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答案及语文联合考试试卷(2)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

  陆昕

  可以这样说,从我初识许先生,直到今日,印象从未改变。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

  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并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教书育人,正是一种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的事业。他身上有一种长久保持不变的对新事物的兴趣、追求和探索,还有对青年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感同身受的理解和知无不言的交谈。这里面没有“作秀”的成分,而能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到诚恳,故而使你能够打开心扉。无论上课还是闲谈,他对学生后辈的教诲都是聊天谈心,这样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师,住校内。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系里或教研室有什么事,都是许先生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

  记忆中,每当许先生来,家中便总有欢声笑语。我和我妹妹都喜欢他来。虽然相对我们来说,他是大人,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总爱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学习呀,把爷爷的学问继承下来。”这当然是关心,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到求学的途径。

  许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但他多才艺,这也是他与人容易沟通的原因。8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风行一时,有部电影名叫《舞台生涯》,里面有这样几句台词:“黄昏时的暮色像梦一般美,天空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息……”我那时正当青年,满脑子玫瑰色的浪漫,对这两句话非常喜爱。有次我到许先生家给祖父办事,闲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我就把这几句台词背了出来,并说翻译家潘耀华翻得真好。许先生笑道:“那是我写的。”细问,原来潘耀华也住北师大,离许先生家不远,且二人十分熟悉,所以潘耀华每译一部卓别林的电影都要请他润色修改。

  许先生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好养花种草,客厅里当年有两样东西最惹眼,一是满架满柜的书籍,一是高高低低的花草,家具则是陈旧的。在花香与书香的熏陶中,坐在那时刻要留神挂破裤子的破沙发上,与他天南海北地闲谈,真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里,许先生讲述他的学术生涯、治学途径、人生道路,都会一再提到、回顾我祖父对他的影响和教诲。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名师的教诲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路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50年代时,古代汉语算作过时的封建时代的那套学问,一些古代文化的课被砍掉,祖父也“失业”改行去教现代汉语。那时有多少青年人不愿追随时代当弄潮儿,而去学无用的腐朽的“八股”?而50年代后期毕业留校的许先生却选择并爱上了这门被视为“枯燥”的学问。五六十年代,许先生便从祖父习《说文》、训诂,从未中辍。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奉调回京,每日到师大化学系的《新华字典》编写组上班,编写词典,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在一间小屋里从祖父“偷学”《说文》。周末,又常来家里讨教。就这样,水滴石穿,终成方家。

  有段时间祖父不在家,许先生虽然也自顾不暇,但还隔三差五来家看我祖母。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家,看见他手里拿了两包油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的点心,正和祖母来回推让。只听他说:“老师不在,做学生的应该。”祖父最后的那段日子,是在友谊医院度过的。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自然又是少不了操持。

  前几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录制了对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吴小莉问许先生,您现在有这么多职衔,最看重哪一个?答曰:“先生。”先生即教师。当教师,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冬烘八股,易也,饱学深思,难矣,更何况还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训诫令人不敢懈怠。正因为做教师,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因此也无上荣光。桃李满天弦歌遍地,是我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

  相关链接: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其实他还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教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

  (卢昱、逄春阶《许嘉璐:唤醒心底的“中国智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作者心中,许嘉璐先生从未改变,永远年轻,这是因为他能和人很好地沟通,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多才艺且有生活情趣。

  B.因为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没有青年人愿意学,许嘉璐先生却爱上这门枯燥的学问,他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

  C.许嘉璐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他常帮助潘耀华润色修改卓别林电影的台词译文,《舞台生涯》里有几句就是他写的,说明他现代汉语也很好。

  D.许嘉璐先生多因他的行政角色为人所知,但在众多职衔中的他最看重“先生”,他深知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E.许嘉璐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勤奋用功、追求探索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与陆宗达的教诲和影响有关。

  (2)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为什么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在祖父的朋友、学生中,我和妹妹喜欢许嘉璐先生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6分)

  答: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请从许嘉璐先生的“学”和“行”中任选—

  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不符原文,许嘉璐先生把压力和教诲在聊天和闲扯中,在旁征博引中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别人.B项说“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不当,这应指五六十年代特定的时期;“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不恰当,原文讲“又常来家里讨教”.E项“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在原文体现不明.故选DC.

