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文综 >

高考文综知识点

时间: 玉莲2 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的考点有很多,我们要一个一个地去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文综知识点,供大家参阅!

  高考文综地理大题解题技巧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高考文综历史考点

  关键词一:匹配

  就是说你在答历史题的时候,答题内容一样要与所给的材料、时间、不同时间段的政治和经济等特点、分值、立场等匹配起来。这样的话,你才能百发百中,最大限度的得分。

  例如举几个例子:

  2011年北京卷,选择题第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2)工业革命  (3)殖民掠夺  (4)奴隶贸易

  A(1)(2),B(2)(4) C(1)(4)D(3)(4)

  那么在答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就想到“匹配”,一是与时间“16——17世纪”匹配,和空间“英国”匹配,与题目要求“原因”匹配。那么这个题目答案就一下子出来了。这段时间,英国还没有成为海上霸主,也没有进行工业革命,这些都是在18世纪,因此与时间上就不匹配。所以答案是D。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行动,出现的原因有:

  (1)《马关条约》签订,(2)提出改革要求遭到拒绝,思想发生转变(3)“西学”传入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1)(2)(3)B(2)(3)(4)C(1)(2)(4)D(1)(2)(3)(4)

  那么答这个题目,看看时间与事件上是否匹配,孙中山28岁那年,应该是1894年,《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因此在时间和事件不匹配,答案不含有(1)。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材料题:

  唐太宗发现一个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以上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全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期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那么在答题的时候,与时间匹配“唐代初期”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结合,与材料内容匹配,材料中说皇帝的由于受到法权掌握者的建议,就改了决定,于是可以得出当时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与问题匹配“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马上想到:集体决策,具体表现为君臣、中央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

  答案为:

  皇权与法权的冲突(很多学生答出于相权的冲突,就不得分了,因为与材料内容不匹配,紧紧考死记硬背积累的东西,盲目的拿过来用,这样肯定不行)。皇帝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因此说这个“匹配”是贯穿整个考试的关键词,能帮助你在审题,答题、组织答案等环节上,不误入歧途。

  第二个关键词:角度

  很多简答题,答题角度都是通用的,例如你在答以下问题的时候:

  以农立国思想出现的原因

  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等等问题,

  你可以从“政府(统治阶级)、内因、外因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

  组织答案的思路如下:

  统治者角度: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内因角度: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皇帝贵族等服务,新技术难以推广,受到私营手工业和小规模经营和是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和提高。

  外因角度: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受到自供自给体制限制,规模小,社会需求小等。

  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使得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因此说,建议大家在考前,看看一些答题角度中的元素,例如说:消极、积极、进步性、局限性、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对外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你多角度组织答案,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得分。

  考前时间不多,其余的关键词不用再讲,匹配、角度要用好,你历史成绩肯定会有提高。

  我们还要看一下历史简答题目的评分细则: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的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述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或略,希望大家都不要拿到三等的分数。

  如果说,还有一些同学用不上来以上的两个关键词,我再给大家一个系统的方法,在考前套用一下:

  审题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要求:

  注意提示词,明确基本思路和答题方式。注意限定词,时间、空间,程度等。提取中心词,找出围绕中心的具体方面内容,根据分值组织答案,注重材料的内部关系,例如因果、递进等。

  组织答案方面:

  全方位的结合基本素材、材料信息、知识点等内容组织答案。问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语言准确规范,逻辑严密,史论结合。多角度组织答案,客服思维定势,书写答案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工整化。

  高考文综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结构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简述……的启

  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形式分:

  (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

  (2)简述型:对答案要进行简单论述。

  关于文综选择题解题技巧

  由于文综命题所给的信息量大,那么做题过程就非常依赖题目信息的提示,特别是选择题,文综选择题的答题原则只需简化为:题目暗示及选项暗示原则。

  在处理文综选择题方面,我们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读题、找相关信息、转化题目信息,就可以选出答案。即读、找、转、选。

  文综选择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寻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也就是寻找题目的暗示点。尤其是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或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问题时,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但针对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如: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在信息转换上,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综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

  剩下的是如何选,如果你知道文综选择题的命题方式,那么就能轻松的解答,那是因为:

  1.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并很快归纳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设问,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题目几乎都有明显的暗示信息。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3.选项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做题。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设置考生一时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4.文综选择题非常容易猜测。特别是难题,如果这些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遇。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一般比较容易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而我们只要看哪个选项和题目表述的内容更加契合,就有非常高的概率选对。

  

看过高考文综知识点

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