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深化复习9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借助知识却又超越知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高考政治深化复习,仅供参考!
高考政治深化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专题09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1.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 )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先继承后发展 ④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B
2.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2016年的央视猴年春晚也不例外。有网友盛赞说,今年春晚好精彩!比往年好看,时尚,动人,充满正能量。也有网友直接批评说,今年春晚不好看,娱乐性差,像文艺晚会的“新闻联播”。这种差异说明( )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必须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对春晚的不同看法表明了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也说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3.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浓厚社会氛围。这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解析】题目要求开展宣传“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的意义,应选②③;文化体制改革与开展宣传“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无关,排除①;开展宣传“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④不选。
4.近年来,浙江利用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广泛传播和颂扬优秀的乡贤精神,使乡贤文化渗透到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说明(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建设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④传统道德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5.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乡贤一方面扎根本土,对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继承传统乡贤文化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
B.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传统文化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能造福于社会
D
【解析】继承传统的乡贤文化主要原因不在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而是乡贤的作用。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乡贤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故选D,排除C。A项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应是先进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B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6.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15年末2016年初,频繁视察和调研新闻单位,“主旋律+正能量”成为点赞新闻舆论工作双亮点。以下新闻媒体的具体工作成果中,最能得到的“点赞”的有( )
①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推动学雷锋活动,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③运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7.当代中国画家冯远在回顾参加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发表了这样的感言艺术家要深入生活,热爱人民,要爱得真切,爱得彻底。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要“深入”“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其感言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应该( )
①处理好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
②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呼声
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本题结合文艺工作者的谈话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中国画家冯远的感言强调了文艺创作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既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深入人民,要立足于实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无关。
8.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时间的第一现场,亦让一个个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这告诉我们( )
①置身于当代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识能力
②抵御腐朽文化影响应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①符合题意;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③符合题意;对于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9.2016年3月2日光明日报指出中华五千年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审美、政情、民俗,阐扬它一直是当代中国的紧要命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渐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执政话语体系。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党治国理政、实现强国梦想指导思想的来源 ②中国特色的执政话语体系成为文化发展“主心骨”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10.2016年1月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众多指标中,我国理工科人才供应居世界第一。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要知道怎么使用它,还要知道运用科技的方向是否正确。这表明( )
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 ②思想道德修养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影响科技运用的方向 ③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之一,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④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运用科学知识造福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①与材料无关,材料未强调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对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作用。②“思想道德修养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D。
1.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千余年。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④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绘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故应选①。中国的绘画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应选④。②③与题意无关,均不能入选。
2.400字简历写出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如今,大多数人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却无法在纸上流畅书写。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品质的传承就会严重缺损。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
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C
1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汉字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事物做出概括和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该题选C。
4.有位教授引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C.文化有地域之别,无先进与落后之分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意思是,不同区域各有其文化特色,体现了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5.《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C
16.“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以国家名义举行公祭活动是基于
①彰显文化包容,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 ②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文化对人的强制作用 ③凝聚民族情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反思历史教训,树立正确国家民族历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①“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与公祭活动无关;②“发挥文化对人的强制作用”说法错误;③④是举行公祭活动的目的,符合题意,故选B。
7.多年来,“春晚”逐渐成为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存在说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与年龄和学历呈正相关 ③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18.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在中央号召下,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①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或剔除 ②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 ③要对传统文化发起彻底革命 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题中“舌尖上的浪费”这种丑陋的饮食观属于落后文化的表现。因此,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反映的不是腐朽文化,②不合题意,不能入选;传统文化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③中“对传统文化发起彻底革命”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答案是A项。
9.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
①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 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 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根据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各自含义可知,①描述的是对本国服装的充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体现,符合题意;②描述的是对本国语言文字的自信,体现了文化自信,符合题意;③描述了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自觉发展文化的表现,体现了文化自觉,不符合题意;④描述了重视文化遗产,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0.2016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此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因为
①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举措 ③普及科学知识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 ④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②说法错误,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和促进……;普及科学知识属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中的“科学事业”,而不是“教育事业”,③表达的是教育范畴,故排除③。①④表达正确,当选。
1.某社区从居民身边事做起,从你我做起,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观望,不是喊口号,是与自己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从而形成社会风气,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群体意识与个人的自觉行为。这表明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 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22.有位学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将个人基本道德分为以下三组。这些基本道德
第一组仁爱、道义、诚实、守信、孝悌、和睦。
第二组忠实、廉耻、自强、坚毅、勇敢、正直。
第三组爱国、利群、尊礼、守法、奉公、敬业。
A.构成从儒家的立场上提出的个人守法体系
B.就是中华美德体系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精髓
C.是应该落实到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要求
D.与自由、平等同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
C
2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6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务院要求,统筹城乡,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不断增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到2020年要全面脱贫任重道远。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特别是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大局意识。
针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形成的部分地区“等、靠、要”的思想,必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倡导和鼓励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和地方政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精神,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解决温饱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整体扶贫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原因。
(2)运用有关哲学道理回答,在扶贫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3)如何引导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体性扶贫,请你就此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
(1)①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发挥优秀文化促进我国整体扶贫发展的积极作用。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为我国整体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③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我国整体扶贫的立业根基,为贫困地区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提供精神力量。④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2)①倡导和鼓励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和地方政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精神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贯穿于人们的活动之中,对人们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③只有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使之穷则思变,立志脱贫致富,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解决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
(3)答案示例①扶贫济困你我他,践行善心靠大家;②扶贫路上你我同行,温暖人间爱心相伴;③人人都是扶贫使者,个个都是济困力量;④扶贫大家帮,共同奔小康。(考生一定要从公民角度拟定,要有“主动、积极”参与扶贫之意。)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学习国学的网站、视频公开课、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国学教育是面授式培训,更重视现场效果。而“互联网+”国学教育则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碎片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要特征。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传播特征,国学线上教育将学习过程细分,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让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由于网络上的内容质量没有一个客观严谨的标准,使得网络上传播的国学内容相对杂乱。加之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对国学传播的影响。
(2)“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的文化意义。
(3)在“国学热”不断升温的今天,请就如何促进“国学热”健康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1)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国学教育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为大规模普及国学教育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互联网十”国学内容质量没有严谨标准,国学内容相对杂乱,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但当前“互联网+”对国学传播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能忽视支流。要努力克服“互联网+”对国学传播产生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
(2)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他合理表述亦可)
(3)答案示例①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时代精神。②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设问要求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