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9
随着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内容及评价标准都相应地发生变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仅供参考!
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知识点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具有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③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大代表的产生
(1)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4.人大代表的职责
(1)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议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因此,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的特点。
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与精髓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其本质 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构的立法职能,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4)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
(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自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类型一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作为国家的四个权力,区分的关键是看内容,而不是看文字表述中有没有“决定”两个字。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 如果是对国家权力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典例1】(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综政治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拿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是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本题要明确人大职权与人大代表权利的区分,人大职权与人大代表权利的区分表现在1. 内容不同人大职权的内容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人大代表的权利的内容是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等。2. 行使的方式不同人大的职权必须是集体行使,而人大代表的权利属于个人,可以个人单独行使。3. 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代表行使权利是民主的体现,而人大职权则是集中的体现。在人大会议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修改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先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如审议、质询、表决等,这是发扬民主,表决结果是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最后做出决定,这个决定是人大作为一个集体作出的,不是某个人大代表作出的,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迁移训练】
1.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涵盖了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以及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并就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对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材质量全程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中医药法》的颁布
①表明全国人大会行使决定权
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表明全国人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A.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2.在香港第六届立法会入选议员宣誓时,个别候任议员无视基本法,在仪式上公然侮辱国家和民族。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作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4条的释法,以遏制“_”言论。英美等国却出来说三道四,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可用以下法理予以回应
这是全国人大会在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神圣职责
这是全国人大会在行使决定权和质询权,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
某些外国势力无视我国的“一国两制”和香港人民的根本利益,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
某些外国势力不尊重我国人民的制度选择,侵犯了我国的管辖权
A.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在历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执政理念;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⑧我国的政党制度。
【典例1】(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8).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某市纪委、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建立合作调研机制,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具体措施等,共同开展调研,党外专家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建这一机制
①是防治腐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的保证
②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多党合作基本方针的体现
③意在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民主监督水平
④是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完善法律规范的重要举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结合材料,建立这一机制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多党合作基本方针的体现,意在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民主监督水平,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我们要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也要区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党内的监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之一是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而党内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
【典例2】(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41)
材料二 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H市的扶贫工作如何提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10分)
【答案】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要求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为他们开拓收入来源,增加经济收入,做到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扶贫搬迁和兜底性保障,帮助贫困群体走上致富道路,保障了他们应有的权益,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担责任、精准扶贫体现了党的宗旨。
【解题指导】
考查了课本的主干基础知识。如何体现类材料题,要记住课本的原理要点,这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导向绝不可忽视课本的基础知识!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最简单的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这也是命题人别出心裁的用两个耳熟能详的知识点考查考生的原因吧。
【迁移训练】
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强调党内监督
是因为它在我国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第一位的
是因为它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有利于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提升党员的战斗力
是因为它改变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A.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除发展难题,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
材料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其中,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3月,全国政协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国家相关部门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
【答案】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作用。
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
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解析】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根据材料二的表述,可以找出其主体主要有党、政府、民主党派、政协,然后考生从这些主体出发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 中国共产党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2.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统筹区域发展。
3. 人大通过行使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和立法权,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关国家机关落实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
4. 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献言献策。
5. 公民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平等。③贯彻和遵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自身的行动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④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典例1】(2016年高考全国1卷18)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199名,约占全国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个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知识。首先要明确我国的自治机关只有两类人大和政府,只有自治机关才能行使自治权,法官代表的司法机关,我国的法律是全国通用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民族也不例外,所以不能“变通执行”。
【迁移训练】
1.当前我们要着力解决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着力促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确保到2020年少数民族人民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实现这一目标要求赋予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更多的自治权
共享发展成果是少数民族人民去你当家作主地位的标志
各民族共同繁荣能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
缩小民族发展差距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A.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宗教相关信息知识,谈谈国家和公民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答案】
(1)国家①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打击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④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
公民①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每点2分共计1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民族、宗教相关信息知识,谈谈国家和公民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从国家的层面,我们促进民族团结,需要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的围 ;从公民的角度,需要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