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语文图片_高考试卷语文及答案
十年寒窗,百日风雨,行遍书山,航终学海。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试卷语文,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试卷语文第一部分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聒噪(guō) 提防(tí) 创痛(chuāng) 雕栏玉砌(qì)
B.谄媚(chǎn) 譬如 (bì) 畜养(xù) 踉踉跄跄(qiāng)
C.门槛(kǎn) 艨艟(tóng) 天堑(qiàn) 残羹冷炙(zhì)
D.鞭笞(chī) 伺候(cì) 戛然(jiá) 弃甲曳兵(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湮没 泊品 走投无路 惴惴不安
B.国粹 明察秋毫 义愤填膺 优柔寡断
C.走一趟 苍海桑田 计日程功 相辅相成
D.诡密 汗涔涔 和颜悦色 鸠占鹊巢
3.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一致的一项是(2分)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②③⑦ D.①⑥⑧
4.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然,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给供职如郡县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此亡秦之续耳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建国初随丈夫回到江西老家,当地的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农村教书几十年,并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YouTube在网络视频领域拥有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数据显示,YouTube占据了44% 的市场份额,依然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站。
D.一些贪官入狱后,铁窗之内,玩起了出书,但从所写的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借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凤毛麟角。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在加拿大,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多是硬皮精装,课本内容几乎多年不变,书本循环使用,真正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
B.有报告指出,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以使吸烟人数减少4900万,避免大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
C.古往今,在蜀道上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
D.自从越南媒体公开报道中越舰船在西沙发生激烈冲撞以,使越南的中产阶级和投资机构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③④①②⑤ B. 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②⑤③ D. 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B.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C.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D.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高考试卷语文第二部分
1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吾特苦之耳,今复之。(5分)
(2)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5分)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2.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1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是有, ,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熊召政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浚,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作用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⑪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都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选自《华夏地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运用联想,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E.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2)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6分)
(4)作者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请根据文意概括“优哉游哉”是指怎样的生活,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人再也无福消受这种生活的体会和思考。(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