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辅导 > 高考试卷 >

2017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时间: 德豪2 高考试卷

  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一、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栖息 蹊跷 芳草萋萋 休戚相关

  B.累及 磊落 护苗保蕾 身陷缧绁

  C.瑰丽 日晷 大家闺秀 奉为圭臬

  D.悔悟 晦涩 诲人不倦 毁誉参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位科学家不久前在美国天文学会举行的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在大片星云中首次发现一种氨基酸。

  B.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与唐人韩黁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

  C.凭借着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政治力量、各种宗教,龙的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

  D.为了表示对陶渊明的崇敬,江西九江建造了陶渊明纪念馆,替他立了塑像,以寄托人们永不衰竭的怀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场争夺无名高地的激战整整 了八个小时

  ②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多次在这里 怎样镇压农民起义

  ③铜鼓出土时口朝上,鼓面朝下, 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A.继续 策划 证明 B.持续 策划 证实

  C.持续 策动 证实 D.继续 策动 证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记载以前。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 。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①④⑥

  7.下面文集与作者相配正确的一项是

  《乐章集》 《嘉佑集》 《随园诗话》 《昭明文选》

  A.柳永 苏轼袁枚 贾谊

  B.柳永 苏洵袁枚 萧统

  C.姜夔 苏洵姚鼐 萧统

  D.姜夔 苏轼姚鼐 贾谊

  8.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赠 别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A.前两句中,“无情”正是“多情”,正是情之至真、至深、至切的表现;“总无情”“笑不成”,写出了惨然相视、默然无语、难舍难分的情态。

  B.后两句借蜡烛写惜别,那蜡烛流淌的正是诗人心中的泪水;借写蜡烛“替人垂泪到天明”,描绘了与好友彻夜相伴、依依惜别的情景。

  C.诗中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诗人自己,另一个是蜡烛。两个形象交相辉映,把离别之情表现得意境悠远,余韵绵绵。

  D.“蜡烛有心还惜别”,从写作手法看,与“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在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抒发感慨,“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着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诗人抒发的情感给人凝重而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了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二、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18分,每小题3分)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①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②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③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挹④。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⑤,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

  注:①藉(jí)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作出鼓励农耕的样子。②三元: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或元日,古人认为这一天为岁之源、时之源、月之源,故称“三元”。元:始。③李靖:因战功卓著,唐初封卫国公。④??(huī)挹:谦虚。挹通“抑”。⑤春坊:指太子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直:值班,值勤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希:迎合,乞求

  D.今受吊,不受贺也 吊:哀悼,慰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B.①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挹。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①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②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D.①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13.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典机密——专门掌管朝廷中的机密文件

  B.滥荷宠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宠信和荣耀

  C.汗马之劳——形容出汗、奔走,十分劳苦

  D.畴昔之望——当初的愿望

  1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岑文本)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把他当作亲信。

  B.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对待平时的旧友,虽然自己出身微贱,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

  C.臣以庸才,久逾涯分——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

  D.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怎么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岑文本“忠谨”的一组是

  ① 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

  ②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③ 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④ 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⑤ 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⑥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A.①④⑥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他所作的《藉田颂》《三元颂》深受人们的称赏,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谦虚谨慎,不贪慕权势。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但他不愿这样做;对升任中书令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责重位高,不能胜任。

  C.岑文本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这不仅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孝谨仁厚,忠诚尽职,所以太宗希望他能多与太子沟通,并且叫他担任中书令,真是用心良苦。

  D.岑文本廉洁朴素,不看重财富。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矮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有人劝他置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

  三、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

  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为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管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黇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17.“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A.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B.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

  C.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

  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作民间传说的背景

  18.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A.观天象以安排时间B.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观天象以确定季节D.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19.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A.参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

  C.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D.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2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B.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C.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第Ⅱ卷(共90分)

  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

  坚硬的风景

  陈 原

  石头向着天空伸展,便形成山。形成绵延的山脉和丘陵。断裂处是峭拔的石壁和千奇百怪的岩层,并展示山的痛苦。这如同生命,如同生命在母腹中膨胀隆起的过程。所有的一切都变成远古,变成失传的神话。岁月随风一起消失,只有山永恒。

  当一块块的石头如生命般从山体上活起来,那也许是人。是无数的石头的精灵。

  那就是人。

  那些人将山打碎,然后拣拾石块,垒砌栖身的穴居。便有了房子。

  但也有房子并不住人,却千百年存在着。

  有一石屋很小。在某一山凹。孤伶伶如一老人在那里蹲着。静静地听一下,仿佛那石屋有微微的喘息声,似乎远远地喊它一声,它便会咳嗽一下,迟钝地立起来,做一个简单而又原始的动作,证明一点什么。

  它当然什么也不会证明。石屋毕竟是石屋。山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小屋,并不曾有谁记起它们。它附着在这山体上仅是山的一点微小的凸现。不知道人们当初为什么建它。建它的人一定很蠢。这里也许发生过什么,也许什么也不曾发生。日月在它身边悄悄流失。没有留下什么。它和巨大的山体一起忍受风雨、忍受岁月、忍受无边的阒静、忍受无数的践踏。它只是静静地卧着。它冷漠在悠长的山风里。

