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模拟试题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高考程序,心中有数,临场方能从容淡定。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模拟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模拟试题阅读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艺既属美学研究的范畴,那么艺术形象就应该得到美的感应。因此,残垣败壁、污泥浊水、歪鼻斜眼等生活中属自然形态的七丑八怪,一旦进入文艺作品,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转化为艺术美。自然形态的毛毛虫,当然谈不上美,如若经过美术家的再创造,成为一幅具体画面的“构件”,那恐怕就不宜一概否定它的美学价值。艺术中的“构件”是有机的,它具有一种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意味着“艺术性格”的,犹如人物个性似的。由此可见,将丑转化为美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对丑的事物的“艺术性格”的确立。

  ②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样论断:“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创造成艺术的美”。文学家们塑造的一系列成功的反面人物形象,也都是从其性格的鲜明性上来完成美的创造的。如果一个丑的形象,不是被作家作为一种牲格展现在作品中,而是一些“丑”的“概念”的堆砌,“丑”的“品质”的相加,是无法产生艺术的美感的。反面形象的性格愈是鲜明,他的丑愈是表现的入骨浸肌,就愈足以产生美的价值。当读者由于加深了对丑的理解和认识而激发起强烈的感情和愿望时,美的感受也随之而产生。

  ③《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性格,概括集中了历史生活中封建统治者的残虐、虚伪、权诈等丑恶的品格,这是一个比生活中的权奸性格更为丰富的艺术典型。读者从这个艺术形象中获得了揭露丑恶灵魂的愉悦,激发出“惩恶扬善”的强烈愿望,以至曹操的艺术形象搬上舞台后,出现过观众跳上舞台杀曹操的传说,这正从一个方面反映“丑”曹操在艺术史中美学地位。把现实中的丑表现得“更丑”,就和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一样,同属于美学高级范畴,因此,性格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前提。“真”是“美”的基础,而真实的性格总是丰富而复杂的。

  ④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相比较而判明的。自然丑向艺术美的转化,也正是通过美与丑的尖锐对照来实现的。《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就其外貌来看“三寸丁皮”,是够丑的,但就其心灵来看,不失忠厚质朴的美质。在作者的具体描绘中他那丑是更加强化了那近手迂拙的忠厚、朴实而足以唤起人们的同情吗?同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巴黎圣母院》中的撞钟人。这样的例子不只说明在一个形象的身上,作为自然状态的身体丑,怎样转化成艺术美,而且也很可以说明:在从生活上升到艺术的过程中,将自然丑高度集中,用更加概括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反而能得到更高的美学地位。生活中一个人的外貌丑跟内心美的对立未必如撞钟人如此鲜明者,这里作者只是为了完成从丑到美的转化,才进行了如此出色的艺术处理罢了。

  ⑤总值,使自然丑转化为艺术美,对此,不只表现为转化的途径,而且它就是转化本身。撞钟人的艺术美存在于自身的对比中,也存在于他跟那个高级僧侣的对比之中。同样,那个高级僧侣的艺术美,也正存在于跟撞钟人的对比之中的。这种对照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但他不可以取消。

  (节选自刘静生《自然丑与艺术关》,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②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性格犹如人物个性,将丑转化为美需要确立丑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格。

  B.文学作品中成功塑造的系列反面人物形象郜是凭借艺术性格来完成美的创造的。

  C.丑在艺术中具有一种不可缺少并且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它能创造出艺术的美。

  D.反面形象性格的鲜明性程度以及表现深入程度十分重要,影响着艺术美的价值。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从文艺的归属范畴写起,然后侧重阐释自然界的丑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

  B.第②③两段首先在理论上阐释艺术性格和美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曹操形象来作为例证。

  C.第④段细致论述艺术丑向艺术美转化的问题,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尖锐对照的重要性。

  D.第⑤段紧扣自然丑向艺术美转化这一核心话题,认为这种转化形式多样而且不可取消。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中属自然形态的七丑八怪一旦进入文艺作品就有可能获得艺术美,不能一概否定其美学价值。

  B.随着美感的产生,读者对丑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步加深了,这也同时激发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和愿望。

  C.艺术典型要比生活中的形象更丰富,曹操的艺术形象就体现了这一点并能激发读者“惩恶扬善”的愿望。

  D.在从生活上升到艺术的过程中,将自然丑用更加概括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反而能得到更高的美学地位。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广渊,字才叔,大名成安人。庆历中,上曾祖《明家集》,诏官其后,广渊推与弟广廉,而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编排中书文字。裁定祖宗御书十卷,仁宗喜之,以知舒州,留不行。

  英宗居藩邸,广渊因见昵,献所为文,及即位,除直集贤院。谏官司马光言:“汉卫绾不从太子饮,故景帝待之厚。周张美私以公钱给世宗,故世宗薄之。广渊交结奔竞,世无与比,当仁宗之世,私自托于陛下,岂忠臣哉?今当治其罪,而更赏之,何以厉人臣之节?”帝不听,用为群牧、三司户部判官,从容谓曰:“朕于《洪范》得高明沉潜之义,刚内以自强,柔外以应物,人君之体,无出于是。卿为朕书之于钦明殿屏,以备观省,非特开元《无逸图》也。”加直龙图阁。帝有疾,中外忧疑,不能寝食,帝自为诏谕之曰:“朕疾少间矣。”广渊宣言于众。

