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
高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收获到很多。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阅读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溯源
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
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选自2014年9月4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秋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作为“中秋节”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
B.“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C.“中秋节”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
D.“中秋节”在唐代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至明清时期,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2.根据原文,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影响逐渐扩大,最后成为重要节日。
B.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却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
C.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产生了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
D.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这也是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把中秋和月真正对应起来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B.《国语》的记载、韦昭的注,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到明清成为皇家祭祀典仪。
C.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不过,从史料上寻找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的具体时间依据很难。
D.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至忠,秘书少监德言曾孙也。少仕为畿尉,以清谨称。尝与友人期于路隅,会风雪冻冽,诸人皆奔避就宇下。至忠曰:“宁有与人期而求安失信乎?”独不去,众咸叹服。神龙初,武三思擅权,至忠附之,自吏部员外擢拜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恃武三思势,掌选无所忌惮,请谒杜绝,威风大行。寻迁中书侍郎,兼中书令。
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后,有三思党与宗楚客、纪处讷令侍御史冉祖雍奏言:“安国相王及镇国太平公主亦与太子连谋举兵,请收付制狱。”中宗召至忠令按其事,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宗社存亡,实在于此。臣虽愚昧,窃为陛下不取。帝深纳其言而止。寻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年,代韦巨源为侍中,仍依旧修史。寻迁中书令。时宗楚客、纪处讷潜怀奸计,自树朋党,韦巨源、世再思、李峤皆唯诺自全,无所匡正。至忠处于其间,颇存正道,时议翕然重之。中宗亦曰:“诸宰相中,至忠最怜我。”
睿宗即位,景云初,出为晋州刺史,甚有能名。时太平公主用事,至忠潜遣间使申意,求入为京职。诛韦氏之际,至忠一子任千牛,为乱兵所杀,公主冀至忠以此怨望,可与谋事,即纳其请。召拜刑部尚书、右御史大夫,再迁吏部尚书。
未几,太平公主谋逆事泄,至忠遽遁入山寺,数日,捕而伏诛,籍没其家。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由是顿绝声望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仕为畿尉,以清谨称 清谨:清正严谨
B.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 罗织:罗织罪名、诬陷
C.韦巨源、世再思、李峤皆唯诺自全 唯诺:顺从
