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历史高考试卷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历史高考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断推陈出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衡水中学历史高考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衡水中学历史高考试卷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足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周已经设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 B.西周有专门征收赋税的官员
C.西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官像体制 D. 西周职官制度比较具体完备
2.《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3. 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城特色文化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城公平
4.法国学者费奈隆在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雅典全体民众对国家大事享有决策权 B.演说辩论是雅典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误导煽动 D.智者学派引导雅典城邦民主繁荣发展
5. 罗马法中有这样一个程式:“如果A欠B钱,则判C向B给付”。其中A为奴隶或家属,B 为第三人,C为家长。这体现了罗马法
A.转嫁责任,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原则 B. 维护奴隶权益,其债务由奴隶主承担
C.保障债权人利益,由家长承担附加责任 D.简便易行,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
6. 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马克思在材料中主要说明
A.中国革命将加剧欧洲工商业危机 B.太平天国运动将阻断中外贸易
C.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将落空 D.中国发动自卫战争以抵抗列强
7. 1904年清朝新设商部、巡警部、学部,加上原来六部,共十部(含外务部);1906年设吏、学、民政(以巡警部并入)、度支(由户部改)、农工商(商部并入)、陆军(由兵部改,以太仆寺并入)、法部(由刑部改)、礼部(以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另设邮传部和理落院,共十一部;1911年又裁去吏部、礼部,增设海军部,共十部。部下设司,司下设科。清朝中央机构调整的历史影响是
A.增强中央机构半殖民地性质 B.奠定中央机构近代体制框架
C.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D.有利于下层民众民意的表达
8.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倾。这一宣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功绩是
A.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B.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C.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奠定了探索中国革命基本规律的基础
9. 1942年10月,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中国遭受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10.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这主要是因为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统治危机
11. 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英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A.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 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
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 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
13.宋朝方志学有了新的发展,开始由“地理”扩充到人文、历史方面,人物志和艺文志在地方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朝方志学得到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典章制度史研究传统的继承 B.统治者对史学社会功能重视
C.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兴起 D.程朱理学对史学走向的影响
14.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桐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
15.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 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
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16.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伯曾说:“贸易公司是国王的正规军,法国的工场则是他的后备军。”材料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A.推动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 B.专制王权能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C.工业生产向城郊和乡村扩散 D.推行重商主义发展海外资易
17.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
C.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D.圈地运动使农民涌人城市
18.史载,清朝“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余万。同治末年,增至千一百四十余万。光绪十三年,兼征洋药厘金,增为二千五十余万。(光绪)三十四年,增至三千二百九十余万。……为岁入大宗。”材料表明
A.中国逐步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19.抗战以前,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只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与工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04%和7.34%;到l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 %,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是
A.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 B.改变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D.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
20.新中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在许多地区,中农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由过去的20%上升为80%左右,贫雇农则由70%左右减少到10%左右,而且在逐年减少中。材料表明
A.农村土地私有制得到根除 B. 农民个体经济成为农业的主体
C.建立起初步的互助合作社 D.保护富农的经济政策得到贯彻
21.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变动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身份户口和户箱管理 B.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
C.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D.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
22. 198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由1950年的3.5%上升为6.8%,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0.3%下降到1986年的3.4%。促进美英经济发展的相同经济政策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B. 确立“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C.增加公共开支以促进就业 D.压缩公共开支,发挥市场作用
23.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 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 B.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苏联计划经济体侧的严重制约 D.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24.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2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一组织不同于欧洲共同体的特点是
A.区域经济互补性更强 B.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实行政治经济一体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2分。要求结合材料,适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健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知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尼尔·弗格森指出,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碗,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据尼尔·弗格森著《西方的衰落》改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产生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8 分)
衡水中学历史高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CC 6-10:ABABC 11-15:CDCCD 16-20:ABDAB 21-24:CDC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 (20 分)
(1) 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6分。回答1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如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等。)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如促进欧美国家的统一,促进亚洲拉国家的民族觉醒等。)
(2) 内容:推崇西方政治体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等。(6分。回答1点可得2分)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分。回答1点可答1点可得2分)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分。回答1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6.示例1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16世纪后西方世界的兴起。(2分)
论证:①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经济: 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髙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法律: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答出三个维度9分)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1分)
示例2:
观点:16世纪后的西方世界兴起的因素还应该增加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
论证:①意识形态:近代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自由”“平等” “人权”等资产阶级观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②国家模式:随着民族主义的逐渐成长,近代西方较早形成了以国家主权、 国家利益至上为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它既调动了普通民众的建设热情,也成为了各国发展的主导力量;③科教体制: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继之在两次科技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确立了西方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使西方社会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众的人文科学素质大大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了人才);④文化传统:近代西方继承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具有勇于开拓、善于探索的性格意识,成为西方推动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乃至发明创新的精神动力。
总结:综上所述,该学者指出的四个要素并不能完整地说明1500年后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还应该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
示例3: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没有导致20世纪后西方世界的衰落。
论证:①政治:20世纪的民主浪潮和法西斯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重新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如普选权在西方国家普遍确立,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② 经济:20世纪的历次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如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滞胀危机后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均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法治:20世纪西方国家仍旧强调以法治的手段巩固民主制度、维护社会统治,如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摆脱经济危机:④社会:20世纪西方国家大多建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促进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20世纪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乃至强化,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
考生有其它论题,可参照给分。
27. (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五大经贸区,长途贩运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团体十大商帮;市镇兴盛,出现四大名镇;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6分。回答1点可得2 分)
影响: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采用非常手段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入带来货币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社会阶层方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方面/传统义利观发生变化,奢侈之风盛行,出现一批带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家,适应市民文化需求的小说盛行等。(6分。回答1点可得2分)
(2) 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4分)
原因: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压迫;买田置地等行为使商业资本未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时原始积累;安土重迁、重视科举仕途等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束缚。(4分。回答1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猜你感兴趣:
1.衡水中学高考文综政治试卷
2.衡水中学高考励志文章
3.衡水中学高考励志语录
4.衡水中学的高三励志语录
5.衡水中学高考励志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