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辅导 > 高考试卷 >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带答案

时间: 思晴2 高考试卷

  语文是一个需要考积累的科目,但是高考语文的备考也需要做模拟题。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带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带答案: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下载(zǎi) 揖拿(jī) 名角儿(jué) 稳操胜券(quàn)

  B.大腕(wàn) 熨帖(yù) 轧车道(yà) 泠泠作响(líng)

  C.粘贴(nián) 戏谑(xuè) 软棉棉(mián) 义薄云天(bó)

  D.眩目(xuàn) 渔樵(qiáo) 翘尾巴(qiào) 春风骀荡(dài)

  1.B(A项 zǎi应为zài,“揖”应为“缉”;C项nián应为zhān,“棉”应为“绵”;D项“眩”应为“炫”)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恻隐 蝉联 指手画脚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门坎 砝码 以逸代劳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C.脉络 伎俩 故弄玄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伸张 装潢 渊远流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C(A功亏一篑;B门槛;D源远流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②对于景区假期“井喷”式客流,各地假日办 游客高峰应急预案,交警、辅警、志愿者全力以赴保障旅游平稳运行。

  ③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 和规矩暂时都不在他眼里。

  A.筹措 启用 利益 B.筹办 启动 利害

  C.筹措 启动 利害 D.筹办 启用 利益

  3.B(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启动:开始工作。启用:开始使用。利害指利益和损害,此处应指世俗得失的考量,不单指利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4.A(A项“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B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C项“如影随形”意为“比喻两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不合语境。D项“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多指国家工农业不发达,文化科技水平不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能否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学校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C.“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D.南昌市准备建设新公园路周边停车场和公交站点方位,已经出台了《新公园路地下通道及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将于5月18日前对该方案进行公示并听取、收集公众意见。

  5.B(A表意不明。C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使无数网友倾倒”D搭配不当,改为“规划公交站点方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又见文理之争

  石野樵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虽然这建议听起来异想天开,也绝没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争论中有意思的不是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因为教育之弊已是陈年旧题,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争颇值得关注。

  长久以来,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体系之间逐渐分裂和对立的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地位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自许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人类被技术异化,越来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现代科学进程中,中国算得上是个后发国家,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却丝毫也不比西方国家浅。“五四”运动提出了两大口号——科学与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驾齐驱的,但随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友好相处,甚至经常互相仇视。

  在政治领域,过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师思维主导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但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剧烈,让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坛高官确实有人文学科背景者越来越多。

  在教育领域,过去30多年,同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新世纪以来,对人文精神丧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响亮,但像钱文忠这样,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课程的建议,是第一次。虽然这些只是网络谈资,当不得真,但却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而与前30年的对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深层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科技愈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但人类的进程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体系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脱离了人文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面目可憎。但反过来也一样,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一个没有科学信仰的民族,也难以对他所处的世界有客观且真实的认知,更何谈建设新的文明?

  正因为如此,对于教育而言,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活在单纯的科技中,也无法仅仅凭借人文精神就度过历史的漫漫长夜,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间的张力之中。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是最糟糕的思维方式。

  (摘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3期)

  6.对于钱文忠教授给教育部的“建议”,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课程,重视文艺和体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B.钱教授的建议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因为钱教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听起来异想天开,所以只能成为网络谈资。

  D.钱教授的建议虽然只是网络谈资,不可能被采纳,却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6.D(A“主要目的是”呼唤人文教育。B原文为“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C.不是无稽之谈)

  7.第四段首旬是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人类被技术异化。

  B.“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由原本的“并驾齐驱”到后来的“互相仇视”。

  C.在政治领域,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

  D.在教育领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被莘莘学子普遍认同的真理。

  7.A(论述在第三段,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状况,论据应该是中国的个性状况。)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教授的“建议”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争论,其中有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争。

  B.科技愈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不可偏废。

  C.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创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学发明也不能脱离人文内涵。

  D.作者认为,就今天的中国现状而言,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

  8.D(原文最后一段认为“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12题。

  大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误,而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有删改)

  注释 ①糗糒,干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遂携归,饵之 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 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 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 稽:查考

  9.B 逆:迎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后朝拜 北救赵而西却秦

  B.啖啖多,无佣者 人马烧溺死者

  C.大于两石瓮 水为之而寒于水

  D.且嘱敬事先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0. C( A.连词,表承接/表并列;B.助词,的人/定语后置制的标志,的;C.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表让步,尚且)

  11.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1.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査伊璜听说吴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12.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带答案: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4分)

  (2)为诸父行,与何以有素?(3分)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3分)

