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及语文复习试卷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平日从严,高考坦然。平时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这样才能让自己轻松应考。祝高考成功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文本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它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也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的死来救赵氏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的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

  1.关于“理性精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

  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

  D.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2.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答案】

  1.D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对概念的理解重在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注意防止概念外延的扩大或缩小。A.“都积极弘扬和倡导”错,原文第二段为“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B.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为“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应是“理性”,不是“理性精神”;C.没有柏拉图,原文第二段为“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做此类试题可用所给的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看选项所表达的内容在实质上与原文是否一致。D.“只要……就”关系不当,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为“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B.论据和论点关系错,应该是证明“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二)文本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下雨天,真好

  琦君

  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

  B.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

  D.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6.琦君曾言:“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的。

  【答案】

  4.C

  5.①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爱下雨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总领下文与雨天有关的“那些有趣的好时光”;③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

  6.①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童年时代的雨天生活,过滤掉了绵绵雨天带给大人们的现实苦恼,凸显了雨天带给“我”的温馨感受和独特乐趣,如雨天的早晨躺在母亲的臂弯听故事的温馨,逃学的快乐,从发霉的谷子里挑曲的好玩,等等;②捕捉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如父亲坐在廊下赏雨,给我指点各种花木,我在洗牌声和雨声中安心读书等细节;③在叙事中融入了对雨天的喜爱之情,作者由衷地喜爱雨天,所以雨天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美好的,如雨天帮母亲的剪线头、到河边去看涨大水等无不让作者感到快乐;④用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作者的生活中,有外出求学时思念母亲的痛苦,有父亲病重离世的哀伤,但她并没有渲染这些痛苦不幸,而是用温婉的文字去叙述、追忆,让原本悲痛的话题变得哀而不伤;⑤用诗化的语言来增添雨天和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理解有误,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主要是用白描手法。

  5.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作者说自己喜欢雨,用对比手法,常人喜欢雨只是把雨当作生活中的点缀,而自己却愿意天天下雨,既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总领了全文,引出下文对雨中乐趣的阐述,同时也照应了标题。

  6.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描写、语言、文章主旨等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上,作者童年的无忧无虑、小调皮,长大后对亲人的思念和回忆,母爱的慈祥,父爱的深沉以及老师的严厉,这些都在下雨的背景下被蒙上了一层温馨和谐的氛围;情节上大量运用细节描写,特别是一些生活中的苦难经过作者的精心处理也转化为了温馨和美好,如“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语言上细腻温婉且富有诗意,在娓娓道来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美好品质。整篇文章很好地践行了作者“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的创作主张。

  (三)文本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E.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

  7.A

  8.CE

  9.(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

  【解析】

  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准确,扩大范围。原文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C.“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

  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 E.“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9.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得明白决策者的角色定位,对于游客,他们是服务者和引导者,对于旅游行业,他们是管理者和引导者。好的要发扬,缺点要改正,需求要满足。国民的旅游意愿持续增长,这是个好现象,应该利用好大做文章,对于旅游细分市场的分析,应该抓住游客对文化游的需求,加大力度培育文化游市场,对于旅游行业的乱象,应该加强管理,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质量等。

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