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洒热血,战高考,寒窗苦读,力争金榜题名。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⑦大文豪苏东坡本是极爱甜食,极爱吃荔枝的,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注”,乞愿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伤害百姓。
⑧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⑨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炎热酷暑,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⑩根据蔡襄的描述,北宋时荔枝大概有30多个品种。出产荔枝的三地中,福建的荔枝品质最佳,岭南、巴蜀次之。在福建各地中,手屈一指的品种当属“陈紫”。蔡襄描述说:“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也就是说,陈紫这一品种不仅个头大,壳薄肉厚核小,而且味道清香中正,果肉晶莹如水晶,入口即化无渣滓.。
⑪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蔚.为大观。 甲 ,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 乙 ,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丙 ,荔枝不仅以其味美,更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取材于赵健《闲话荔枝》,有删改)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 下列各组词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龟裂(qūn) 脍炙人口 B.怨声载道(zài) 颠沛落魄
C.渣滓(zǐ) 大块朵颐 D.蔚为大观(wèi) 手屈一指
2. 下列各词语中的“状”与文章⑩段“其味之至,不可得而可状.也”中的“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写景状物 B.无可名状 C.巴陵胜状 D.口写手状
3. 将下列文句依次填入⑪段甲、乙、丙三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②绿叶云舒,朱食星映
③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 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堪称千古绝唱。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其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C.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苏东坡,以自己“以诗入词”的文学创作为词体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样式,为宋词开拓出豪迈慷慨的新境界。
5. 文章提到苏东坡既写过“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语。这两句中苏东坡对荔枝的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9题。(13分)
6. 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 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 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 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 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 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 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 参照材料二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4分)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材料二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征,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险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
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菌、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险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年,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_____(丙)_____”。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_________(丁)__________”。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③ , ④ 。母、孙二人, ⑤ ,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 ② ; ③ , ④ 。积善成德, ⑤ ,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语文高考真题第二部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9题。(16分)
赴洛道中作 (晋) 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6.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4分)
“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 ① 。在《出师表》中,有句子写道:“宫中府中, ② ,陟罚臧否, ③ 。”其中“陟”意思是 ④ 。
17.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8.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4分)
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