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青海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青海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1.(3分)D(题干问的是提笔忘字的原因,而D项是具体表现,答非所问。)

  2.(3分)C(原文指的是“80%中的大多数人”,C项扩大了范围。)

  3.(3分)D(作者在文中有强烈的危机感,而D项说作者没有危机感,颠倒文意。)

  4.(3分)D(“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

  5.(3分)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6.(3分)D(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

  7. (1) (5分)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故事”“以”“优诏”各1分,大意2分。)

  (2) (5分)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历图谋。(“畋”“从…‘往往”“畏”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8.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 “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2分)(答出3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

  10.(6分)(1)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1)B A (共5分,选B给3分,选A给2分,选E给1分。)

  (2) (6分,每点2分)

  ①善良。不好意思拒绝老人的西瓜,理解老人把掉在地上的西瓜递给自己的做法,被“抢”了生意也只是涨红了脸,得知真情后还要再来。②敬业。大口吃西瓜,想快点干活儿;进门前脱鞋;不想擅自脱岗。③有自己的“私心”。想快点干活儿多挣积分;怕时间太久被组长扣分。

  (3) (6分,每点2分)

  ①暗示或点明人物身份。如维修工进屋脱鞋,找工具箱表明其工人的身份;老太婆把掉在地上的西瓜在掌心蹭蹭,暗示老人把陌生的年轻人当成了儿子。②推动情节发展。如“老绵阳”卖力地摆弄风扇,风扇转了起来等,令人生疑:明明自己能修好,为什么还叫人来修呢?③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如老太婆托西瓜的手不停颤动,表现了老太婆激动的心情;维修工踢脚下的工具箱表现了维修工不自在急于离开的心理。

  (4) (8分)

  答案示例:结尾在意料之外:不让维修工修电扇,只是让他不停地吃西瓜;“老绵阳”自己摆弄电扇。如此拖时间,“抢”生意,读者也会与维修工一样认为其中必有“阴谋”。(4分)又在情理之中:老人把维修工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前文做了多处铺垫:见面就递西瓜和笑脸;把掉在地上的西瓜拾起,掌心蹭蹭再次递过来;扁着嘴,盈着泪,和维修工对视。而这一切也让维修工想起了小时候娘捡起来掉在地上的饺子朝嘴里塞的画面。(4分)

  12. (1)【参考答案】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D得1分,选A、C不得分。

  【解析】A.文中只是说绘画的教化意图不如演说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并不是说没有教化作用,属于无中生有。B.从“可染先生对大自然潜在密码的破译,直接与他的道德向善的趋向不谋而合,而于此时,李可染的艺术与道德合而为一。当李可染先生叹赏大自然”可知正确。 C.根据原文,应该是“画作的内容宛若表达的语言,画作传达的意旨宛若语言表达的意义”的比较关系。D.原文说“我知道了先生所说的“慢”非只指时间,更重要的是用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品质。 E.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传主的品质特征,进而塑造传主的形象,这是传记的常见写法。

  (2)【参考答案】①圣洁凝重。当时的艺术整体浑噩轻佻,先生实时而生。②画作的美与教养结合。先生的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使人趋向崇高。③艺术与道德结合。画作中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捍卫民族文化。④作品中表现出崇高感。他有超越感观尺度的能力,崇高感使他的艺术已如自然。

  【评分标准】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这道题设题角度是文章第一层次作者对于传主评价部分的总结句该如何理解。考查的是相关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点是筛选和整合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看清楚层次关系,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整合作答。同时要注意作答要求。

  (3)【参考答案】①内容上,选择与“我”有关的事件成文,选材灵活,对先生的敬佩热爱之情溢于言表。②结构上,行文流畅自然,便于作者将大量的主观情感和自己的评论融入传记。③阅读效果上,让传主的生平更可信,读者更容易被作者的情感打动,更能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发人深省。

  【评分标准】每个方面2分,这道题要结合第一人称的行文好处和传记的文体特征进行思考,同时要与常见的以叙事为主的传记的行文特点比较,寻找独特之处。对于传记的文本特征的考查是2015年实用类文本的新题型,要高度重视。

  (4)【参考答案】①品质方面。先生以一种谦仁而不傲的品质沉浸在自己王国里,品质不俗,画作优秀。②天资方面。先生生而知之,但先生并不自恃本能,智慧深邃。③学习方面。先生能够博采众长,敏学好悟,苦练创新,艺术造诣颇高。④追求方面。在推动画史弘扬文化的责任面前,先生深知己力之渺小,但所为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灵魂,迎来了又一次伟大。

  【评分标准】每点2分,此题难点在于谦卑的理解,结合全文,既有谦虚自知,又有卑微渺小,然后要梳理文中结构层次,品质本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结合题干进行作答。

  13.【答案】A【解析】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震天动地——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14.【答案】D【解析】A项病句辨析:语病一:中途易辙。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 B项病句辨析:语病一:成分残缺,“证明”缺乏主语,应该加入“这一事实”;语病二:“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围绕”。C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15. 【答案】C【解析】本着话题一致的原则:A、B与上文衔接不如C、D项运用顶真手法更加紧密,因而首先排除掉A和B。在C、D两项中,C是说明性语言,而D是文学化的描述性语言。结合具体语境来看,C项更符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6、(1)如果缺少睡眠(1分)

  (2)学习效率反而降低(2分)

  (3)睡眠不足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3分)(candidate 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

  (2)设计之妙:①点明举办时间、地点、奥林匹克精神。②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2分)

  18.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题目:明确收信人,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

  从作文试题后的“完成写作任务”这一要求看,这道作文题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明确收信人。收信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知名作家,也可以是赞成 “保留” 者,或赞成“拆除”的人。

  二是适当对以上几种人的观点作对比分析。比如“保留”者想留住历史遗迹,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不符合社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权衡之后亮出观点:历史与传统属于过去,为了将来,为了发展必须“拆除”,这也是顺应历史的需要。

  三是必须集中笔墨写好“为什么”。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必须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阐明问题。赞成“拆除”,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

  1、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不破不立”,一味抱着历史旧帐,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这方面应着重阐述,事例也多)。

  2、“拆”与“留”并不矛盾。“新”与“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的“新”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旧”,必须割爰。必须辨证看问题。它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3、“新“和“旧”完全可以处理好,那如何处理“新”和“旧”的关系呢?可将对历史作出贡献的旧楼进行摄影,录像,制作模型等遗产留给后人。总之,赞成或反对都必须将理由讲透。

  此外,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个人信息。囿于篇幅反对拆除的理由,恕不赘述。


2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