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表格试题

时间: 刘惠2 高考地理

  表格,又称为表,即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表格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表格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广东卷 )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答案】5.D。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获取、不同类型数据的转换”。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直接提取表格中数据或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

  (2013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读图回答29~30题。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命题立意】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考查了上海的农业发展。命题立意重点在于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难度偏易。

  【解题思路】直接读左表可知2000年到2009年上海从事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均呈下降趋势;农业产值、种植业产值、农业服务业产值均呈上升趋势。故选A。

  . 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可知,上海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较小,但呈现出下降趋势,即农业产值比例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不断上升,即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结合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中耕地面积的变化可知耕地面积仍表现出下降趋势。故选B。

  20(2013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读图回答27~28题。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以图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直接读左表可知2000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重较低;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但与2000年相比较,煤炭消费比重不断增加,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在下降。故选C。

  .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D

  【解题思路】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两番受该地区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影响很小,故A错;读右图可知,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说明工业企业注重了节能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减少了高耗能工业的比重,故B、C错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故D正确。

  .(2013高考题广东卷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答案】9.C。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区域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对新材料、新情景信息获取”。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理解“城市首位度”的定义,数值越大,表示“核心首位城市垄断资源程度越大”,对区域城市均衡化发展不利。数值下降,意味着居首位的城市集聚效应在弱化,明显广州变化幅度最大,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布局趋向于均衡化。

  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不断增加 D. 逐渐减少

  .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1.C 12.D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

  (2013·四川卷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3~4题。

时期()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3.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答案 C

  解析 据表可知,我国1985~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不断增加。

  4.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D

  解析 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商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二、综合题

  .(2013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问题。(19分)

  图1 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

  (注: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

  图2 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

  ⑴据图1,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4分)

  ⑵据图2,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70

50

38

16~48km

  ⑶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6分)

  ⑷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4分)

  答案:

  ⑴制造业集聚中心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任答两点即可)

  ⑵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16~48km

26

40

50

  可见,在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较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在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布较少,资本密集型企业较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多,资源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⑶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⑷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合理性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使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过分集中的格局,置换出的空间可建设商业区和居住区,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更趋合理,这胡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过程及该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图为背景,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等知识点。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制造业空间变化及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变化等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知识,评价该地空间格局的变化。该题突出了地理的特色即突出了对考生读图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⑴结合图1的图例,一方面对比三年的制造业就业密度分布状况,分析制造业在城市中心和郊区的分布变化趋势及制造业重心的变化方向,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图例中的高速公路,即分析制造业集聚中心与高速公路的关系。⑵首先明确图2中纵坐标为企业数量累积百分比,其次通过表格中给出的0—16km内各类型工业企业百分比,正确读出0—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占96%,资本密集型企业占90%,资源密集型企业占88%,然后减去0—16km内各企业所占百分比,即可得出16—48km各类企业百分比,最后根据数值分析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⑶题可采用逆向思维。首先通过⑵的结论即2010年该市0—16km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大,资源密集型企业比重小,说明该范围内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而不适宜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然后考虑该范围(距市中心较近)内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有利条件与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不利条件。⑷首先要明确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即理想条件下城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分布位置,然后利用第44题中的结论即制造业的空间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其它功能区的合理影响。

  【易错点拨】第⑵题很多考生审不清题,不注意图2中的纵坐标为企业数量累积百分比,而误把48km处的各产业的数值直接写在表格中。

  .(2013高考题福建卷 ) [选修6——环境保护]

  表2是我国某区域 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9 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 分)

  【答案】

  (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试题立意】本题以耕地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影响,关注民生问题,考查生活中地理知识。

  【解题思路】

  ⑴仔细阅读表格可知该区域耕地分布主要从坡度和海拔两方面来描述,答题时要紧扣该两方面,环境问题分析要注意题干要求“增补耕地”,可知增补耕地分布特点分析。

  ⑵可从工程、法规、管理、宣传等方面答题。

  (2013高考题重庆卷 )(26分)图5为某河段示意图,图6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年流量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5中A、B两点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__。(2分)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________。(2分)其原因是_______。(2分)

  (3)请在答题卡的图6上绘出图5中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4分)

  表1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农作物

常住人口

其中:

城镇人口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总产量

(万吨)

播种面积

(万公顷)

播种面积

(万公顷)

2000

1013

346

364

62

10

2010

1149

651

275

45

15

  (4)表1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1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4分)并分析原因。(8分)

  12.(1)【答案】加剧 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试题立意】该题第一问考查的是考生流水对河流弯道两岸的侵蚀程度比较。第二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这个要考查考生生活知识的储备。

  【解题思路】第一问,平时考生应该有训练,弯道直接冲刷的凹岸,流量变大了,当然是凹岸冲刷也加剧了。第二问,已经说了修建拦河坝,因此,就只能在坝上做文章了。应该说还是容易想到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易错点拨】第一问,对于掌握知识掌握不好的考生,容易用地转偏向力去做题,这个平时要对学生强调河道弯道处,和直道处是不一样的。

  (2)【答案】大(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考生对图中河道的仔细研读,实际就是考查考生的阅图能力,并不难。

  【解题思路】第一问,考生应该很容易得出①测得的流量较大。必定图中很清楚一个河道变成了两个;第二问,考生只要读出了河道一变成了二,还是很容易得出乙河道的分流作用的。

  (3)【答案】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考生对图5和图6的仔细研读,实际就是考查考生的阅图能力,也并不难。

  【解题思路】只要考生认真读图5和图6就会发现河道①的流量大致分成了河道②和河道③,所以图6中河道③的数据就直接用河道①的数据减去河道②的数据可得到。然后在图中画出点,并用圆滑曲线连接即可。

  (4)【答案】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 原因: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考生对表1数据的分析,实际就是考查考生的表格数据综合对比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问,考生应该很容易从表1中粮食作物得出;第二问,考生只要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城镇人口增加和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生产技术进步较慢,单产提高不明显,可分析得出。

1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