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20
高考政治科试卷改革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惠中高考政治科试卷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优秀人才,有利于推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改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仅供参考!
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知识点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四、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结论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方法论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什么)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七、实践
1.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九、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4.真理和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错误是难免的。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十、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类型一 世界的本质
1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等而言的。因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所以运动属性是物质的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3.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典例1】(2015年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典例2】(2014全国新课标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迁移训练】
1.四川省遂宁市2017届高三三诊考试文综政治试题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满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认识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真实联系
节气文化的形成体现了事实判断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终极真理
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节气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真实联系,正确;在充分认识节气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种节气文化,这体现了事实判断以客观规律为基础,正确;没有什么真理可以被称为终极真理,因为真理总是发展的,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社会变革的相关内容,与材料无关,故本题答案选择A。
类型二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典例1】(2015年福建卷3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滴水穿石 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 犬吠非主
A. →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A
【名师点晴】本题是传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正确理解顺序变化。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典例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B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摆脱敌兵的围追堵截,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1.在第十次文联和第九次作协代表大会上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也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这要求文学家、艺术家( )
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结合历史事实创作文艺作品
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文艺创作
尊重历史事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的历史
展开合理想象,以此作为根本出发点进行文艺创作
A.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不能只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文艺创作,要结合事实进行艺术创作。故正确、错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的历史,故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改变成现实,开展合理想象进行文学创作是正确的,但根本出发点还是客观实际,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民间把农历正月初一叫做“鸡日”,这一习俗源于重明鸟的神话。相传重明鸟能吓退妖魔鬼怪,因而古代先民常在门窗上画上重明鸟。因其模样类似鸡,人们后来常常将鸡形窗花剪纸贴在门窗上,用以祈福辟邪。下列关于重明鸟神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重明鸟神话源自古代先民的精神活动
B. 重明鸟神话是对自然界“神化”了的描述
C. 神话中的重明鸟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D. 重明鸟神话带有古代先民认识世界的主观色彩
【答案】A
【点睛】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来自于物质世界。所以说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所以说,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二者并不矛盾,需要准确把握和理解。
类型三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内容阐释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典例1】(2016年高考上海卷28).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这句话强调
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愿望
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C.诚信内涵许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答案】D
【名师点睛】推进诚信教育是提高丰富人们认识的体现,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本题材料实质是强调通过推进对诚信的认识来达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的目的。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2017年3月,英国一科学家团队将树叶、木头等生物质浸泡在碱水中,加入有催化作用的纳米颗粒,放置在灯光下而成功收集到氢气,可用作清洁燃料。这对以较低廉成本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质中提取氢气的成功实验印证了
A. 只有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反映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按规律办事就能衍生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C. 科学理性为发现自然事物的特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科学实验能化意象为现实
【答案】D
2.下列说法与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A.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类型四 真理和认识的过程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真理特点 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 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0)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名师点睛】这种四选二的题目务必用排除法,考生很容易确定是错误的,立即可以排除AB,说明一定正确,不用考虑,只要分析即可,大大缩小了判断的范围。
1.(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政治试题)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④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2017年春季教材“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①②适合题意,④是错误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2.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停车难也成为不少人的“心头痛”。最近,某高校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借助泊车机器人,实现自动立体停车效果。12辆车只占2.5两车空间,不仅提高了停车效率,还优化了停车环境。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了
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实践
认识的反复性意味着追求真理无止境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A.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