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历史 >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时间: 丽菲 高考历史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推行重商主义,扩大出口,殖民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蒸汽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抢占原料和市场,亚、非、拉地区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电气时代前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5、两次大战间(20世纪20~40年代):一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严重破坏,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9~3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走上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德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侵略他国。

6、信息时代(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各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经济复兴。70年代后呈现经济多极化趋势,90年代,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观念形成和发展。

二、大国崛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英国

(1)概况: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加强海外掠夺。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许多资本上义的牧场和农场。奴隶贸易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③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亦称“世界工厂”。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被美德赶超。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⑥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

(2)特点: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殖民地帝国主义”。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经济强国。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美国缓慢。

2. 法国

(1)概况: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②普法战争失败后的割地赔款,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③19世纪末,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德之后。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内外信贷领域,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④一战后,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⑤30年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⑥1967年参加成立“欧共体”,经济稳定发展。

(2)特点:①小农经济影响了国内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②是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③高利贷对国家影响大。④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削弱巨大。⑤是较早向美国经济霸权挑战的国家之一。

3. 美国

(1)概况:①英国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②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③19世纪中期,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迅速发展,但矛盾尖锐。186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四号工业国。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⑤一战后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工业生产高涨居世界首位,此时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⑥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遭受沉重打击: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⑦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方面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一方面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经济稳定发展。⑨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遇到挑战。日本和欧共体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75年以后,进入“滞胀”阶段。⑩80、90年代经过改革,经济复苏并出现繁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2)特点:①有利的客观环境: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人才涌入。②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速发展。③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④从两次大战中受益,为经济发展和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提供契机。

4.日本

(1)概况:①德川幕府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②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被迫开放一些港口,西方国家工业品涌入日本市场。③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经济迅速发展时期。④一战期间乘机发展工商业,由战前债务国变为战后债权国。⑤在20世纪30年代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⑥二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⑦20世纪90年代,日本力图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亚太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重要地位。

(2)特点:①日本是亚洲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②军国主义在国家经济生活影响巨大。③外来因素对日本经济影响重大。向西方学习、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掠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周边国家的战争,都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5.德国

(1)概况:①19世纪50年代,普鲁士重工业发达,但政治分裂阻碍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1871年完成统一后,借助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③一战后被战胜国任意宰割而损失巨大,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和美英等国的贷款使经济很快得到恢复。④20世纪30年代受到经济危机冲击尤其严重。法西斯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⑤二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联邦德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促进了经济的起飞。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居世界第二位。

(2)特点:①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②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实力。③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巧妙地利用了一战后战胜国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恢复经济;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

6.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

(1)概况:①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农奴制的存在阻碍其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开始工业革命。②1861年,俄国进行废除农奴制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仍占优势,依赖外国资本。④十月革命后,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⑤1924年“--”和1927年“--”分别制定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新经济政策被取消。从1928年开始实施两个半“五年计划”,到1937年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⑥从1936年,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一方面加快了苏联工业建设步伐,促使其在二战后在军事工业方面与美国一较高下,但另一方面却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实力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的弊端,这是苏联解体的致命伤。

(2)特点:①封建残余在经济发展中严重存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专指沙俄时期)。②军事因素对经济影响大。③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相称。④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成为一柄“双刃剑”。(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三节)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五要素

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政策和调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前提。如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和内战、德意志的统一等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②市场(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市场的扩大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中期的快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市场的最终形成→对市场的争夺→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于世界市场,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而建立。对于国内市场的建立则途径不同:英国通过圈地运动,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并与德意志一样通过统一战争而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以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另外,罗斯福新政时兴建公共工程,其目的也是通过拉动内需、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总之,市场是资本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③资金和劳动力——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各国解决资金和劳动力的途径各具特点,其中以英美较为典型。英国对内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对外则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而美国是通过吸收欧洲资本和欧亚移民。

④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8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以蒸汽动力为特征的机器时代,使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战胜封建经济,并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870年左右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组织、经营手段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二战后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创了“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原子能时代”,等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发展时期。

总之,经济发展既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又对科技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技进步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⑤资源——资本主义各国因国情不同而表现出资源的占有情况不同。如英国、美国、法国资源相对丰富,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迅速。而日本、德国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受阻而极力对外扩张,通过侵略他国获得大量资源以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第一次科技革命:

条件——政治前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基础:贸易、掠夺、圈地积累资本;市场条件:世界上的殖民国家;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技术。

标志:以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进程:18世纪60年代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法国、德意志、美国等各国。

特点:①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再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③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蒸汽时代”。

影响:①用大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城市化兴起;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③引发了三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④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第二次科技革命:

条件:①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建立;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阶级矛盾相对缓和。②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③理论:19世纪自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电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进程:19世纪70年代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0世纪初结束。

特点:广泛性;紧密性;交叉性。

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并产生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②使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并产生了电气、化工等新的工业部门。③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使其不平衡性加剧。④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扩张,加剧了亚、非、拉的苦难,并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3、第三次科技革命:

条件: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科技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②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要求。

标志: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进程: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仍方兴未艾。

特点: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及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技的地位日益重要,并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4、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三者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每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

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6—18世纪的萌芽时期:背景:①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制度形始在少数国家确立。②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西、葡的早期殖民扩张。表现:①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②市场上商品种类明显增多,世界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③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影响:①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②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③各大洲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背景: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欧美列强加强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③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表现:欧美列强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甚至直接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影响: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③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背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表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影响:①推动了欧美各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殖民地国家遭到残酷的经济剥削,民族危机更加严峻。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被削弱。

原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影响:①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渐建立。

经济区域化:原因:①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②由于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国际经济交流日益扩大,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就促使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

主要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高考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化知识点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一、明朝科学巨匠和巨著: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东方医药巨典。②、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西方水利技术。③、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地理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收录外来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进步的思想家(明清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潮也出现。出现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衰落。)——⑴、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认孔子权威;揭露道家虚伪。是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性。⑵、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踏实学风。⑷、王夫之: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②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三、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最早农民起义题材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批判封建,古代秀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揭露科举腐败、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借神怪批判封建、文言短篇。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①《永乐大典》明成祖,解缙;②《古今图书集成》,清,现存的类书。

2、丛书:《四库全书》乾隆,纪昀;丛书。

五、西学东渐:

1、开始:A16世纪后期,意大利,利玛窦北京传教;

2、特点:尊重中国文化,传教与宣传科学结合。

3、交流: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传入;中国儒学、道教传出。

4、积极引进: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科技著作。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智者学派和普罗塔哥拉

(1)智者学派思想: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意志。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2)普罗塔哥拉: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①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②积极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③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道德的价值和作用。

(3)被其他思想流派称为"诡辩学派"。

2.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苏格拉底:①思想主张:强调知识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提倡发现自我,认识自己。②意义:对人本身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的哲学新方向。

(2)柏拉图: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创建了严密的"逻辑学"论证体系。

高考历史罗马法知识点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__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4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