  13.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⑵是叔父一辈的人,跟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的寺庙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钟,比两个石瓮还大;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迹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査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钟里看,有一个竹筐,不知存储着什么。让好几个人抠住钟的双耳,用力往上掀,一点都不能抬动,就更加吃惊了。于是就坐着喝酒来等(在钟下放东西的)那个人。过了没多久,有个乞丐进来,带着(乞讨)获得的干粮,把它们堆积在古钟底下。(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把钟合上以后才离开,过了一会又来,手伸进去拿东西吃,满座的人都很吃惊。査伊璜问:“那个男儿,你为什么要做乞丐呢?”回答说:“吃得多,没有人雇佣我做事。”査伊璜因为他健壮,鼓励他去参军,乞丐发愁,觉得没有凭借这样做。査伊璜带着他回家,给他吃,算起来食量是常人的五六倍。为他换了新的衣鞋,又给他五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过了十多年,査伊璜的侄子在闽地做官,有个叫吴六一,忽然来拜见。说话之间,问道:“伊璜是您的什么人?”回答说:“是叔父一辈的人,跟您怎么会有旧交情?”吴说:“他是我老师。作别十余年,很是想念。麻烦您转告先生,请他光临。”适逢査伊璜来到,于是就告诉他,伊璜全不记得这个人。立刻命令仆人备马,在吴门前投递名片。快步跑出,在大门外迎接伊璜。伊璜看他,觉得一点也不认识。私下里怀疑弄错了,但是弯着腰,越发恭敬。过了一会来到大堂,那些卷帘、搬座的人,都是年少姬妾。坐定,正想问清楚,动了动脸色,一个姬妾捧着官服到来,就起身换衣,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众位姬妾为整理衣袖完毕,先让几个人把伊璜按在座位上,不让他动,然后行朝廷上的礼节,如同拜见君王。査大吃一惊,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朝拜完毕后,就穿着便服在他身旁陪坐。笑着说:“先生记不起那个举钟的乞丐了吗?”査这才明白。过了一会,高举盛宴,家里的歌妓在底下奏乐。伊璜见每天不做别的,只是清点姬妾奴婢的人数和骡马器用的数量,督促下人登记,告诫他们不要漏了什么。一天,拿着登记的文书对査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奴婢器物,我都不敢自己占着,请允许我分一半给您。”査大惊不接受,不顺从。按照文书点数,古玩和家具,几乎放满了厅堂内外。査坚持阻止,不理。考查奴婢仆人姓名完毕之后,就让男的备办行装,女的收拾器物,并嘱咐他们恭敬地服侍先生,底下都惶恐地答应。又亲自看着奴婢登上马车,马夫整治好骡马,这才回去,与査作别。

  14.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3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5分)

  1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作答)(6分)

  (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烷溪沙》)

  (2)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荀子•劝学》)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4)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5.(6分)(1)已欲达而达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2)悟已往之不谏 金石可镂(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花自飘零水自流(4)塞上风云接地阻 何人不起故园情(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

  年轻是什么?年轻是春日的竹笋、 、出水的芙蓉;年轻是 、远征的船帆、离弦的利箭: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 、大漠风沙中的战旗;年轻是金, ,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16.答案示例:草原的新绿/初升的太阳/暴风雨中的闪电/年轻是银。

  17.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①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②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③黎明的曙光射出万只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

  ④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

  17.①③④②(排对前3句得2分,全部排对得4分)

  18、据统计,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但现实中盲人通道被阻断、公交车残疾人专座被占等现象屡见不鲜。请你以“爱心助残”为主旨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简明生动,限30字内。(4分)

  18、【示例1】关爱多一点人间更温暖——助残我们的责任。

  思路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的能力。内容上要体现出标语的主旨、对象“爱心、助残”(1分),表达方面简明推崇对偶,起码句式要整齐匀称朗朗上口易记诵易传播(2分)生动讲究文采(1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月光下的萤火虫

  迟子建

  ①阳光和月辉不能给予的,小小萤火虫却可以满足我们日渐疲惫甚至畏惧的内心。

  ②在张家界的某个夜晚,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儿。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常常看见成群结队的游人喧哗而过。其实,如果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游览来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于月光,我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该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不知怎的,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壳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崢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不得不看见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古人类逝去了,又会进化出新的人类,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天地间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大自然中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

  11刚才的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有改动)

  19.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我很惧怕阳光”,从全文看,原因是什么?(4分)

  19.①阳光不能跟月光一样带给人安详和平静;②阳光下需要在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③阳光下会看见一些暴行。

  20.文中第⑩段的“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独立成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20.(4分)单独成段,起到强调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使文章完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热爱之情,不得不返回人群的无奈之情。

  21.请解释文中最后一段“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4分)萤火虫飞过我眼前时引起我的思考,使我暂时忘记了疲惫和烦躁,获得了宁静与自由。

  2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列举三处,并说明这样用的好处。(6分)

  22.(6分)阳光与月光的对比,阳光月光与萤火虫的对比,人与萤火虫的对比。清楚地表现出对比对象的不同之处;突出了萤火虫的安闲、自由;表达了作者喜欢宁静自由的思想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 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 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 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 ,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19.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4分)

  19.(4分)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 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2分)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2分)

  20.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4分)

  20.(4分)(1)身躯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2)没有聚合性,弧单生存,又短又细;(3)是 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4)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引发疾病。(答出一点给1分。)

  2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

  21.(4分)作者运用拟人修辞以及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菌儿“小”和“轻”的特点;(2分)语言轻松活泼又科学准确,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2分)

  22.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22.(6分)(1)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将艰深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自然清新,引人入胜。(2分)(2)文章段落简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承转自如,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易于让人接受。(2分)(3)文章广征博引,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子”“文学”“中医”等多有涉及,点染成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体特征鲜明。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考前语文模拟测试题附答案

2.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3.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4.2017高三广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