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历史 >

2017年历史四川高考题

时间: 德豪2 高考历史

  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应注重历史规律性知识的总结,是掌握粗线条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掌握准确审读和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及解释和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历史四川高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历史四川高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有学者称:研究人物言论时, 即使是我们能够搜寻到他们的声音,也不可能是未受到任何中介影响的原声。因此,要想通过大力发掘被忽略的文献的方法来复原历史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再刻苦再勤勉的历史学家也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取回历史。这说明( )

  A.追求真实是历史研究的目的 B.探讨共性是历史研究的必须

  C.历史研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D.历史研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3. 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 )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

  4. 图一是何怀宏《选举社会》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该变化折射出(  )

  A.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B.参政机会逐渐广泛

  C.知识阶层日益扩大

  D.官员素养逐步提高

  5.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6.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曾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

  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7.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8.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 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9.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水排 ②司母戊鼎 ③粉彩瓷器 ④素纱禅衣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10.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1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教训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 )

  A.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B.军事武器落后是导致中国失败主要原因

  C.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 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战争失败的主因

  12.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13. 翰林院侍读奎华等155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等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有之变局,如果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交侵,各求所欲”。据此可知,这些人(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14.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 法国的这次侵略( )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15.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力主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他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美国政府采纳此建议,从1909年起退还部分中国赔款,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这反映了美国 ( )

  A.意图借助意识形态支配中国 B.控制了中国的留学教育

  C.开始实施独立对华外交政策 D.对华政策侧重文化侵略

  16.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

  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

  17. 1936年7月,沈均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要求国民党联合红军共同抗日,指出“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对敌人有利,表示坚决站在救亡阵线的立场,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而奋斗。这反映出(  )

  A.联共抗日成为社会的共识 B.抗日救亡运动取得新发展

  C.国共两党关系开始缓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

  18.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

  A.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C.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

  19.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万隆会议( )

  A.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B.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结盟的需求

  C.具有不结盟思想的特征     D.加强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0.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D.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21.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

  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22.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最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

  2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D.“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24.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发展史反映了( )

  A.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压缩 B.法律适应的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

  C.法律的正义性得到增强 D.法律的时效性日益明显

  25.杨光斌在《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一文中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对本国主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提供更多的政治保护。这表明“光荣革命”的意义在于( )

  A.奠定了英国走向民主道路的基础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英国实现了向法治社会的转变 D.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26.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批准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从美国政府运行的程序来看,骆家辉出人驻华大使需经过( )

  A.联邦最高法院批准 B.联邦参议院批准

  C.国会议员直接选举通过 D.总统直接任命

  27.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他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

  A.该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B.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热情不高

  28.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

  29.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最终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30.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

  A.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联合思想萌发于中世纪。长年的战争使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和睦统一的欧洲。据说最早系统提出欧洲联合思想的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随后,卢俊、伏尔泰和康德也提出过欧洲统一的设想。到了20世纪,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摧残和创伤。欧洲领导人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长时间避免战争,只有统一才能享受太平,于是有了欧洲一体化。

  ——摘编自赵晓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

  材料二 2016年6月24日,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英国退出欧盟将对英国和欧盟产生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指出,退出欧盟会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因为英国对欧盟内部贸易减少、税收升高可能会造成国内生产总值萎缩3.1%至9.5%;金融业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欧洲金融业¾的营业额来自英国。金融机构普遍对此表示担忧。英国是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英国退出欧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名望,欧盟GDP占全球比重将从17%将至14.6%,而出口份额将从33.9%将至30.3%。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材料三 欧委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制衡;英国威胁“退欧”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困与进”: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6年3月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现实原因和关键。(4分)

  (2)据材料二,概述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3分)

  (3)据材料三,分析欧盟一体化有哪些阻力。(3分)

  32.(18分)1918年11月底,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怀着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困惑,

  梁启超在蒋百里等人陪同下前往欧洲考察,后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记录了他在欧洲所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

  材料二 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

  材料三 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抄几条宪法,算立宪。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至于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激派政府”进行的革命“历史价值”何在。(3分)

  (2)材料二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指什么?这次“外交失望”直接引发了什么运动?有何重大影响?(3分)

  (3)根据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状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评述。(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 唐前期主要实行府兵制。府兵从21岁服役,60岁免役,服役期间免除其个人的租庸调。 府兵不脱离自己的乡土和农业生产,实行所谓兵农合一制。战时,中央从各地调集军队,高级将领临时委派,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服兵役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随看土地兼并的加剧,作为府兵制基础的均田制日趋破坏,府兵纷纷逃亡。从高宗、武后起,由于同边境各民族的频繁战争,府兵得不到轮换,加上勋赏不行,府兵地位下降。府兵经常被长官当作奴仆使用,从事各种杂役,百性耻作‘侍官”。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名存实亡。723年,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一切费用均由国家负担,军事开支剧增。边疆节度使逐渐获得了独立征兵的权力。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实行募兵制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实行募兵制的影响。(6分)

  2017年历史四川高考题答案

  一、选择题(30×2=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CAAABBDCCDDDCDA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DBCCBAABAABACD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题:(1)原因:欧洲联合思想源远流长;分裂和不断战争的教训。(2分)战后西欧的衰落,美苏“冷战”的威胁;西欧经济的恢复和联系加强(2分)关键:法德和解。(2分)(2)英国经济陷入衰退;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和欧洲金融稳定受到冲击;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3分) (3)成员国因发展水平差异而矛盾重重;欧盟具有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欧债危机,难民问题和恐怖主义的冲击。(任答3点即可)

  32题:(1)原因:经历了一战。(1分) 价值: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提供借鉴,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2分) (2)外交失望: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五四运动;(1分)影响: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

  (3)示例一:(一)观点:我赞成材料三的观点,因为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有宪法,共和政体,但整个社会的内容没有变化。(3分)

  (二)论证:政治上虽有民主共和的招牌,依然是独裁统治。

  经济上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短暂的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体。

  思想文化方面,虽然民主共和思潮不断涌现,旧的思想文化依旧根深蒂固。

  社会生活方面,虽然革命带来一定的变化,但旧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依然存在。(6分)

  总之,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虽有一定进步,但整个社会的内容没变,仍然是旧的传统占主导地位。(3分)

  示例二:(一)观点:我不认同材料三的观点,因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3分)

  (二)论证:政治上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

  经济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科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新式婚姻、礼仪、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文化。(6分)

  总之,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虽然保留了一些旧的传统,但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3分)

  33题:(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无法维持;府兵地位下降,百姓耻于当兵;战争频繁、杂役繁多,引起士兵不满;士兵大量逃亡,府兵制名存实亡。(4点4分)

  (2)影响:减轻了士兵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和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6分,任答3点)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四川文科历史试卷

2.2017四川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3.2017年四川英语高考题

4.2017四川文综高考试题

5.2017四川高考英语试卷

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