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试卷2及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无论高考最终结果怎样,都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跳板,但不是唯一的一个,最重要的是你的努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全国语文高考试卷2,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一、课内积累(34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 ”两句,表现了人民恬适安乐的生活。

?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与对比,对秦王朝暴虐敛财的行径、穷奢极欲的生活进行质问的两句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既让人顿生思乡之情,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的两句是:“ , 。”

?范仲淹《渔家傲》中“ , ”两句,收束了对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的描写,引发后面对爱国激情、浓重乡思的倾诉。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表现出的生死观和孟子的“舍生取义”相类似。

2.下列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义士还家尽锦衣”中“锦衣”意为华丽的衣服,它源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B.“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源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一句,《长恨歌》借以指杨贵妃。

C.汉乐府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的社会生活广阔,但少有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D.词,原名“曲子词”,是“歌词”的意思,起源于隋,所配的音乐是燕乐,在体制上和诗有很大的区别。

3.下列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有关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的艺术成就受到了后世的高度推崇,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这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其中的“纪”“传”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纪传散文。

C.继欧阳修之后,苏轼领导的宋代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D.龚自珍继承和发扬先秦诸子散文的创造精神,自由大胆表达见解与情感,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有俊鹘抟水禽(追逐)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B.①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②批大郤,导大窾(劈开)

C.①月照花林皆似霰(雪珠) ②促尔耕,勖尔植(勉励)

D.①侵晓窥檐语(渐近)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季节)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平明,汉军乃觉之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②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6.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①序天伦之乐事 ②既然已,勿动勿虑

B.①不克蒙其泽矣 ②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C.①罔薜荔兮为帷 ②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D.①径须沽取对君酌 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②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C.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D.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②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②江潭落月复西斜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④风乎舞雩,咏而归

⑤良庖岁更刀,割也 ⑥栗深林兮惊层巅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B.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C.①②/③⑥⑦/④⑤/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9.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吾知也 ②理,非吾业也

③其又何尤 ④庖丁,解牛者也

⑤斯用兵之效也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惟兄嫂是依 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②/③⑥⑦/④⑤⑧ B.①②/③⑥⑧/④⑤⑦

C.①③⑦/②④⑤/⑥⑧ D.①③⑦/②⑥⑧/④⑤

二、古诗阅读(18分)

(一)课内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0.请简要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句的艺术手法。(6分)

答:

11.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C.词的上阕写景,主要通过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D.“波心荡,冷月无声”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二)课外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咏怀古迹①(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怀古诗。②纡:屈,指不得施展。③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世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指萧何和曹参,都是汉初名相。

12.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13.请简要赏析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6分)

答: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举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祖父即父之伯叔,又叫“伯祖父”“叔祖父”。

B.举,又叫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由地方向朝廷推荐人才,任以官职。

C.公,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勋、男五等爵位。

D.将军,指孙权,因他曾被授予讨虏将军,周瑜称呼其官职,以表示礼貌和尊敬。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瑜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他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笮融、薛礼,打败刘繇,占领皖县,击败刘勋,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创立江东基业。

B.周瑜善于识人,择主而从。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投奔了与自己同岁的孙策。

C.周瑜博采众议,果断决策。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时,他采纳诸葛亮的火攻之计、黄盖的诈降之计,击溃了曹军主力,取得“赤壁之战”大捷。

D.周瑜高瞻远瞩,智略超群。他提出趁曹操刚刚受挫,攻取益州,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图取北方的战略计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5分)

译: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5分)

译:

四、课外传记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百年”有光

“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这是追思会上人们对周有光思想最浓缩的总结。追思会的主题便是“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

正如拼音连接了汉语与西方语言,周有光也把人们带入一个更加开阔的地带。有人用“顿开茅塞”形容读完他的书后的感受。

在现代史研究者杨继绳眼中,写了《海国图志》的魏源等人,被称为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然而他们是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周有光是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在某次春节联谊会上,106岁的周有光坐在轮椅上发言,声音很高亢,引得整个会场的人都站了起来,踮起脚跟,伸长脖子。许多人对他的发言记忆犹新:“不仅要爱祖国,更要爱人类,爱地球,如果只爱自己的国家,不顾人类的整体利益,那就会以邻为壑,甚至引发战争!”

周有光出生于1906年,正好赶上了中国与世界激烈碰撞的时代。他见过进城的农民被剪了辫子而痛哭流涕。在懵懂中他也爬上茶馆的方桌演讲,摇晃写着“同仇敌忾”的旗帜。但在退休后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几次表示“还是要做一个21世纪的世界公民,无法再梦想世外桃源了”。

112年的人生跨度让他经历了中国最艰苦的岁月。他曾目睹抗日战争爆发时上海随处腾起的浓烟和被大火烧红的天空。避居四川的几年里,他遭遇大搬家36次。1956年刚到北京的时候,全家挤在两间半房间里,其中半间做他的书房、客室、吃饭间,书橱还要留一半放菜碗。他自创了一篇《陋室铭》,“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当菜橱,菜有书香”。

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周有光一家老小辗转逃离上海。他在汉口就跟家人告别,转赴长沙给报纸写文章,“告诉大家抗战是艰苦的,长期的,但是有希望的”。那时,原名周耀平的他,改名为“有光”。

两年前去世的儿子周晓平曾说:“爸爸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考虑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有一次生病昏迷后,周有光睁眼醒来问的第一句话是:“乌克兰局势怎么样了?”

有小辈来访,周有光从不塞给他们糖果、点心或玩具,也从不拉着他们扯家常。外甥女毛晓园每次一跨进舅舅的书房,周有光招呼一声“你来了,好,好”,紧接着便说“今天有两条重要新闻”,或是“今年有三件大事”。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周有光着急让保姆打电话给好友,邀请他们来家里谈谈,“恐怖主义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国家也要注意”。

在2016年生日庆祝会上,学者许纪霖称他为一个“具有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心中的国,是走向世界和文明的国,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与世界隔绝的国。周老和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实际上就是‘五四之子’,‘五四精神’所熏陶培养出的一代人。”

1980年,周有光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开大陆。这时他才惊讶地发现,世界各地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让他印象极其深刻,他突然意识到“封闭”和“开放”能带来天壤之别。他又着急地眯缝着双眼探究世界。

他最关心三个国家的命运——苏联、美国和中国。他给苏联作了历史素描,反思计划经济带来的僵硬、挥霍和贫穷化;他琢磨出美国之所以长盛不衰,归根结底靠的是民主和科学。最终,他注视全球的目光回归中国。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01月18日第10版)

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周有光尽管年过百岁,但身体仍然很健康,他发言时声音很高亢,深深吸引住全场听众,使他们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B.周有光曾是个热血青年,他敢于爬上茶馆的方桌发表激昂的演说,对这种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多年后他仍引以为豪。

C.周有光一生经历过许多艰苦的岁月,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能泰然处之,随遇而安,曾自创一篇《陋室铭》以抒发情志。

D.周有光平时生活俭朴,他从不给来访的小辈糖果、点心或玩具,看似不近人情,其实正体现了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E.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知识分子周有光的事迹,但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事,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多有跳跃。

19.学者许纪霖为什么称周有光是一个“具有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主义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答:

2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