸山脉(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5.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技巧2:地质构造分类

  技巧3:地质构造实践意义

  6.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技巧4: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 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分机械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风化壳:风化作用产生的残留在地表的风化产物。

  球状风化地貌:典型的花岗岩地区。

  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流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

  技巧5:流水侵蚀作用

  特点:(1)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

  (2)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3)破坏海岸

  地貌(1)使地表变得崎岖

  (2)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

  (4)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5)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海蚀洞

  技巧6:流水沉积作用

  特点: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

  地貌:(1)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

  (2)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3)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4)沙滩

  技巧7:风力侵蚀作用

  特点:(1)在干旱地区, 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2)地表沙尘和碎屑物被风力侵蚀搬走

  地貌:(1)风蚀沟谷(雅丹地貌)、风蚀洼地

  (2)风蚀柱 、风蚀蘑菇

  (3) 戈壁和裸岩荒漠

  技巧8:风力沉积作用

  特点: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风沙沉积

  地貌:(1)沙丘

  (2)沙垄

  (3)黄土堆积 (黄土高原)

  技巧9:冰川侵蚀作用

  特点: 在高山和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运动过程中

  地貌:(1)冰斗、角峰、U形谷

  (2)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冰蚀湖

  (3)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技巧10:冰川沉积作用

  特点: 在高山和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后,

  地貌:(1)冰碛湖

  (2)冰碛丘陵等

  技巧11:外力作用对比表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

  1. 全球性的大气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

  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

  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

  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分布:《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7.酸雨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技巧5:防治酸雨

  最根本的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看过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汇总

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