D.时太平公主用事 用事:意气用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B.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C.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D.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至中虽为人清谨,却也有自傲的一面:神龙初,仗武三思之势掌选无所忌惮,平时不接待宾客,也不做施舍救济的事情。
B.萧至中深谙官场之道,得到三朝重用:神龙朝依附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睿宗朝通过太平公主官至吏部尚书。
C.萧至中为官清正:中宗时劝说皇帝不要听信武三思、宗楚客等人让侍御史诬陷太平公主和太子谋反之事;宗楚客等自树朋党之时,萧至中颇存正道。
D.萧至中一生屡次官居要职却不得善终:参与太平公主谋逆,事情泄露,逃遁山中寺庙,后被捕伏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有与人期而求安失信乎?”独不去,众咸叹服。
(2)至忠处于其间,颇存正道,时议 翕然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至人无己, , 。”才能“无待”,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 , 。
(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 , 。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阅读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刘喜秋香
李洪臣
秋高气爽,菊花飘香。
老伴已故一百零一天了。老刘半宿起来,打开灯,奋力地擦地擦窗抹完桌子后,赶快把白日才买回的两盆亮黄的菊花摆放在正厅最显眼的位置。今天,老刘胆量倍增,要冲出子女为他找老伴所设的所有包围圈,去老家把和他同岁的寡妇秋香妹子接来。
这个日期,是秋香暗示给他的。老伴烧“一、七”那天,闺女菊花很懂老刘的心思,开着车把她秋香姑接来。菊花牢记妈在家种地时,秋香姑和妈好的似亲姐妹,帮妈干活,帮妈伺候瘫痪在炕的奶奶。奶奶拿她当亲闺女待,家里有了好吃的,都给她送一份。
那天,秋香刚进门就看到了老刘那热辣辣的目光,尽围着他发射。在菊花的示意下,秋香把老刘拉到里间,掩上门,轻轻地给了他两捶,把菊花的意思变成了死命令:“嫂子没过百日,不准你胡来,城里像你这样的尽他妈出洋相,老伴去世没几天,就领个来家,还形影不离地到处瞎显摆,见了熟人,没说话,先咯咯咯地笑,丢死人了!”[来源:学科网]
秋香的捶暖温温的,把老刘一下子就捶到了中学时代。那时,秋香是四庄八屯的大美人,老刘是村里唯一一个高中生,状元哎。老刘上学,家里没有咸菜捎,秋香就把她家里的豆酱饼子烤得黄黄的香香的拿给他。老刘就痴乎乎地认为,秋香要和他好呢。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老刘把秋香约到村头上,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结果,秋香变着脸,气抖擞地该出手时就出手,狠巴巴地给了他两捶说:“你傻了?不成材料!我关心你,是叫你考上大学,成人才!我已定婚了。你就老老实实的吧!”这时,老刘就听到了杏花姐在草垛后“咯、咯、咯”的笑声,还说:“使劲捶!”
也就是秋香的这两捶,把老刘捶得头脑清醒地进了大学,成了国家干部。
秋香对老刘有恩。老刘就山誓海盟:非秋香不娶,别说等一百天,就是等三百天也要等!秋香守了七年寡了,伺候偏瘫的婆婆(王婶),就是最贤慧的闺女也比不上。老刘想起秋香帮老伴伺候母亲的那些日日夜夜,今天,该是他大显身手帮秋香伺候王婶了。老刘决不含糊,在准备给王婶住的东卧室忙得汗流浃背,把才买的数字电视放到东墙边架好,把才买的可移动的高级便盆放到床边用专用布盖好,还有暖瓶、餐巾纸都各就各位。老刘有滋有味地忙着,就把孩子们给他制定的苛刻“婚姻法”抛到九霄云外了。
那是烧“七、七”那天,还是菊花去把她秋香姑请了来。两个儿和两个儿媳,很明白,像老刘这样高工资,伺候窝里拉窝里尿的老母亲辛苦了三年的有功之臣,是城里老寡妇门争抢的对像。于是,烧完了“七”,家中浓云密布,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由大儿宣布了老刘找老伴的四不准:不准打结婚证;不准找有病的;不准找熟人;不准找拖儿带女的。这四不准把老刘和秋香成婚的道一下堵死了。老刘火冒三丈,喘气的声音,活像气棒在打气。
秋香一看他那张苦瓜脸,赶快把他拽到里间里,狠狠地拧了他两下说:“您就照孩子们说的办吧!”
“那咱俩就不用结婚了?”
“这事我从未敢想过。我是不会来找难看出洋相的。我要在家好好伺候老人!”
“我要把王婶接来,和您一块儿伺候!”
“您是俺亲哥哥,千万千万别犟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八点整!”
自鸣钟一报时,老刘慌了。他怕孩子们来了捣乱,他要先把生米做成熟饭,便急三火四地梳洗打扮了一番,一个七十岁的老头,楞是感觉年青了十岁。
老刘快速提着给秋香买的高档羊毛衫,夹起提包,刚走到门口就被两个儿和两个儿媳堵了个正着。大儿伸开双臂挡着,嬉皮笑脸地说:“爸,您那儿也不能去!”
老刘怒火中烧,质问:“为啥?”
“您要给俺留条做人的道。”
“就是那四不?”
