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辅导 > 高考试卷 >

2017吉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时间: 德豪2 高考试卷

  高考是一场永不服输的竞争,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坚持到最后的人,才会是胜利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吉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吉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

  A.《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莺莺前往长亭途中,只见暮秋郊外,蓝天白云,黄花满地,大雁南飞,凄紧的西风中,经霜自红的枫叶仿佛离人泪染。

  B.《花未眠》中,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在无人欣赏的时候依然盛放它的美丽,而且这是一种孤独、寂寞、短暂而哀伤的美丽。

  C.《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离开了他生活的城市,来到一个峡谷中的山村,后来对少女绿蒂产生爱情。但绿蒂的未婚夫归来,维特只好离开这个山村。

  D.《小石潭记》中,被贬永州的柳宗元坐在小石潭上,面对翠幕绿藤、清潭竹林的清幽安谧,难堪如此的空寂寥落和入骨的寒气,于是记景而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与自然的关联复杂,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人心受自然的影响,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意志改变自然界在自己心中的面貌。

  B.人与自然会产生生命共感,自然变化、草木荣枯常让人联想到生死,因此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与人的命运相关,纯粹的自然现象是不存在的。

  C.自然物被赋予的特定精神内涵内化为其客观属性并日趋固定,人们在借助这些自然物表达或悲伤或愉悦的情感时大可不必再去探寻其初始含义。

  D.人之所以能够将自然物作为表达自己某方面感情的载体,是因为人也受着与自然物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的力的结构的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所说的“同一月夜”引起的人们的感受,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

  B.人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原本无知觉无情感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自然物则可能成为艺术形象。

  C.人与自然既存在着能够相互区别的异构关系,二者又存在着对生老病死、兴衰荣枯有着强烈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的同质关系。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的结果,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也体现着自然与人的异构与同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

  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ƒ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注]①排笮:排挤。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ƒ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B.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C.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D.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2)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宋诗,完成8~9题。

  寓居吴兴

  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①,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②,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楚囚:《左传》载楚人钟仪被俘事,此指渡江南逃。《世说新语》载:晋室南渡后,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②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

  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汪曾祺对平民美食的关注,是他的作品风格之一。

  B.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

  C.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来店里,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讽刺当时社会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的主题。

  E.破席子下的八千块钱,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一个捡烂纸的老头会有这么多钱,留下了悬念,让作品回味无穷。

  (2)小说的题目是《捡烂纸的老头》,为什么在开篇用大量篇幅介绍“烤肉刘”,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第二段介绍了哪些人物?目的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批评汪曾祺模仿痕迹重,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你同意这种批评吗?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通往纯粹的羊肠小道

  王一方

  他——25岁就获得哲学、神学两个博士学位,管风琴演奏家,法兰西科学、道德和政治科学院的院士,哲学家萨特的堂叔,德国总统特奥多尔·豪斯的证婚人,大文学家罗曼·罗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终身朋友……

  他就是施韦泽。他让人想到中国抗战时期来中国的诺尔曼·白求恩:一个纯粹的人。30岁的他,突然宣布将奔赴非洲丛林去当一名乡间医生,为此,他转而学医,八年后,他以医学博士身份开始了他52年的艰辛的人道主义实践生涯。

  从决定到启程,八年,八年啊——

  是利他主义吗?他不像唐·吉诃德向风车冲杀那样。是上帝的召唤吗?他风趣地讥笑用上帝召唤来解释他的选择的教士:“他们的听力比我好!”是出于对苦难的同情吗?他认为仅仅出于同情显得太狭隘。

  与他同时代的一位作家认为:缺少历史阐释和淳朴气息的非洲比由历史学说填满的精致的欧洲更能抚慰他的心灵祈盼与饥渴。爱因斯坦也认为:非洲的事业对于我们在道德上麻木和无心智的文化传统来说是一种逃匿和摆脱,而面对这种选择的机会,个别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施韦泽是一个例外,他在对浮士德的精神依恋之中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和责任。

  他的道德祈盼、心灵饥渴,直指纯粹人生的伦理追求和实践需要,由“意会”走向了言说。1915年的一天,他觉得自己像个“在漏船中的人,这条船不能驶向大海,必须打造一条新船……”这时,一个新词突然闪入脑海:敬畏生命。这个词似乎让他找到了纯粹的彼岸。