  无数的巉岩巨石隐伏在它的背后。以恶怪的风格显示山。残断的石壁使我们想起灾难。

  啸声如瀑撞击巉岩之石壁,发出果断的利声。风从石壁上跌下来冲向石屋,石屋在一瞬间消失,又在一瞬间再生。有悠远的哨鸣似雾般涨起。苍鹰在天空静听,忘记飞翔。

  石屋向下是山谷。山谷狭长而深,深如岁月。像一种无法满足的饥饿。有一乱石滩,上面布满无法破译的痕迹。翠鸟群在低狭处飞翔。发出有颜色的声音。翅膀总是撞击石头。翠鸟仍然在飞翔。有残羽被风吹走。而鸟落下,混于一片碎石中。

  一切都不属于石屋。石屋仍然是石屋。做静卧状,做沉睡状,做寂寞状和对寂寞的冷漠状。造屋人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就像谁也不知道造山人一样。仿佛依稀能看到凿山搬石的手那糙裂的影子,感受到一点造屋人的体温,这只是幻觉。偶尔有野兔山鼠窜至其中,总也要离去。正如总有上山人,总也要下山去。

  石屋是山一样的颜色,那颜色是山风塑造出来的。有被摩擦过的痕迹。石屋有门洞而没有门,便像黑沉沉的眼睛一样醒着。听远古之声,听神秘之声,只是听。

  石屋有被烧过的痕迹。炭烬留下了火的精灵和岁月的寒冷。记忆中闪现出被烧焦了的手和被烧焦了的眼睛。闪现出人类遥远的声音,那是没有修饰过的呐喊。呐喊是人之真声。

  山常有离奇百怪的声音。是山语。是山在自语,在询问,在呻吟。

  造石屋干什么。岁月在问。

  常有山风的淫威,常有巨石的滚动,常有小兽飞鸿,常有山泥淤积。而石屋只是一日日陈旧下去。并使这陈旧永恒。

  只要有山,便有石屋。

  山屋不倒。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把什么称为“坚硬的风景”?

  (2)“坚硬”的含义是什么?

  (1)

  (2)

  22.“只要有山,便有石屋。山屋不倒。”说说这个结尾的含义。

  23.“石屋有被烧过的痕迹。炭烬留下了火的精灵和岁月的寒冷。记忆中闪现出被烧焦了的手和被烧焦了的眼睛。闪现出人类遥远的声音,那是没有修饰过的呐喊。呐喊是人之真声。”

  说说这番话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借讴歌“坚硬的风景”礼赞了人类坚强的意志以及顽强的斗争精神。

  B.石屋是人类智慧、勇气和意志的化身,是人类不懈进取奋斗精神的象征。

  C.坚硬的山是伟大的,把山打碎建造石屋的人是更伟大的“坚硬的风景”。

  D.山风的淫威,山谷的险恶,象征人类遇到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E.岁月像一位无情的老者,使一切风景一日日陈旧下去,并使这陈旧永恒。

  五、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12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概括两位学者发言的主要内容(4分)

  2000年8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八届年会”。

  出席会议的170余人来自中国30个省市和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以及日本、韩国。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指出,屈原以及屈原所创造的骚体、楚辞本身具有极大的价值,而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他受到全世界的纪念,对屈原做重点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指出,我们过去很少研究南方楚文化,没有考虑到屈原产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最近的考古发掘告诉我们,楚文化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因此今天研究屈原,对研究中国文化有重要作用,可以纠正过去文化研究的偏颇。北京大学褚斌杰教授介绍了目前国内楚辞学的研究状况,如关于屈骚的美学研究,民族、民俗学研究,宗教学、神话学的研究,考古学、心理学与生命意识的研究,以及屈原与世界文化、世界作家的比较研究等等。

  (1)林庚先生从 的角度,阐述了 。

  (2)季羡林先生从 的角度,阐述了。

  26.仿照例句的形式,另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1”是什么?“1”是开始,它提醒你前面还有漫长的路。

  (1)

  (2)

  2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创造”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4分)

  情景一:人类社会的发展

  情景二:中学时期

  六、吉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继体育彩票发行之后,国内又发行了福利彩票。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后还将发行教育彩票,彩票将成为一种产业(博彩业)。对于彩票,彩民们自有不同的感受和心态:休闲的“玩”出了乐趣,想发财的“买”上了“瘾”……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校园彩民令人忧。有的中学生,幻想一夜成为富翁,沉溺“彩经”而无心学习。一位中学生这样向同伴描述中500万元大奖后的情景:先买车,再配一台电脑……记者问他:“中奖后还读书吗?”他回答说:“有了500万元,还读什么书啊!”

  请就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眼中的彩票现象。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联系实际,展开思路;不少于800字。

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