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内容

时间: 丽菲 高考语文

一、标题作用

①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②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感情、态度,。

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④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

二、开头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三、句段作用

①首 句(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②尾 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

③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⑤点睛句(段)——点明中心,统领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⑥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⑦矛盾句(段)——看似矛盾而寓意却深刻,表现深刻内涵、见解。

四、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卒章显志,或含蓄地表明主旨 (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写)。 ③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五、线索作用

①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 ②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③把感情推向高潮 (线索类型: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

六、景物描写

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起象征、暗示作用。

③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 ④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引文作用

(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强感染力,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八、表达方式

①顺叙:清晰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倒叙:增强文章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题旨鲜明)。

④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⑤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⑥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⑦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九、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 ②比拟——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③借代——突出形象特点,具体生动,含蓄简洁。

④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⑤对偶——语言简练整齐,意义凝炼含蓄。

⑥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强化情感。

⑦反复——增强语势,强化某种意思或某种情感。

⑧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⑨反问——加强语气语势,强化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十、语言特色

①风格:含蓄明快、文雅通俗、生动朴实、富丽素淡、简洁繁复。

②特点:精炼、准确、形象、丰富。

十一、表现手法

①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②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

③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④想象——突破时空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以抒发特定情感。

⑤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⑥讽刺——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说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⑦.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9.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