  “敬畏生命”主张生命是无条件的神圣、无条件的有价值,从而使道德纯粹求诸内心成为可能。人类原初的道德冲动与他深层次的理解随后被他拉向哲学,界定为一种“生存意志”:一种“自我的意欲生活的生命”,他毕生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实践也源于这一生存意志的冲动。“当我为其他生命奉献出自己时,我永恒的生存意志便与永恒者结合,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体的。”在施韦泽看来,正是这样一种有几分神秘的“生存意志”引出了道德生活的净化与纯粹。

  施韦泽似乎要说这样一个道理:在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仅有科学、技术的知识与实践无法进入纯粹的疆域,甚至不能给人类带来有益的东西。爱因斯坦也有类似的感触:“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力行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话虽这么说,通往纯粹人生的路上行人寥寥。有人说:“人类不可以从两头点燃一根蜡烛。”但施韦泽坚持认为:“如果够长的话,可以这么做!”

  施韦泽固然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这种快乐,但社会价值机器却未必能认同这类贡献。他艰苦卓绝的医疗探索与创造性实践,没能得到医学界的重视。虽然他是诺奖得主,但拿回的是和平奖。他一生中接受过数十次奖励,只获得过一次医学领域的不太出名的奖章,新锐的医学家还不时批评他思想保守,只热衷于重复性的技术操作,不重视时新的技术成果。他的医院也一点都不现代化,但他的丛林医院在高度技术化与高度组织化的医学时代里保持了对病人个体的尊重、人性的温情,以及在适宜技术处置下的一流疗效。在他眼里,过度技术化的医学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的冷漠。还是爱因斯坦理解他:“这个人的影响与其说来自令人赞叹的成就,毋宁说来自他那对通常的理智来说难以把握的整个人格。”

  尽管通往道德净化、人生纯粹的世界不会有什么康庄大道,但他依然享受着这条羊肠小道上的精神风光,这就是自信,这就是个性,来自内心的纯粹的自信和个性!

  (节选自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

  相关链接:

  ①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施韦泽《我的呼吁》)

  ②施韦泽十分欣赏中国那种未被破坏的“基本的”和“自然的”同时又符合理性的精神,他看重儒家思想,对道家思想感兴趣。(德·罗哲海《关于中国思想和儒家伦理的论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头简略提及白求恩,这样是为了引出对施韦泽的介绍并与施韦泽做类比,强调两个人在医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B.施韦泽的一生多次获得各类奖项,但在医学领域却并未受到充分肯定,扭曲的社会价值反而促使他的丛林医院坚守传统疗法。

  C.宗教精神并不能准确解释施韦泽学医八年、奔赴非洲行医的原因,“生存意志”的冲动促成了他毕生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实践。

  D.施韦泽关于“敬畏生命”和“生存意志”的论述强调内心体验与生命意义,表达了对科学、技术的知识与实践的强烈排斥。

  E.施韦泽认为,尊重生命可以使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而中国文化中朴素自然而又符合理性的精神也与他的“纯粹”有相通之处。

  (2)施韦泽放弃已有的生活,毅然奔赴非洲丛林行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三次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在“通往纯粹的羊肠小道”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施韦泽的事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梦、光盘、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十条网友们的流行语入围“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能得以迅速蹿红,其原因无非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缓解人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的作用。

  A.家喻户晓望文生义相沿成俗独一无二

  B.耳熟能详顾名思义约定俗成不可或缺

  C.口授心传望文生义习以为常不可替代

  D.通俗易懂顾名思义司空见惯不可或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11.11”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不分男女老少的全民狂欢购物。

  B.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多年来少见的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的严重雾霾天气,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也被迫停课。

  C.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的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

  D.有人批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之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奋斗成功而得到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完美的可能性才大。

  A.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B.世界不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C.美满、缺陷、希望,三者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

  D.美满、缺陷、希望,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16.仿照下面文字中画曲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人生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①,,;所失既多,就是再失去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得与失是辩证的,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②,。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始呢?

