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地理,在我们高考的时候,能够给我们助力还是阻力就看大家的复习情况或者偏重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供大家参阅!
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1.宇宙探索发展阶段
(1)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
(2)开创新时代,进入太空时代,探测阶段(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卫星)
(3)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太空开发时代
2.宇宙探测意义
(1)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a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上天
b发现了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
c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2)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宇宙资源:
(1)空间资源:辽阔的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太阳能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地球上没有的能源³He,小行星、月亮上的矿产资源
4.太空垃圾及危害
废弃的卫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各种各样的金属块儿和脱落的涂料等。
太空垃圾的危害: 垃圾和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大,发生碰撞后损害大
5.清除太空垃圾办法
空间垃圾的清除方法:(1)改变停止工作的卫星轨道(2)回收残骸
技巧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所要考虑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4)良好的水质
(5)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力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
(6) 交通便利。
(7)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技巧2:载人飞船的回收对着陆场的要求:
(1)着陆场必须位于飞船的运行轨道内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
(3)地势必须平坦,坡度不能超过5º
(4)方圆数十公里内,不能有1100伏高压线
(5)着陆区内不能有铁路,不能有三层以上的房子,不能有河流。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垂直于大气上界,每厘米每分钟所获得的能量。(8.24焦耳/分钟·平方厘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能对地球的影响:
(1)维持地表温度,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技巧1: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位置)
(2)天气状况(阴雨、晴)
(3)地势高低(大气稀稠)
(4)昼夜长短(日照时数)
(5)大气洁净度
技巧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原因
1.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2.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天空中云量少3.空气洁净,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4.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气削弱作用弱。
技巧3: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
1.盆地地形,四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云量大,海拔较低,2.季风气候,距海较近,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水汽来源充足,雾日多,阴雨天多,日照时数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太阳活动及太阳大气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变化。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
技巧4:太阳活动类型及特点
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或22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珥:出现在色球层上
太阳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
技巧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地而异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4)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技巧6:月相观察: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2017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
1.地球自转
特征:
(1)地轴指向: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生活周期)
(4)速度:角速度两极为0,其余为150/h;线速度由赤道(1667千米/时)向两极(0千米/时)递减
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天体东升西落)(2)地方时(区时)(3)水平地转偏向力
2. 地球公转
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同向),北逆南顺
(2)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3)轨道:近正圆的椭圆
(4)速度: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慢。平均每天10 ,30万千米∕秒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4)四季的更替(形成)
(5)五带的划分
自转和公转关系:
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自转平面)夹角:230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66034'。
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技巧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纬差(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纬差(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差)
技巧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技巧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热带区域:直射时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技巧4: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大差值规律
热带地区:23°26’+当地纬度
温带地区:23°26’×2
寒带地区:90°+23°26’-当地纬度
技巧5:正午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长短变化判断
(1)在直射点以北:影子朝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北影北日南)
在直射点以南:影子朝正南,正午太阳在正北。(南影南日北)
(2)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
热带:直射时正午影长最短,北半球热带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南半球的热带,夏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太阳视运动、等太阳高度图
技巧6:太阳高度日变化——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太阳视运动、等太阳高度图
(1)同一时刻,太阳高度由直射点(900)向四周成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0
(2)同一纬线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相同。
(3)特殊纬线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
a极点:太阳高度不变
b发生极昼的纬线上:
最小太阳高度+最大太阳高度=2倍直射点纬度,
日影曲线、季节
当地纬度=90°-直射纬度+最小太阳高度
技巧7:日出时太阳方位的季节变化与物影判断——日影曲线、季节
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物影与太阳方位相反
技巧8:昼长计算——纬度、季节
昼长=[12-日出时间(地方时)]×2=[日落时间(地方时)-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任意时间)
技巧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纬度、季节
a.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b.直射北半球:北极极昼,南极极夜,刚好发生极昼的纬线圈以内发生极昼,昼长为24小时,向南昼长逐渐缩短,至刚好发生极夜的纬线圈,纬线圈以内发生极夜,昼长为0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
c.直射南半球:北极极夜,南极极昼,刚好发生极昼的纬线圈以内发生极昼,昼长为24小时,向北昼长逐渐缩短,至刚好发生极夜的纬线圈,纬线圈以内发生极夜,昼长为0小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短夜长
特殊纬度夏至日昼长:
20°N:13小时13分;
30°N:13小时56分;
40°N:14小时51分;
60°N:18小时29分
技巧10: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纬度、季节
a.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昼长最短;
b.二分日:昼夜等长;
c.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最短,南半球昼长最长
技巧11:四季
中国:立春-立夏:春季;立夏-立秋:夏季;立秋-立冬:秋季;立冬-次年立春:冬季
欧美(即天文学划分):春分-夏至:春季;夏至-秋分:夏季;秋分-冬至:秋季;冬至-次年春分:冬
气候:五日连续日均温小于10°C为冬季,大于22°C为夏季,其他为春、秋
气候统计: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技巧12:五带
热带:直射
寒带:极昼、极夜
温带:两者皆无
看过2017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