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时间: 德豪2 高考语文

  语文高考的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语文高考的命题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现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有象征尊卑的含义。《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内涵。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内涵;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深 虑 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住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忽:疏忽 B.汉惩秦之孤立 惩:惩罚

  C.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D.岂工于活人 工:善于

  5.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不能深虑”的一项是(3分)(  )

  ①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 ②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③王莽卒移汉祚 ④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⑤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 ⑥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

  B.作者认为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如超出智力所达到的范围,那就是上天的安排了。

  C.作者认为智力谋划的只能是人事方面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D.作者认为仅凭个人的智谋来包揽天下的事务,可能会使国家陷入危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中屈原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示自己品行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论及“学”与“思”的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3)《观刈麦》中点出贫妇人生活如此困窘的原因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14分)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揿她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借老周找老师碰壁的遭遇,作者批评了艺术馆老师的冷漠,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

  C.“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忽与失误后的尴尬与歉疚。

  D.因为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所以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E.小说有多处精彩的比喻,如“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等。

  (2).小说标题有哪些意蕴?请简要概括。(3分)

  (3).有人说小说的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理由。(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吴孟超:“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李秀婷 李珺

  50多年前,吴孟超选择进军肝胆外科时,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尽管已是九旬高龄,他仍坚守手术台,每周都要安排一两台手术。2013年,他甚至为自己的女儿做了肝癌细胞切除手术。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向肝脏外科进军连闯“禁区”

  肝脏血管密集,纵横交错,手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50多年前,肝脏手术在国内被视为生命禁区。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患者占了世界患者数量的一半左右,而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却是零。

  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以后,吴孟超在老师、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建议下,选择了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接连闯过了肝脏手术的多个禁区。

  1959年4月,吴孟超小组制成了中国第一具能满足科研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中国医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肝脏内的血管分布;他创立“五叶四段”新理论,提出肝脏解剖在外科临床上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为解决肝脏手术临床的出血难题,他尝试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1960年3月1日,他在常温下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闯入了“禁区”;1963年,他成功地实施了中肝叶切除术,突破了“禁区中的禁区”;1975年,他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

  “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作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分外注重基础研究,力排众议,扩大了实验室规模,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研究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他“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

  从医60多年来,吴孟超为14000多名肝胆癌症患者做过肝脏手术,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手术刀。他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超过1000名肝胆外科人才。

  吴孟超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握紧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他动情地说:“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对待肿瘤“快、准、狠”对待病人“慢、拙、仁”

  吴孟超的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曾说,“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吴孟超在病人中的口碑极好,除了精湛的手术技术,还因为他对待病人总是如春风般温暖。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捂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他还坚持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给病人用便宜的药,减少重复检查。

  护士程月娥说,吴老问诊很仔细,往往看一个病人要问上半个多小时。由他负责过的病人,总会被吴老不经意的小细节所感动: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

  200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评时,上级派人来考核,他原定的手术需取消。但吴孟超却坚持不能推迟手术,只因病人是一位穷苦的病重农民,来上海住院的钱都是村里一点一点地凑起来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吴老有20字“养生口诀”——心态平衡,脑子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他保持平和心态,平淡面对各种殊荣和各种烦恼,一心投入医学研究中,把每天查房、定期门诊和为患者做手术看做是身体锻炼。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得好的话,能够得到病人的尊重,那是其他职业很难体会到的一种感觉。”吴孟超说得很实在。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子女也都学医。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吴孟超白眉微动,慈祥地笑着说。

  (2015年12月17日《南方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百度百科”词条“吴孟超”)

  ②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的生平概况,突出了他献身医学事业、专攻肝胆外科的感人事迹,选材精当,不蔓不枝。

  B.在吴孟超进军肝胆外科之前,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也是零,直到1960年3月1日吴老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C.吴孟超认为,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做得好,还能得到病人的尊重,因而有着从事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

  D.吴孟超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一生只挖一口井”,在中国肝胆外科方面取得卓越贡献,在学养和人品方面也堪称世人楷模。

  E.本文很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特别在典型细节上下功夫,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慈祥而坚毅的外科医生形象。

  (2)吴孟超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3)吴孟超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医患关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及文化常识(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即将展开。

  B.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C.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D.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1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发令枪响,百余名参赛健儿如白驹过隙,向着终点发起冲击,沿途观众也在为健

  儿们加油助威,将比赛的气氛推向高潮。

  B.办案民警在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后,又在窃贼落脚点守株待兔,逮住另外两名购物归

  来的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当晚两起入室盗窃案。

  C.书法艺术学习存在“技、艺、道”三个层面,多数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停留在“技”的

  层面,唯有少数人能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大家。

  D.“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

  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节俭的好风气。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① 。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② ,“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③ 。

