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安徽对口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高考高分需技巧,速度规范不可少。技巧哪里可以得,平时复习中寻得。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安徽对口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安徽对口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嗔怪/瞠目 戕害/踉跄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B.整饬/叱咤 拗折/执拗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C.毗邻/纰漏 应届/膺选 脉脉含情/一脉相承

  D.羞赧/赦免 践行/僭越 曲高和寡/曲突徙薪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讲故事比讲道理更重要。曾经精致呈现的美食色香味,通过一个个的故事,不绝如缕地渗入国人心田,让人开始重新掂量民以食为天的分量,不但品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更感恩食材中的诚信与情义,甚而忧虑五千年饮食文化在利益之惑中的局部迷失。难怪有观众说,“舌尖2”让人看了,不再只是垂涎,还有了流泪的冲动。

  A.精致 B.不绝如缕 C.民以食为天 D.甚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信息时代的互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也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

  B.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思考如何提高女孩自身安全防范态度,避免女孩出行随时成为“死亡之旅”的悲剧一再发生。

  C.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治安恶劣、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严重,北京已患上令人揪心的“城市病”,治理迫在眉睫。

  D.有人分析近100年来那些最顶尖公司的成功密码,发现成功秘诀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有永不止步的探索、自我革新以及适时转型的远见。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鲁迅先生就认为它导致保守、卑怯的人格。

  ②包括被斥不负责任,缺乏担当;或缩头藏尾,唯命是从。

  ③真正的中庸,追求至善、至诚、至仁、至德,通过慎独自修、反求诸己,使人合乎内外之道。

  ④中庸长期以来尤其是近现代被许多人抨击。

  ⑤但是,此类中庸其实是“伪中庸”,完全是变种乃至被妖魔化的中庸。

  ⑥毫无疑问,国人的一些劣根性有着文化“病根”,中庸也因之挨了不少“板子”。

  A.③⑥②④①⑤ B.④⑥①②⑤③ C.④①⑥②⑤③ D.③④①⑥②⑤

  二、古诗文阅读。共4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共20分。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C.暠与相揖谢 谢:道别、辞别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暠至,□复举种向化

  ②驰传上言,□二府畏懦

  ③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

  A.①而 ②以 ③以 B.①乃 ②以 ③则

  C.①而 ②而 ③则 D.①乃 ②而 ③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2分)

  答: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3分)

  答:

  (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0-12小题。共10分。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10.下列句中加点字含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 过:经过

  B.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 趋:快走

  C. 构亭北岸,号“沧浪”焉。 构:构筑,建造

  D. 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闵:同“悯”,悲悯

  1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舒所怀,不可得也。

  ②至□洒然忘其归。

  ③尚未能忘□所寓目。

  A.①且 ②者 ③之 B.①且 ②则 ③其

  C.①以 ②则 ③其 D.①以 ②者 ③之

  1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2分)

  答:

  ②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2分)

  答: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请简要概括诗中表现“早发”之“早”的画面内容?(3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_____________,大块假我以文章。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氓》)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三、必考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8小题。共16分。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 林

  ①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③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④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⑤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⑥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⑦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⑧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删改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

  请将15、16题的答案填在答卷上。(15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16.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7.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答:

  18.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答:

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