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9

时间: 刘惠2 高考历史

  20世纪以来中国有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与中国重大思想理论相关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9,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9试题及参考答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

  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平等参政、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所以平民革命是指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答案:D

  2.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  )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孙中山政权思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体现人民主权思想,二是体现法制的治国理念。

  答案:D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

  解析: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并没有在国内,没有直接领导起义,排除A;B中的《中华民国约法》说法错误,应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失败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C正确;D“领导进行北伐战争”说法错误。

  答案:C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孙中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答案:B

  5.“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之(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以上内容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叙述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C、D时间不对,B是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文献,内容不符。

  答案:A

  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

  ①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

  ③《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④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特点。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不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其结果证明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排除①。②③④都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作出的正确论断。

  答案:D

  7.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其历史依据是

  (  )

  A.毛泽东思想已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D.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解析: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其历史依据要从过去的历史条件中寻找,A是1945年中共七大上的决定,B是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C是其历史作用。故D正确。

  答案:D

  8.1957年,我国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取得这些成就的指导思想 (  )

  A.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B.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这些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D正确。A、B是指邓小平理论,C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D

  9.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  )

  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D.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

  解析: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面临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抉择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谈话,再次启动改革开放的列车。据此判断,D符合题意。

  答案:D

  1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之后在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D

  11.《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①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④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②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②。

  答案:C

  12.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市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此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时间“1992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该书记述的应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中的诸多问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簿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个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世界潮流”,其重要思想要结合材料一中图二内容归纳概括,“作用”一问要注意限定语“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总结“背景”,“两大理论”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教材作答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可在不脱离材料的前提下,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潮流。②思想:三民主义。③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①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②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4.“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孙中山思想内容回答;第(2)题回顾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回答;第(3)题结合新时期政治经济内容回答;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

  (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

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