  17.观察这幅《枪响之后》漫画,请写出画面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枪响之后: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对夫妻,他们遇到了死神。死神说:“你们俩阳寿总和已经到了,只能活一个,你们猜拳(石头剪子布)吧,输的就得死。”他俩耳语一阵之后出拳:妻子出了剪子,丈夫出了布,——丈夫输了。妻子拽着被死神带走的丈夫哭着说:“说好了一起出石头的,为什么你却出了布?”丈夫什么也没说,平静的跟死神走了。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吉林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五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文中峡谷中的山村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主人公情感的投射。)

  2.B(结论错误,原文是“在古人的

  诗文中……”。)

  3.C(对“同质关系”理解错误;以偏概全,“有着强烈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的是人,而不包括自然物。)

  4.D。5.C。宰指主宰、相指辅助。6.C。并非董晋主动揭发,而是皇帝询问,董晋不敢隐瞒。

  7.(1)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这样做的吧?”(“讽”“闻”“无乃”各1分,句意2分)

  (2)董晋到达郑州后,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见机行事,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汴州。(“逆”“便宜”“造”各1分,句意2分)

  8.①构思巧妙,“但知绕树”对“不解营巢”,自嘲无能,慨叹生活困难。(2分)②用语巧妙。“但知”“不解”,用语自然,却极富表现力,写出了自己漂泊无依,处境艰难的窘迫;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喻成绕树的飞鹊和不善营巢拙鸟,表达了无处安身,处境艰难的伤感;用典,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典故,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与不平的情感。(答出2处给3分)

  9.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己的伤感之情。(2分)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凄清悲冷,自己不能滞留于此,秋风秋雨,既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暗指国家风雨倾覆的时局;国家破亡,自己想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获得暂时的安定,但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漂泊落魄、徘徊郁郁的愁情。(4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B文本中没有“嫌弃邋遢”的暗示。C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头出现的场合是一个下层人吃饭的小馆子。D主题是人们的冷漠。)

  (2)①烤肉刘既是饭馆的经营者,也是饭馆的代称,饭馆是主人公老头出现的场所,介绍烤肉刘是为了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②饭馆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会背景的缩影,是社会环境描写。

  ③饭馆中的各色人物对老头的漠视,揭示了本文的呼吁关注关心周围小人物的主题。

  (3)①介绍了饭馆里的老主顾和流动客人。老主顾都是附近的工人,周围的人都把这里当作食堂,彼此关系紧密;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在饭馆里自在用餐。②这些次要人物的描写,为老头出场做铺垫。③这些顾客大多彼此熟悉,每天都能见到老头,却对他漠视冷淡,视而不见。从人们的态度折射出社会的冷漠。

  (4)观点一:同意批评。

  ①出场环境都是饭馆或者酒馆,都是被人轻视漠视的人物,特点都是迂腐,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体现的都是对社会冷漠的批判。

  ②孔乙己的形象有时间上的纵向发展,相对来说老头的形象单一,结局交待的模糊不清,批判力度不如《孔乙己》。

  观点二:不同意。

  ①老头是底层劳动人民,他又老又丑,衣着老旧,邋遢,但却敏感自尊,并不缺钱。他渴望的是别人的关注,来小饭馆吃饭也是为了得到一丝温暖。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同情。②孔乙己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他迂腐可笑,穷困潦倒甚至去偷,他在酒店里得到的是人们的嘲笑,体现的是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

  12.(1)C3分,E2分,A1分。(A项,“强调两个人在医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片面;B项,“扭曲的社会价值”不准确,“促使他的丛林医院坚守传统疗法”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强烈排斥”曲解原意。)

  (2)①思想中的利他主义。施韦泽去非洲行医,“为其他生命奉献出自己”;②实践中的人道主义。他疗治病痛,而又不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温情,希望“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③伦理追求中的纯粹主义,淳朴的非洲比精致的欧洲“更能抚慰他的心灵祈盼与饥渴”,纯粹的精神依恋使他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和责任。(每点2分)

  (3)①前两次引用分别印证了作家、施韦泽的观点,第三次引用则突出了施韦泽非凡的影响与人格;②爱因斯坦是科学巨擘,也是施韦泽的终身朋友,引用爱因斯坦的言论,使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增强传记的真实性;③丰富了传主形象,更加突出了施韦泽的追求道德净化、人生纯粹的心灵境界和尊重生命、充满温情的人格魅力。(每点2分)

  (4)①应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和思想境界。施韦泽基于对“生命意志”的挖掘,追求道德生活的净化与纯粹;②应有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意志信念。施韦泽52年的艰辛的人道主义实践生涯可谓长久。③要有坚定的精神寄托。施韦泽在对浮士德的精神依恋之中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和责任,抚慰了自己的心灵祈盼与饥渴。④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强大的自信。施韦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医疗探索与创造性实践,他的丛林医院保持了对病人个体的尊重、人性的温情,以及在适宜技术处置下的一流疗效。⑤要有出众的智慧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施韦泽将内心的冲动引申为“敬畏生命”“生存意志”等哲学词语,又敏锐地意识到单纯的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并以自己独特的理念指导行医实践,从而在精神领域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大的成就。(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给满分)

  13.B.

