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
德豪2
高考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来勾勒30年来语文高考命题的主要轨迹,以探求其背后的成因,并希冀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所启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资*源%库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2)、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②、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③、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④、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⑤、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成绩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
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哈尔滨市警方破获犯罪嫌疑人冒充手机机主补办手机卡,继而转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存款的系列非接触性盗窃案件。
B、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C、之前,奥巴马政府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D、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 ① 。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 ② ,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 ③ ,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
17.《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资*源%库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2)、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②、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③、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④、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⑤、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成绩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
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哈尔滨市警方破获犯罪嫌疑人冒充手机机主补办手机卡,继而转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存款的系列非接触性盗窃案件。
B、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C、之前,奥巴马政府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D、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 | 都 | 也 | 但 | 所以 | 即使 | 还 |
B | 总 | 却 | / | 那么 | 虽然 | 也 |
C | 也 | / | 但 | 所以 | 由于 | 更 |
常 | 仍 | 而且 | / | 一旦 | 甚至 |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 ① 。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 ② ,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 ③ ,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
17.《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