“那是告诉市里老寡妇的,让您清静省力少费口舌呢。”
老刘正莫名其妙,楼下欢快的气车鸣笛声,给老刘送来了惊喜。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赶快往下跑。老刘从窗上一望,喜从天降,是菊花把她秋香姑和她王奶奶接来了。老刘立刻老泪纵横了。
厅内的菊花,鲜艳亮丽,好香,好香啊!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开头“老刘要冲出子女所设的所有包围圈,去接秋香妹子来”,反衬出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理解老人,为老人的再娶设置层层设置障碍的现实。[来源:学科网ZXXK]
B.小说中间插入“老刘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的情节,为后文“老刘迎娶秋香”的情节做铺垫,同时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秋香贤惠、大方,菊花、温柔、孝顺,这些人物和老刘一起构成小说的人物群,他们都有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小说要歌颂的对象。
D.小说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老刘和秋香这两个人的形象,比如“尽他妈出洋相“到处瞎显摆”“您要给俺留条做人的道”等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E.小说的情节的安排独具匠心,开头的“四不准”设置悬念,结尾菊花接来秋香和王婶,看似出乎意料,但追溯前面的情节又显得很合理。
(2)作品中的老刘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以“老刘喜秋香”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厅内的菊花,鲜艳亮丽,好香,好香啊!”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同济之魂”李国豪
1929年,16岁的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家境贫寒的他设法坚持读完了2年德语、5年本科学业,于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校担任两门课程的助教。后来,李国豪代替离校的德国教授讲授钢结构和钢桥两门课程。
1938年秋,受本科期间德籍任课教师推荐,李国豪获洪堡奖学金赴德留学,获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德国桥梁工程界的极大反响,这位年仅27岁的中国青年获“悬索桥李”美誉。两年后,李国豪又获德国“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成为首个获这一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二战结束以后,李国豪满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爱,谢绝导师的劝阻和挽留,毅然归国,回到母校同济大学执教。从此,李国豪再也没有离开过同济大学。
作为著名科学家,李国豪在结构力学和桥梁工程领域的重大系统性成就和开创性的贡献,举世公认。提起“李国豪”这个名字,人们总会联想起几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上世纪50年代,李国豪参与了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工作,从此,奠定了他“桥梁大师”的地位。然而在中国,说到李国豪与桥的故事,最令人难忘的是上海南浦大桥和广东虎门大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开发浦东在即,黄浦江上造桥迫在眉睫。当时,日本传来消息,他们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提供贷款,但条件是必须由日本人施工。李国豪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中国桥梁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黄浦江上架桥。
当时,李国豪当面向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反映了这个想法,力陈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理由,后来江泽民到同济大学考察后,于1987年9月在信中批示“我看主意应该定了,就以中国人为主设计、集思广益。”从此,开创了中国人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新时代。南浦大桥的成功兴建,极大鼓舞了全国桥梁工程界的信心,形成了中国自主建设大桥的高潮。由此赢得了中国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
万顷波涛上长虹飞架,天堑变通途。一座座气势雄伟的中国大桥,深深镌刻着李国豪教授的爱国情怀和卓著智慧。作为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绵延32.5公里的东海大桥,凝结着一代桥梁大师多少情感和心血:无论是它的总体设计,还是工程建设,每当遇到一个重要关口,都有这位耄耋长者倾心指点、严格把守。他曾深情地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后关心的一座大桥,真想到大桥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上世纪80年代初,宝钢一期工程何去何从,命运未卜,身为宝钢工程技术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的李国豪,以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挺身而出,直言相谏:“宝钢不能下马!”建言实事求是,字字千钧!宝钢工程就这样得以“起死回生”。同一时期,宝钢突然传出了“钢桩基础出现水平位移”消息,紧急求助,该怎么办?又是李国豪教授当仁不让,带头做试验、作测量,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加固方案。论证报告一出,顿时化解了众人的疑虑,不仅成功解决了位移问题,还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在同济师生的记忆里,李国豪一生勤奋好学,时刻不忘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八十多岁,开始学电脑,学汉语拼音、笔画输入法等,碰到掌握电脑知识、技能的人,他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后来发E-mail,用电脑写文章等,他都学会了。
