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试题
自主论述题是历史高考的主要题型,近年来其考查的方向、形式及内容都有了新变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历史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为了统治从黄土高原到黄河南北以及沿海的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周天子分封本族兄弟亲属到各被征服地区建立国家。材料中的“国家”是指
A、诸侯 B、城邑 C、郡守 D、县治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候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
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 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 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3、“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保证了皇权独尊 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贴、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伺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利相互制衡
5、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A、人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B、设陪审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
C、实行陶片放逐法,加强公民对执政者的监督
D、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6、近代以来,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的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务,对议会负责而不对皇帝负责
7、陈旭麓在评价一场战争时说:中国首次“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B、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8、《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相同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9、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了与西方大国一样的地位
B、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C、为世界赢得和平做出突出贡献
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10、蒋廷蔽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没有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蔽所说的“民生主义”即中国共产党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11、1937年7月1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写到:“三,倭寇今天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戟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关于这段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坚持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才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该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12、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
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
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1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中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美苏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14、“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均田”或“限田”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取消农民的赋税 D、禁止租佃关系发展
15、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实行的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16、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
A、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C、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17、“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母。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梨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18、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大多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19、“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0、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展的历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1、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国家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基础
23、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24、漆侠所著《宋代经济史》认为: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市镇向城市集中),二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由此反映当时
A、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 B、农副产品不断向城市集中
C、手工业产品开始行销各地 D、商品经济为主导经济形态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6、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据此可知,当时英国政府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 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27、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不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机会
B、调解供需矛盾,使社会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28、《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排设领事、管家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化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9、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社会,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种修补的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联盟
C、实行指令性计划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0、当前西方国家大部分新兴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是各种基金会,如养老基金会、保险基金、工会基金和各种共同基金等,其中美国共同基金的总资产就高达几万亿美元,这些公司都把自己称为公共公司。这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发展出现了
A、分配的福利化趋势 B、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C、生产的国有化趋势 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博览会则标志着英国已成为了世界工厂。至此,英国凭借其工业优势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________《强国之鉴》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 材料二 英、美两国制造业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1750-1900年)
175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900年(%) | |
英国 | 1.9 | 9.5 | 19.9 | 118.5 |
美国 | —— | 2.4 | 7.2 | 23.6 |
请回答:据材料二概括英、美两国制造业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2、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程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
______摘编自《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 1968年 | 1978年 | 1988年 | 1998年 | 2008年 |
7.98(请客) | 3.6 | 3.07 | 15.22 | 90.9 | 268.95 |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1) 根据材料一 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节饮食开销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为了实现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2017高考历史试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B | B | C | C | D | C | A | A | B | B | A | A | C | A | B |
15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D | A | C | A | D | C | C | A | D | C | B | D | B | B |
31、(1)因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工业革命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工厂制);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任答四点4分)
(2)趋势:19世纪中期以后美英两国所占份额都逐渐增加;20世纪初英国下降,美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越英国(4分)
原因:英美份额增加原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两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殖民掠夺;科技进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发展(6分)
20世纪初美国超过英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积极革新技术;美国结束内战,巩固国家的统一,提供统一市场;英国凭借广大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革新技术的动力不足(6分)
32、(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分)
(2)趋势: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978—2008年,迅速提高。(4分)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制约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是当时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4分)
(3)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8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2017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3.2017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文库
4.2017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5.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