  ①

  ②

  ③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只要心中存有美好的向往,无论经历怎样的严寒困苦,是花花总会开放,开在每一处山坡,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

  读了以上《花总会开》的小诗,你有什么想法、感悟或启迪?请根据你的理解,以“花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7新课标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答案:B

  解析: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2.答案:C

  解析:原文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答案:B

  解析:“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于文无据。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4.答案 B

  解析 本题B项“惩”应为“借鉴”。

  5.答案 B

  解析 本题筛选指向为直接体现“不能深虑”。①句是一般陈述,③句是不能深虑的结果,属间接体现,⑥句是能深虑的做法,含此三句的项排除。

  6.答案 D

  解析 本题D项中“可能会”概括有误,原文有两个“必”字,是“一定会”。

  7.答案 (1)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件。

  (2)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3)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

  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他们的君王,便收回他们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一定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8.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请简要分析。( 5分 )

  解析:词人借助雪、笳、铁骑等事物来描绘梦中图景,作答时应对图景加以概括。首先要把词的内容解说出来,再具体说明词的意境特点。

  答案: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铁骑如水奔泻的动态中,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9.在词的下片中,词人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

  解析: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词人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作答时要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的,包括“用什么反衬什么”以及手法的效果,特别是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梦醒后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的环境,反衬出词人人老而心未老,报国雄心的火焰仍在熊熊燃烧。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家田输税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1). (5分)A 3分,D 2分,B 1分。

  【解析】(B.“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有夸大之嫌;C“表现出科长的尴尬与歉疚”错误;E:“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不是比喻。)

  (2). (3分)①指歌词里的蒲公英在诉说和歌唱;②像蒲公英一样不起眼的民工子女们的歌唱;③民工子女们在以自己的歌声发出诉求。(每点1分)

  (3). (6分)同意。①从情节上看,小说结尾孩子们的歌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圆合。②从人物(表现技巧)来看,不受重视的孩子唱出“真好听的”歌声,(不知情的孩子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③从主题上看,孩子们越不知情地认真练习,越突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不同意。可从小说的结局太过残酷,缺少积极的正能量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2.(1)(4分)DB【解析】(1)A项,“全面介绍其生平概况”错,文章只突出他在事业上的贡献与成就,并没有“全面”介绍,比如求学经历与家庭生活就没有涉及。C项,“是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错,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光荣感与幸福感,“感觉”是无法来比较的,表述不合事实。E项,文中没有涉及外貌和心理描写。

  (2)(3分)①技术攻关。吴孟超接连闯过肝脏手术的多个禁区,制作肝脏标本,完成“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等实验,取得手术技术方面一个又一个成功。从医60多年来为14000多名癌症患者做过手术。②创建理论。在工作中认识到“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确立“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新理论;后组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研究所,建立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③培养人才。虽然亲自坚守手术台,但深感个人的力量有限,人生短暂,他说我这辈子大概实现不了了,所以我要培养更多人才吧,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前走。他为国内外培养1000多肝胆外科人才。(一点一分,一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从“外科医生”到“科学大家”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质的飞跃离不开量的积累,技术层层公关,禁区各个突破,这些是他成为“科学大家”的实践基础。但是成为“大家”,必然体现在他更高层次的追求及异于普通“外科医生”的远见上:从文中信息可知,进行理论研究、对后辈人才的培养都是他远见卓识的体现。答题时可从以上三点概括分析作答。

  (3)(5分)赞同。①医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吴老毕生从事肝胆外科手术,一心投入医学研究之中,手术技术精湛,连破技术难关,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肝胆之父”。②医生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他想病人之想,急病人之急,对待病人“慢、拙、仁”,将心比心,和蔼可亲,的确做到了“以心灵温暖心灵”,总是像春天般温暖,赢得好口碑。③“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个驮过河。”颁奖词十分贴切评价了吴老爱岗敬业的高尚品格。④反观当下,医患矛盾不断,在职业道德上要更多关心病人,不乱做检查,的确值得大家反思。一方面作为医生要业务上精益求精,职业道德高,不推销医药,不索要红包。另一方面患者也要尊敬医生,听从安排,积极配合治疗,不起哄闹事,一起努力建立新型医患关系。(观点1分,结合材料2分,结合现实2分)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虽然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理论上说考生可以赞同或者不赞同,但是综合全文对吴孟超的介绍来看,出题者有明确的答题指向,考生应赞同这个观点,若不赞成则违背了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答题时抓住这句话里的关键词:“医学”“心灵”“温暖”。可结合吴孟超的事迹分别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并可适当结合当下实际。

  五、语言表达及文化常识(20分)

