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1.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尤为重要的是“有效信息”。
从评分细则来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对题问和材料只能有效使用,而不能全盘照抄,因为“照抄题问所述和材料的,不得分”或者“不能得满分”。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设计的问题即题问有三种类型:内涵式题问,外延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
(1)内涵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或“概括材料……”这样的说法,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 (在解这类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得分,除题目明确规定“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外延式题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提示语往往有“谈谈你对……有何识”或“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的说法,答案比较自由,只要不背离材料意思,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3)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的字样,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因此,内涵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都要联系材料进行解答。如何有效地利用题问和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答题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第一,精摘抄。这是指有限制地摘抄题问或者材料,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抄袭。照抄这一做法在评分细则中,已经明文规定是不给分或不给满分的。只有根据需要“对题问或材料作出改动的,可给满分”。为此,在使用材料时应该对材料进行精加工,有限制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剔除无效信息。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把符合题意的重点词句摘抄下来,适当地用副词、连词等把这些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形成比较通顺的句子和段落。如第39题第(1)小题,就是这样。考生只有在面对确实没有把握的问题(内涵式问题)时,才能够选择照抄的方式,以期得些“照顾”分。否则,均不要滥用材料原文。
第二,巧概括。概括是主观题中的一种重要的答题形式,一般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高度提炼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相关信息整合为答题时所需要回答的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是属性归类法,即把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这就需要确定多种角度,有针对性地加以提炼。
第三,抓关键。从以上的评分细则中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共同属性,那就是回答历史主观题时,紧扣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或根据题意整合、提炼出关键词至关重要。因为从评分细则来看,高考阅卷还是“采点”给分,很少“采意”给分。抓关键词的主要方法是,根据题意的要求,判断出答题的主要方向,然后围绕这一主要方向进行归纳。
第四,忌重复。评分细则表明,没有条理地重复答题,既浪费时间,又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出力不讨好,考生在高考中应坚决杜绝。防止重复答题的主要方法是,考生在答题前要谋篇布局,把自己所要答出的要点逐一列出,胸有成竹后再着手书写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得分率。漫无目的地答题,最终是劳而无功的。
2.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第一,多提炼。在回答高考历史主观题时,要使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的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或者极为相似,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把材料中的内容按其段落或句子,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容提炼成自己所要回答的关键词、关键句。提炼的关键是要把一些文言材料,或者分布在不同段落和不同句子中的同一属性的内容整合组织起来,升华为自己得出的结论。提炼要反映材料的共同属性,是对材料本质的归纳,而不是对其现象的简单反映。
第二,多术语。在回答高考历史主观题时,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历史术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如第39题第(4)问涉及的“少数民族封建化”“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等。从评分细则来看,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使用历史术语是获得高分的前提,在答题时不能使用与历史专业不相符的词汇(如网络用词等),以免给评卷老师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
第三,用分值。高考历史主观题后面所赋的分值是判断试题答案多少、繁简、详略的重要依据。通常分值大的要多答,分值小的要少答。有时试题所赋的分值是判断答题要点数量的标尺。一般情况下,4分题多数要回答2个要点,6分题要回答2~3个要点,8分题要回答2~4个要点,9分题要回答3~4个要点,10分题要回答3~5个要点,12分题要回答3~6个要点,14分题要回答3~7个要点。其他情况,以此类推即可。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有些考生回答的要点很多,结果都不切合题意;有的考生回答的要点很全,但个个都蜻蜓点水,没有扩展为逻辑严密的句子或段落,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回答一个要点,一般需要20个字以上,而且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答案组织要做到“四化一整洁”,即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表述科学化和保持卷面整洁。考生在平时训练时,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第四,多角度。答题时,应根据试题的求答项和分值确定答题的角度,答案内容要全面,思路要开阔,“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坚持“多多益善”的原则——“要点”多。从属性来看,“原因”类型题的角度通常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部、外部、国际、国内,主观、客观、历史、现实等。“影响”类型题的角度则通常是直接的、间接的,当前的、深远的,国际的、国内的等。历史事件涉及多个主体时,还要结合多个主体的盛衰逐一分析说明。如第39题第(4)小题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或者驿唐朝、对少数民族、对整个中华民族等角度展开的。
诚然,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很多,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法。但是,我认为基本的解题思路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定要明确所回答的问题,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教材相关内容,多方结合,理清思路,组织问题答案。只有思路明确,条理清晰,才能临阵不乱,考出最佳水平。
总之,要解答好历史主观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
高考历史主观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
材料一 周、秦、汉、唐定都关中且国势强盛,并非只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戎"族的支持,被赶出了关中平原。秦国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积聚起雄视"山东"的力量;视死如归的战士与关中繁荣的农业经济,同是支撑秦统一全国不可忽视的因素。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
国标:①北面、西北面山地、高原形成关中的地理屏障(3分)
区标: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周边山地拱卫关中地区;四周险塞,对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边防要地;地地势险阻,巩固国防;关中周边地区是地理屏障。(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3分)
第一个采分点关键是要突出关中周边地区“险要”的含义。考生写成“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优越”皆不能给分。不少考生的答案为“关中经济繁盛”,也是没有分的。
国标:②输送了长于骑射的骁勇战士(3分)
区标:提供“骑兵”;人民“ 善骑射”。 (写出其中一点给3分)
兵多,军事人才多;实行府兵制,兵民合一;士兵视死如归;军事力量强大;少数民族军 事力量强大;人民善战,战士英勇;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为国家军队提供兵源。(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2分)
第二个采分点关键是突出“骑兵多、强”
国标:③提供了战马(2分)。
区标:战马多;有天然牧场,水草丰美,马匹多;是国家战马供给地;有大量牧马场。(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2分)畜牧业发达;游牧业发达。(写出以上其中一点亦给1分)
第三个采分点关键是突出“马匹”。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2分)
国标:①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3分)
区标:①答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写出唐以后的两个少数民族或其政权名称(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亦给3分。
②只写出一个少数民族或其政权名称给2分。
③答出“朝代内迁、南迁、政权对峙或并立、民族冲突或战争、矛盾”等词句给1分。
国标: ②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3分)
区标:①答出“政治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其中一个即给2分,两个给3分。
②写出“牧业、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交流、传播生产技术”;或“文明、文字、文化、思想、医学等交流”;或“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传播”中的任意一点即给2分。
写出“多元化民族文化”、“经济多元化”、“丰富各民族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文化”、“密切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等其中的词句亦给2分。
③写出“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牧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其中的一句给1分。只写“交流”给1分。
国标: ③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3分)
区标:①写出“民族融合”即给3分。
②只写“融合”、“通婚”、“和亲”、“交往”、“和睦相处”、“民族友好交流”等词句,其中的一点亦给2分。
写出“多元化民族文化、经济多元化、丰富各族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文化、密切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的其中任意一点亦给2分。
国标: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3分)
区标:①写出“统一或多民族国家”等词句均给3分;
②写出“奠定疆域或版图的基础”给2分;
③写出“开发边疆、促进边疆发展、巩固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边疆、巩固政权”等词句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