  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网络流行语对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熟悉的。

  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含义。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或,助词。

  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但作为网络流行语,许多不上网的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

  口授心传:指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传授,而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传授的。

  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语只是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其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如果不作解释则是不能让广大群众懂得的。

  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法传下,形成风俗习惯。

  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不可替代:具有唯一性,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14.D(A项是主宾语搭配不当,应为“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B项成分残缺,在“华北地区”后加“出现”;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或“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

  15.A

  16.①所得既多,便是再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3分)

  ②失去了青春岁月,却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2分)

  17.①内容:一座山峰、峰顶上放一块平衡板、一侧蹲坐一头黑熊,另一侧坐着一个端起枪对准黑熊人。

  ②寓意:伤害别人,就是毁灭自己。纵使你占尽优势,也不可为所欲为。(或:人生贵在善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你自己!)

  18.立意一:抨击自私的人,算计别人最后也就算计了自己,奸诈只能害自己。有些人甘愿奉献,其实她已经赢了!所以,一直善良下去,你就赢了!做人还是厚道好!

  立意二:歌颂甘于奉献的人。人间大爱就是深深的理解。丈夫知道妻子会为自己牺牲,所以他选择牺牲自己来成全妻子的幸福,可歌可泣。

  [参考译文]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明经科殿试及第。肃宗从灵武抵达彭原,董晋到那里上书,授官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待制。

  大历年间,兵部侍郎李涵持节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出嫁,委任董晋为判官。回纥依仗有功劳,见到使者很是傲慢,于是问道:“唐每年买马,可是给我们的财物却不足,为什么呢?”李涵害怕,回答不上来,多次给董晋使眼色,董晋说:“大唐并非没有马才与你们做买卖,给你们的赏赐不是已经很多了吗?你们的马每年送来五次,而边地有关部门已按数偿还你们钱财。天子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下令官吏不得过问,你们反而因此怨恨大唐吗?诸戎以为大唐与你们结交,不敢来与你们较量。你们父安子宁,马畜兴旺,不是大唐是谁让你们这样的!”回纥众人都向他跪拜,不敢再有话说。

  德宗即位,董晋出任华州刺史。朱泚谋反,派兵攻打华州,董晋放弃华州奔逃到皇上所在地。改任为国子祭酒,随即被派往恒州宣旨慰劳将士。返回河中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劝说道:“朱泚作为臣子却谋反,如果他得志了,你又有什么呢?况且您已位居太尉,朱泚即使信任您,您的地位也不会再高了。他不能侍奉君主,却能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您吗?您能侍奉他,又有什么不能侍奉君主的呢?”李怀光感动得哭泣。所以李怀光虽然很骄横,最终也没有帮助朱泚。

  圣驾返回京师后,改任董晋为尚书左丞。当时尚书右丞元琇被宰相韩滉排挤而获罪,韩滉威震朝野。董晋去见宰相,极力陈述元琇无罪,士大夫都认为他很有气节。贞元五年,当时窦参正得君主的信任重用,裁断决定大事不征询董晋的意见,董晋守法谨慎从不提出不同意见。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这样做的吧?”皇上询问窦参的过失,董晋不敢隐瞒。于是窦参被罢免宰相之职。董晋忧惧,呈上奏疏坚决辞职。贞元九年罢免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担任东都留守。

  恰逢宣武节度使李万荣病重,朝廷便任命董晋为宣武军节度副使,管理节度使事。李万荣去世,邓惟恭总领宣武军。董晋受命之后,没有召集军队,只率领侍从差役,当日便前往赴任。到郑州后,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见机行事,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到达郊外,邓惟恭才出来迎接拜见。进入汴州城后,董晋把军政要务交付邓惟恭掌管,没有什么变更的,大家都佩服董晋做事得体,却估量不出他谋略的深浅。汴州士兵向来骄横、喜欢乘乱谋利,邓惟恭让勇士穿上铠甲埋伏在帐下,早晚轮流休息,董晋将他们全部解除。邓惟恭于是勾结大将相里重晏等人图谋叛乱,董晋察觉此事,诛杀他的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董晋在宣武军中一共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恭惠。

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