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 思晴2 高考语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_(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为新的现代儒学。

  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燃起新的火焰”。

  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

  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新的现代儒学。

  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得复兴,首先就要使儒学复兴。

  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D.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冲击。

  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大国”“ 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大量了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

  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高☆考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食已复探,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误,而伛偻益恭。肃客入,深启三四关,忽见女子往来,知为私廨②,屏足立。又揖之。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酒阑,群姬列侍。入室,请衽何趾③,乃去。

  查醉起迟,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投辖④下钥,锢闭之。见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查以家政,故未深叩。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不听。出藏镪数万,亦两置之。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力也。

  异史氏曰:“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注释:①糗糒:干粮。②廨:官吏办事的地方。③请衽何趾:语出《礼记•曲礼》注:“设卧④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

  4.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吴六一“之报”的一组是( )

  ①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 ②窃疑误,而伛偻益恭 ③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 ④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 ⑤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力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伊璜与吴六一的相遇颇富传奇色彩,查伊璜因在野寺中见一乞丐力大无比,却靠行乞为生,便鼓励其从军立功,并写信推荐,同时以金钱相赠。

  B、十年后,查伊璜侄子到福建任职,吴六一前去拜谒,并热情邀请查伊璜与其会面,适逢查伊璜赴闽,但却对吴六一茫然不觉。

  C、查伊璜对吴六一颇感惊异,便登门拜访吴六一则恭迎门外,延请至内堂,并大礼参拜,令其错愕不已,此时查伊璜方知事情原委。

  D、吴六一知恩图报,将其家产一半分给查伊璜,并亲自命人将其送于查家后查璜牵扯修史案中,因吴六一全力维护,方得以免除刑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4分)

  译文:

  (2)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6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邓鲂、张彻落第

  白居易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

  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全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海上明月共潮生。

  11. ,奚惆怅而独悲。

  12.庄生晓梦迷蝴蝶, 。

  13.闾阎扑地, 。

  14. ,日月照耀金银台。

  15.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狼外婆”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

  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

  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

  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

  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我不明白地看着她。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节选自《哲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眼中的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狼外婆”被三叔要钱的无情言行气得手直哆嗦,当她看到“我”时眼睛却亮了一下,她把对三叔的气愤化为对“我”的期待。

  C.“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D.“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E.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2.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为什么在后半部分的记叙中才交代“狼外婆”不是“我”爸爸的亲生母亲?请简要分析。(6分)

  4.本文由父母遇难后“狼外婆”来接“我”、“我”随“狼外婆”回乡下生活以及“我”考上大学后“狼外婆”的举动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钱学森嘱咐郑哲敏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话有何作用?(6分)

  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颁奖词,并就其中一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第Ⅱ卷 表达题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遵照上级指示,今天我在会议上对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情况作了汇报,以上总结可能挂一漏万,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出。

  B.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D.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锅夹生饭,还是一个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玩意儿。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第十个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丹阳日报》社本着开门办报、服务读者、打造品牌、提升影响,举办记者节暨首届读者节系列庆祝活动。

  B.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C.要解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关键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医疗、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进程。

  D.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不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医学的发展,。,。,。。

  ①孩子“不乖”自古就令许多人头痛

  ②早在160多年前的1845年,法国精神科医生霍夫曼写了一本书《蓬头彼得》

  ③于是这个问题进入了医生们的视野

  ④一个世纪后的1947年,有专家猜测少数儿童过度活动是由脑损伤引起的,故将该现象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

  ⑤提醒人们对躁动不安的儿童进行关注

  ⑥使人们企图用医学解释一切需要改善和校治的现象

  A.⑤③⑥①②⑧B.⑥①③②④⑤

  C.(⑨①③⑥②④D.⑥①③②⑤④

  2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你的模样早己熟记于心, ① 当亲眼看到时, ② 那样让我震撼。有1300年历史的世界上最高的宫殿,沐浴在佛光下,雄伟,安详,让人忍不住就想五体投地,只为说一句,我是你虔诚的信徒。好,今天是个拉萨罕有的天气,没有很大的太阳,不然我的高原反应肯定更严重。 ③ ④ 天气一会儿阴,一会儿晴, ⑤ 身上的衣服也是不停的在换,呵呵。往下看,拉萨已经在脚下,站在3750米的布达拉宫上,感觉好棒。

  24.仿照下而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例句大致相似(字数不必相同),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6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拆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他心中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是他的两位舅舅。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得特别好。“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么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小舅是一个木匠,方圆几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他心中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是他的两位舅舅。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得特别好。“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么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小舅是一个木匠,方圆几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别人打一张桌子花3天时间,他花10天。小舅也说:‘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2017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3.高中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4.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