李国豪近九十岁的时候,还买了多种外文书,如法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学习外语以增加知识。有一次接待法国外宾,他用法语致欢迎词,法国朋友很高兴,立即有亲近感,交流气氛融洽。除了学习,李国豪每天看报纸,听广播,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内外大事,新闻中常会报道某某国家、地区发生地震、海啸、水灾、火山爆发;某某地区建造了铁路、隧道、桥梁……他会马上查阅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确认区域、位置,搞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行。
相关链接:
①教育部原副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深情回顾了她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受到时任名誉校长的李国豪鼓励、指导的经历,深感老校长的教诲令她受益无尽。她表示,李校长的崇高品德,为同济大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校长裴钢院士表示:“在同济大学百年发展史上,李国豪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最为长远而深刻,堪称‘同济之魂’。”
(摘自2013年5月3日《中国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国豪于1936年在同济大学毕业,留校讲授钢结构和钢桥两门课程,后来,德籍教师推荐,获洪堡奖学金赴德留学。
B.李国豪的博士论文发表后,成为首个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并引起了德国桥梁工程界的极大反响,获“悬索桥李”美誉。
C.上海南浦大桥和广东虎门大桥的自主建设,开创了中国人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新时代,赢得了中国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
D.李国豪直言相谏使宝钢工程起死回生,宝钢出现问题时他又当仁不让,带头成功解决了位移问题,还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E.李国豪对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最为长远而深刻,他的崇高品德,为同济大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称为“同济之魂”。
(2)作为著名科学家,李国豪在结构力学和桥梁工程领域的重大系统性成就和开创性的贡献,举世公认,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校长裴钢院士表示:“在同济大学百年发展史上,李国豪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最为长远而深刻,堪称‘同济之魂’。”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的分析。(6分)
(4)李国豪的“崇高品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夏某涉嫌诈骗一案终于 ,夏某共涉嫌诈骗金额达1800余万元。
②美国和西方已 ,准备在叙利亚实施“假道伐虢”之计,即试图假借讨伐ISIS,达到消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目的。
③柯震东在吸毒 之后依靠经纪人柴智屏的帮助迅速进行了危机公关,但明显挡不住众多代言厂商要与柯震东解除代言。
A.图穷匕见 东窗事发 水落石出 B.水落石出 图穷匕见 东窗事发
C.水落石出 东窗事发 图穷匕见 D.东窗事发 图穷匕见 水落石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天气极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雾天中的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等污染是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发作的主要因素。
B.随着南海岛屿争端的日益激化,使中国对南海的掌控力度加大,有媒体报道发现中国正在在多个礁石上进行填海造地活动,这被认为是建造军事基地的前兆。
C.中国大陆消费者虽然无缘前两批上市地区,但是在十一黄金周之前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已经获得了入网许可。
D.客观的说,过去外界一直以为东亚最大的冲突点是中日钓鱼岛之争,但事实上中韩之间的苏岩礁和日向礁之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 , , , ,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①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
②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③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
④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内容
⑤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⑥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
A.②⑤①④③⑥ B.②⑤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④③⑥ D.②④③⑥⑤①
16.下面是北京地下交通图的局部,某人要从西直门火车站到北京西站乘车,请你给出最简单的地铁乘坐方式。(不超多35字)(5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0个字。(6分)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 ① 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 ② ,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 ③ 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假期的时候一位老师给一个北京的六年级的小女孩做假期小升初分班考试考前辅导,休息的时候这位老师和小女孩交谈,小女孩的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你说牛顿研究的第一、第几定律,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我们的屈原多好,不但给我们留下不朽的文章,还让我们放三天假。”
“做学生的在老师面前永远都要低调,因为你说今天的题10点做完,他明天准给你留11点才能完成的任务,你觉得自己做出一道难题很得意,在他面前炫耀,他会有更难的题等着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