  (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基本能力.分析许先生永远年轻的原因可从文章的第二段中找到答案.重要信息有“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知无不言的交谈”“无论是上课还是闲谈…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概括信息为“热爱教育事业,对新事物保持兴趣,教育后辈”.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题干问的是“在祖父的朋友、学生中,我和妹妹喜欢许嘉璐先生的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注意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逐句理解内容,分析概括要点.从“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可以具体筛选.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分析时可选择任一个,如“学为人师”,重点分析他在“学”方面的态度与成就.如“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水滴石穿,终成方家”,体现了他勤于学习、成就高;“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体现他的能力高.分析时,从文本入手,做到有理有据.

  答案: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他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②他好探索新事物并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③他对学生后辈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

  (3)①他不轻视我们,像朋友,能与我们合到一块.②他的教诲没有隔膜感,不给人沉甸甸的压力.③他善于因势利导,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求学途径.

  (4)观点一:我认为许嘉璐先生称得上“学为人师”.①求学态度认真:学习古汉语时在艰难的环境中勤奋、执着,跟陆宗达学习讨教.②专业成就辉煌:在古汉语方面成为方家,担任北师大中文系主任,取得很多职衔.③爱读书才艺多:家中充满书香,帮助潘耀华修改电影译文,现代汉语也很好.

  观点二:我认为许嘉璐先生做到了“行为世范”.①对学生真诚交流: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②对恩师感恩照顾:经常到恩师家,带点心看望师母;繁忙中为住院的恩师操持.③对职衔看得淡泊(或答:对自己职业挚爱):最看重“先生”的职衔,热爱教师职业,有使命感、责任感.④求学路勤奋执着:在艰难的环境中执着、认真跟陆宗达学习、讨教古汉语.

  【点评】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内涵,就是如此,答题时分析内涵,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我认为许嘉璐先生做到了“行为世范”.对学生真诚交流: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对恩师感恩照顾:经常到恩师家,带点心看望师母;繁忙中为住院的恩师操持.对职衔看得淡泊(或答:对自己职业挚爱):最看重“先生”的职衔,热爱教师职业,有使命感、责任感.求学路勤奋执着:在艰难的环境中执着、认真跟陆宗达学习、讨教古汉语.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篇目。

  ③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④随着孙杨、宁泽涛等人的强势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⑤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町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⑥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解答】①不合语境,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这里应改为“一诺千金”;

  ②正确,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符合语境;

  ③对象错误,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不能用来形容“舞者形体”;

  ④正确,同日而语: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符合语境;

  ⑤正确,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符合语境;

  ⑥感情色彩不当,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褒义词,这里误用作贬义词;

  故选:C.

  【点评】解答成语题的方法: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一味的升级南海问题并诉诸于武力,“两会”提出的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富民强国的大政方针就无法落实。

  B.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C.现今很多青少年学生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

  D.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瑜伽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一项重要运动,在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本题主要考查成分赘余、搭配不当与句式杂糅几种病句类型.主要要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解答】A.成分赘余,“诉诸于”中“诸”和“于”语义重复,可删除“于”.

  B.搭配不当,“解决的风险”不能搭配,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克服的风险”.

  C.句式杂糅,“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将“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和“发生脊椎病主要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这类题要熟悉各种病句类型的鲜明特征,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社会文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他已 ① 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 ② 涵盖了几乎所有网络形式, ③ 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绪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④ 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 ⑤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遁, ⑥ 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还 同时 所以 / 并且

  B 不再 而是 并且 尽管 但 其中

  C 不但 也是 因而 虽然 但是 /

  D / 同时 因此 尽管 然而 更是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解析:

  根据“它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形式”语意, 网络过去是技术或应用,而现在不是了,这里构成了转折关系,由①②处可排除AD;“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这里网络比较复杂,而“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前后应是转折关系,由⑤处可排除A;

  故选:B.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 ,有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有韩语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有白居易想到白堤。在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有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②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③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可知整段话话题为“名由实美”.根据①前面的“古往今来”和①后面的“李冰”“韩愈”等可知该空应填“回望历史”;根据②前面的“或许”后面的“然而”可知此处应填“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③处可根据前面的“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得知该处应填“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解答】答案:

  ①回望历史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语相呼应的内容,进而确定补写相关内容,使上下文相衔接.

  17.下面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6分)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及文字信息归类梳理,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型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本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散客和团队都是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以不经过预定直接入住.入住后两个箭头分别指向“店外消费”和“在住消费”,也就是说既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最后两个箭头都指向“结账离店”.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答案:

  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入住.(1分)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店内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2分)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英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英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分析】支持钢琴大师--要注意理解他说话中的三个词语“太强调”“不自觉强调”“竞争”的意思.竞争固然是一种社会的常态,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艺术技能的修炼,大师是不主张“太强调”“不自觉太强调”的修为,大师要的是一种自然修习的过程.透过他的观感,国人“太强调”“不自觉地强调”“竞争”,且要争第一,折射出国人的一种太想出名、成名的思想,即心态太功利化的问题.需知,有些东西不是通过竞争就可以得来的.