  13.A

  14 .C

  A项,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望文生义。B项,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褒贬不当。D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褒贬不当。 15.C

  16.C(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在②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

  17.答案:①但并非得了抑郁症就要服用药物 ②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患者来说③应首先采用“行为—认知”疗法。

  六、作文(60分)

  18.解析:这个作文的材料是一首小诗,“是花总会开放”与“是金子总会闪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比较相近,可联想到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能力;“开在每一处山坡,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则是对其“开放”的地点的举例,可联想到健康、快乐的心态,积极的处世态度,奋发向上的人生信念等。“每个角落”指不论环境的舒适还是恶劣,是花,就会在每个角落开放,可联想到人生处处有鲜花,即使经历风雨洗礼,也终将会风雨过后是彩虹等。

  提示语中的“花”可以实指现实中真正的花朵,由此联想到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花”也可以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等,由此联想到品格高尚能感染人、激励人;还可以指健康向上的心态,如笑对挫折,达观、坦荡、热情、顽强等品格等。这样,由实入虚,就能实现立意上的以小见大。

  选材方面,既可以选择自然界中的鲜花香草,也可以选择美如花的溪水、蓝天、白云、鸳鸯戏水、鱼翔浅底,还可以选择滴水穿石等人生哲理或忠诚、善良等人性光辉的层面切入。

  答案:

  花开在心的每一个角落

  “滴”,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她的门前。轻轻地将门开了一条缝。看见她坐在灯光下,手拿着一根特殊的笔,在写自己的秘密。灯光下的影子显得那么无助。

  我多么想拿一张洁白的纸去为她擦干思念的眼泪。可我的直觉告诉我,不能去。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她哭得那么伤心。我只能在一旁悄悄地看着她,让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了解有泪不能流的感觉。

  就在那个下雪的夜晚。她与她的丈夫和女儿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闲谈家事。身旁一个火炉发出温暖的光,像普照大地的太阳。她们吃的是各种各样的饭菜,喝的是葡萄酿造的酒。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在眼前,好像缺了谁都是不完整的。个个脸上都是美好的“笑容”。

  到了第二天,她的丈夫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来自他的老板。老板告诉他在近期务必去上工。他只好匆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与妻子和女儿告别去上班。走时,他给自己的妻子送了一只好看的钢笔。

  也就是这一次离开,让她足足等了两年多时间。她了解女儿,知道自己女儿也很想她的爸爸,多少次女儿把心中的思念告诉母亲,多少次女儿在母亲面前将思念化为泪水。母亲多少次地安抚女儿,让女儿明白,父亲是为了这个家而出去的,也会为了这个家而回来,为了自己的亲人而活着回来。母亲知道自己不能像女儿一样哭泣,因为自己能安抚女儿,也能让自己心中的思念埋在心底。

  又是一个下雪的夜晚。雪花飘飞,它们渴望再次看到这个和睦的家庭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闲谈家事。这样它们就会满足地飘落在大地,然后高高兴兴地献身小溪。可是这次它们看到的不是一家人,只是两个表情僵硬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和去年一模一样的饭菜,却没有一点温馨的感觉,连火炉也不想再给她们温暖。

  一年又过去了,她们还是没有盼到自己的丈夫和父亲回家。女儿的思念时常在母亲面前表达出来。女儿整天埋怨母亲,为什么不让父亲回家。可换回的总是母亲的一句话和一个无助的表情,爸爸会回来的,他一直想念着这个家,想念着我们。女儿的不懂事让母亲感到为难。

  就在下雪那晚,女儿睡在床上想象父亲的样子。无意间,女儿听到了思念的声音,她悄悄走到母亲的门前,用手轻轻推开门。看见母亲正在那里写着些什么。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她看见了“她”的泪水,听见了她想说的话。她懂了,母亲不是不想让父亲回来,而是无能为力,她也想念着她的丈夫。

  寒风劲吹,窗子吱吱作响,只见雪花张牙舞爪地纷纷扬扬。不知何时,她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身后,轻轻地、轻轻地给我披上衣服。我站起来,将窗子打开了一条缝儿,雪花趁机飘落到了我的脸上、颈窝,凉幽幽的,沁入了我的心底。我泪花滚滚,又怕她看见,只得强忍着。但我的心底,雪花与泪花早已融为一体,开在了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里。

  她呀,就是我的母亲。

  点评:这篇文章以朴实生动见长。文章以“眼泪”和“雪花”为线索,双线交织,其中“眼泪”是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雪花”则是故事的背景,起着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作者对场面的描写十分细腻,如“我”“轻轻地将门开了一条缝”,“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这些描写就很细腻,真实地表现了“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事,巧设悬念,直到结尾才水到渠成地交代“她”的身份,体现了高超的构思能力。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5.2017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