  神宗立,言者劾其漏泄禁中语,出知齐州,改京东转运使,得于内省传达章奏。曾公亮、王安石持不可,乃止。广渊以方春农事兴而民苦乏,兼并之家得以乘急要利,乞留本道钱帛五十万,贷之贫民,岁可获息二十五万,从之。其事与青苗钱法合,安石始以为可用,召至京师。御史中丞吕公著摭其旧恶,还故官。程颢、李常又论其抑配掊克,迎朝廷旨意以困百姓。会河北转运使刘庠不散青苗钱奏适至,安石曰:“广渊力主新法而遭劾,刘庠故坏新法而不问,举事如此,安得人无向背?”故颢与常言不行。徙使河东,擢宝文阁待制、知庆州。

  宣抚使兴师入夏境,檄庆会兵。方授甲,卒长吴逵以众乱,广渊亟召五营兵御之。逵率二千人斩关出,广渊遣部将姚兕、林广追击,降其众。柔远三都戍卒欲应贼,不果,广渊阳劳之,使还戍,潜遣兵间道邀袭,尽戮之。犹以盗发所部,削两秩。二年,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

  广渊小有才而善附会,所辟置类非其人。帝谓执政曰:“广渊奏辟将佐,非贵游子弟,即胥史辈,至于濮宫书吏亦预选,盖其人与时君卿善。一路官吏不少,置而不取,乃用此辈,岂不误朝廷事?已下诏切责,卿等宜贻书申戒之。”卒,年六十,赠右谏议大夫。元丰初,诏以其被遇先帝之故,弟临自皇城使擢为兵部郎中、直昭文馆,子得君赐进士出身。

  (节选自《宋史·王广渊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厉人臣之节 厉:磨砺

  B.朕疾少间矣 少间:病稍好

  C.其事与青苗钱法合 合:结合

  D.广渊阳劳之 阳:表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非特开元《无逸图》也 何其衰也

  B.故颢与常言不行 未得与项羽相见

  C.卒长吴逵以众乱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乃用此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王广渊和他弟弟王广廉都凭借祖上的关系入朝为官,王广渊还得到皇上的欣赏享有特殊待遇。

  B.王广渊在英宗即位之前就受到英宗的赏识,司马光却认为王广渊的种种行为不应是忠臣所为。

  C.王广渊在神宗即位之初受到打击,但他提出的贷款给贫民的建议又让他受到了皇上和王安石的认可。

  D.王广渊虽然在行军打仗上表现出一定的才干,但他在任用人方面却只喜欢选择提拔和他是同类的人。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裁定祖宗御书十卷,仁宗喜之,以知舒州,留不行。(3分)

  (2)朕于《洪范》得高明沉潜之义,刚内以自强,柔外以应物,人君之体,无出于是。(4分)

  (3)元丰初,诏以其被遇先帝之故,弟临自皇城使擢为兵部郎中、直昭文馆,子得君赐进士出身。(3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8分)

  (双调)蟾宫曲·别友

  周德清

  宰金头黑脚天鹅,客有钟期,座有韩娥①。吟既能吟,听还能听,歌也能歌。

  和白雪新来较可,放行云②飞去如何?醉睹银河,灿灿蟾孤,点点星多。

  【注】:①韩娥:古代一善歌女子。②行云:《列子·汤问》中描写歌声有“响遏行云”句。

  8.请具体分析“醉睹银河,灿灿蟾孤,点点星多”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9.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所使用的最主要表现手法。(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① 。② ,③ ,④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⑤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⑥ 。

  (贾谊《过秦论》)

  乙: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②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④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 (杜甫《登高》)

  ⑥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父亲

  (德)托马斯·曼

  ①中亚细亚的夏夜到处尘土飞扬;水渠旁的小道上,自行车车轮不断发出枯燥的沙沙声,渠岸上长满了榆树,在盛夏的骄阳酷晒之后,树梢正沐浴在恬静的晚霞中。

  ②我坐在硬梆梆的车架上,紧紧地抓住车把,父亲还让我任意地按车铃儿。自行车飞快地向前驶去,铃儿叮当直响,这使我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显得特别威风,尤其是我的父亲在背后踩着脚镫子,皮座垫咯吱吱直响,我感到了他身上的热气和膝盖的动作,──它们还常常碰着我那双穿着凉鞋的双脚。