  站在国人的角度

  支持:

  【优点】

  【1】竞争时代,努力证明,免遭淘汰;

  【2】本质是儒家进取精神的彰显;

  【3】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明确的目标更有动力,打造追梦人生;

  【4】做最优秀者,追求极致,实现奋斗价值,让付出有看得见的回报;

  【5】鹤立鸡群,加冠荣耀,告慰自己,回应家人期待,增强人生自信心与幸福感、满足感等;

  【6】为“第一“而争,为自己正名,激发潜能,激发创造的勇气和意志力,荣誉要靠自己去拿;

  【7】“第一“,代表优势与能力,代表专注与精深.行业社会民族国家都需要勇争第一的杰出人才.

  反对:

  【缺点】

  【1】处处攀比意识,累身累心不洒脱!

  毕竟只有一个“第一名“,争夺第一,生活容易很累,有时还是身心折磨,个体活得太较劲;∥竞争残酷,争而不得,倍感失落;只争第一,容易患得患失,忧虑紧张;∥荣誉只成了理所应当而非惊喜;∥不是第一,反而坦然,意味着还有进步的空间.

  【2】来到世上,一生何求?

  重要的是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别忽略了赢得那生命惬意的重心,别叫与你,别叫虚名将人生捆绑,别为了名次而亏了自身的轻松快乐的体验;∥没人能永远是第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疲于奔命与争斗,身心透支,压力山大;∥“第一“,并不绝对意味着最快乐、最幸福;∥只知道争夺第一的名分,容易错过许多平淡却很美好的风景.

  【3】久在较劲里,何时返悠然?挤在争名的路上,不知将离多少趣味.

  【4】世间绝不只有“第一名“才意味着优秀与成功.

  不必追求鲜有的“第一“,保持前列不掉队即可,同样会被认可!

  【5】争夺第一,一旦不择手段,后果堪忧.功利意识太强,会不会催生攻击意识、投机取巧行径?

  【6】对一些人来说:名次上去了,品质不对等;名次上去了,他人不羡慕;名次上去了,圈子孤单了…

  【7】对一些人来说,再努力都难以实现第一,再付出也很难加冠,还活不活了?第一若不得,诸君需坦然,做事为人皆需要量力和自知.

  【解答】

  不 争 的 智 慧

  流水不争,恒自流长.冬梅不与百花争妍,风雪之中暗自流芳.

  非说不争,社会需要竞争,各个行业才能互相促进,百花齐放.但是,做人做事,更需坚持自我,不改变初心,专注于事,不争虚荣.

  中国竞争之风盛行,然本应清纯的竞争之风,似乎夹了些污浊之气.家长们不顾孩子喜爱,从幼儿园开始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在了起跑线后.如此竞争,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盲目的竞争,只是伤害了孩子.家长们如此紧张,也源于社会竞争太大.

  贪官污吏,争钱财,争名利;研究学术之人,争关注,争名气.老辈科学家曾经感慨:“年轻学者肯坐冷板凳的人太少啊.”原本竞争应是一条相互牵连的绳子,彼此互相拉动着前进,攀越的是学术的巅峰;然而如今有些竞争,却成了名与利的笼子,人们在名利的笼子里互相争夺,在探索学术的路上脚步却被笼子禁锢了.这样的竞争需要摒弃.

  做人做事,理需要不争的智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缘于她专注做事,不争虚名的精神.她并不是为了这项荣耀而去钻研青蒿素.她是与疾病斗争,与时间竞争.哈珀李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却在她最当红时,退出该文坛,过着隐居生活,不与世争名争利.然而,几十年过去,她的名字依然铭记在我们心中.

  难道争做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竞争带来的名与利,就像一个虚幻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它对社会、对人类并无实质上的益处,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充实.

  若只是为了“第一”去竞争,为了“名利”去竞争,那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竞争,是和过去的自己竞争,让自己变得更好;是友好竞争,与他在专业上互相进步.做人做事,更需不争,在竞争之风中坚持自我,不改初心,在竞争中做到“不争”.

  【点评】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有两点:第一,它会提供材料,这一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是一致的;第二,它的作文要求具有特殊性,“你对上述问题(或观点、或现象)有何看法”,要求直面题目中的问题或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对材料展开直接的分析与讨论;“思考与权衡”,尤其是“权衡”,意味着必须对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的立场进行原因比较、利弊分析.

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