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二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高考模拟试题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做准备;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补空白;总结出高考出题类型及规律,有利于重点复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9分)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递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啁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 · 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 “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 “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倾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他还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5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8.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望岳》中,以锤炼间语的深厚功力,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瓷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这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 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颐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至英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需要从国外购进。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家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风采。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君子不器:君子不像器皿一般,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杨伯峻《论者译注》)

  ② 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③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而非社会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郑以然《丁西林:在物理与喜剧之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流工作,丁西林都没有放弃对戏剧创作与发展的探索,其剧作广受欢迎,意义深远。

  (2)请结合材料简述丁西林“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中说,丁西林“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丁西林的剧作有哪些“别样的色彩”。(6分)

  (4)丁西林的“不器”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并据此分别谈谈你获得的启示(8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听若空谷足音,感到胆颤心惊。

  B.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C.作者是否想过,读者看到这文章里俯拾皆是的错别字会是什么感受?

  D.一个人单打独斗难成事,你要知道团结才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正所谓“三人成虎”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

  ①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

  ②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

  ③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④礼占有重要位置

  ⑤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体系

  ⑥“为政先礼,礼为政本”

  A.④③⑥①⑤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⑥①⑤④② D. ④⑥③①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举办研讨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乍一听,把使用广泛的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应该说,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很有遗产价值。古老的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筷子就是很好的介质。

  17.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动物们在院子里谈论各自走错路的经历。

  老牛说:“田间的路是迂回曲折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阡陌,常常使我绕许多弯子。”

  老马说:“我走的路太远,而且往往是以前没走过的,走错了,走了许多冤枉路。”

  猎狗说:“深山里几乎没有什么路,前进的时候只顾前进,忘了回头怎么走了,我多次迷失在深山里,要不是远处的山峰指引,我几乎回不来了。”

  猪踢着猪圈门搭嘴道:“你们的脑子太不管用了,连个路都记不住,我还从不知道走错路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我相信,”老马接口道,“但如果你走出你的猪圈门,你也许就有新的体验了……”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自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少于800字。

  点击下一页与您分享>>>>>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

1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