  ③我们上哪儿去?是上附近的一家茶馆,这家茶馆就在康沃侬街和萨马尔康德街的转角处,在渠岸上的一排桑树下。傍晚,水渠泛着淡红色的闪光,在泥抹的茅屋之间,凉爽、轻柔地哗哗流过。我们坐在茶馆里的一张小桌旁,桌上铺着粘乎乎的漆布,发出一股甜味儿。父亲要了一瓶啤酒,和快乐的茶馆老板说说笑笑,这个人满脸胡子,很殷勤,爱大声说话,脸晒得又粗又黑。他用抹布擦擦酒瓶,在我们面前摆上两个杯子(尽管我不喜欢喝啤酒),他还像对待大人似地对我使着眼色,末了,给我们端来一碟蘸盐油炸扁桃仁……我还记得那嚼起来又脆又香的酥桃仁的味道、那茶馆后面淡黄色的清澈的天空、晚霞笼罩着的高塔寺、尖尖的白杨树环抱着的平屋顶……父亲是那样年轻、健壮,他穿着一件白衬衣,微笑着,瞧着我,在各方面我们都像是两个平等的男人。干完了一天的活,我们在这里领略着四周的静谧、傍晚时分清凉的水渠、城市里燃起的万家灯火、冰凉的啤酒和芳香扑鼻的扁桃树带来的欢乐……还有一个黄昏非常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④他坐在一间小房里,背朝窗户,院子里一片暮色,寂静无声;纱窗帘微微飘动着;他身穿一件保护色上衣,我觉得很不习惯,他的眉毛上面还贴着一块黑膏药,显得很古怪。我现在记不起来了,为什么父亲好像一个久别归来的人那样坐在窗旁,为什么人世间有这样僻静的地方,我觉得,他似乎刚从战场上回来,受了伤,正和母亲在谈论着什么事(他们俩几乎是用旁人听不见的耳语在交谈),──于是,一种别离感和朦胧、甜蜜的危险感,沉寂的院子外面那一片广阔无垠的空间,不久以前父亲的英姿(过去,在某个地方他也曾表现得这样英武),这一切都使我对父亲产生一种特别的柔情和亲切感。当我一想到全家在这间酷似以前那铺着白床单的小卧室的房间里再次团聚时,我就感受到家庭的舒适和温暖,因而十分惊喜。

  ⑤他和母亲谈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时有关战争的事,我连想都没想到过,可是,那寂静的庭院、夏日的黄昏、父亲贴在太阳穴上的膏药和他身上的军服、母亲沉思的面容,──这一切都在我童稚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我还相信:是的,就在那个傍晚,父亲从战场上回来,受了伤,显得幸福而忧郁。不过,另一件事更令人惊异:多少年过去了,在胜利归来的某个时刻(在1945年),我也像父亲一样,坐在我父母亲的卧室里,靠在窗旁,正如童年时代一样,我又敏锐地体验到重逢时的那种感受,仿佛是往事的重演。也许,昔日的感觉正预兆着我会成为一个士兵,我走了父亲命中注定要走的道路,也就是说,我完成了他没能做完的事?在孩提时代,我们都虚荣心十足地夸大自己父辈的本事,想象着他们是盖世无双的勇士,可是,当时他们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凡人,也必须为日常生活而操心。

  ⑥至今我还记得那一天,我看见父亲和我过去所见到的完全不同(我那时12岁),而这种感觉一直停留在我的心里。

  ⑦那是春天,白天很长,阳光灿烂,我和中学同学在大门边推撞着玩(在五月天干燥的人行道上做游戏)。我浑身是汗,特别高兴,突然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熟悉的、个头不高的身影。胡同里洒满了阳光,在暖和的栅栏外面,白杨树泛出一片嫩绿,春意盎然,而特别显眼的是:他看起来是那样矮小,短上衣是那样难看,裤子又窄又小,怪里怪气地吊在他的脚踝子上面,一双老式的破靴子显得特别大,有别针的新领带像是穷人身上多余的装饰品。这难道是我的父亲吗?本来,他的脸总显得那么善良,充满信心和力量,英姿勃勃,而不是这样冷漠疲惫。早先他的脸上从来就没有皱纹,也不显得苍老,更不是像现在这样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⑧这一切都被春天的阳光暴露得如此明显──父亲身上的一切突然显得如此灰暗、平庸和可怜,这使得他和我在我的同学面前感到十分屈辱,他们勉强忍住嘲笑,无礼地、默默地看着这双又大又破、显得很滑稽的靴子和那条特别刺眼的细管儿似的裤子。他们眼看就要取笑他,嘲弄他那怪模怪样的步态、他那微微弯曲的瘦腿,我满脸通红,又羞又恼,几乎要哭出来,马上就要大吼一声去保护他,去为他那副令人不快的滑稽相辩解,去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殴斗,用拳头去取得神圣的尊严。

  ⑨可是,我不知怎么了,为什么我没有去和自己的同学搏斗──是害怕失去他们的友谊呢,还是不愿自己在这种维护尊严的殴斗中显得十分可笑?

  ⑩那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也将会有这样的时刻,即在某一个我所没有想到的春日,我也会显得如此可怜又可笑,我也会是一个怪模怪样的父亲,而我的孩子们也会羞于去保护我。

  11.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以“父亲”为题。(5分)

  12.文章第③段的场景描写十分细致,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13.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

  14.结合作品,对下列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结合全文,“我”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2)人们总是认为儿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父子是心心相通的,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