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复习大纲

时间: 刘惠2 高考地理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复习大纲,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一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典例】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3题。

  1.(2016·天津八校联考,24,1.5分)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② B.① C.③ D.④

  2.(2016·天津八校联考,25,1.5分)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3.(2016·天津八校联考,26,1.5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A.同一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

  【答案】1.B 2.B 3.D

  【解析】

  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故选项D正确。[@%]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二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

循环

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

(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典例】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两种循环 ( )

  A. 能量来源相同 B. 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

  C. 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交换 D. 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答案】

  5.D

  6.C

  【解析】

  【迁移训练】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各题。

  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读“新疆天山南坡博斯腾湖流域气温、湖水水位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3.1987~2002年,博斯腾湖流域的水循环

  A.海陆间循环过程加速 B.海陆间循环量减少

  C.陆地内循环过程加速 D.陆地内循环量减小

  4.2002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气温降低

  C.上游引水过多 D.低海拔中小冰川消失殆尽

  【答案】

  3.C

  4.D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

  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若此图表示岩石圈,且④为变质作用,则

  A. B为沉积岩

  B. 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C.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D. c为沉积岩

  6.若此图表示的是太平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近于等长,则

  A. ①洋流为西风漂流

  B. 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

  C. ④洋流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广大

  D. 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答案】

  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8.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答案】

  7.B

  8.C

  【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eq \x(\a\al(确定该自然地,理要素的种类,,如地形等))→eq \x(\a\al(分析该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eq \x(\a\al(分析该要素,的形成原因))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四、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典例】

  (2015·课标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题。

  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图片来源:正确教育

1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