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22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和复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仅供参考!
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知识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不同步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方式
①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②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特点及解决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原理)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六、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的基本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作用的表现
①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的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的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价值冲突
①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评价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间的利益关系。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①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 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①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每个人用自己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4)对人的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类型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1.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因此材料必须是关于社会方面的,而不是自然界的。当材料体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某些新政策、新计划、新规划或者社会出现了某些新思想、新词语等问题时则可以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知识来回答。
2.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3. 如果要求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回答问题,可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改革)的知识来回答。如果要求运用社会基本规律的内容来回答问题,除了以上知识以外,还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全国高考政治考前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典例1】(2015年课标卷Ⅰ16)党的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②④ B.①③ C. 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的变革,其直接影响是适合经济基础的变化,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①②符合题目要求;我国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早已进入自觉的状态,③表述错误;从总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④中的“由不适应走向适应”说法不正确,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名师点睛】本题以依法治国为背景,考查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解答时把握关键词“法”,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调整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表现,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答此类试题要分清是上层建筑的调整,还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从而得出到底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同时要正确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迁移训练】
1.精准扶贫包含精神扶贫的命题。在政策引入和产业扶持的同时,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还应充分利用乡规民约引导乡风民俗,抵制陋俗恶习。精神扶贫的依据是
A.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D.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形态更替
【答案】B
【点睛】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上层建筑不包括经济方面的内容。
2.2016年9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在视察火箭军机关时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而成立。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的成立(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表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A.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故错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故错误;火箭军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而成立,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故正确;火箭军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故正确。故本题选D。
1. 重要提示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无论是抗灾救灾,还是体察民情、民意,问计于民,密切联系群众或是解决人民大众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机制问题等都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情怀。凡涉及为了人民群众利益(关注民生)问题的都要使用该原理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我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立场上。
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2)0.015 ~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中要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迁移训练】
1.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
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进一步明确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为民法典各分编和民商事特别法律具体规定民事权利提供依据。这表明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群众意愿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2.《人民日报》2017年元旦献词指出,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能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选项表述错误,改革是为了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选项表述错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根据题意,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入选。选B。
1.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2
3. 人的价值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和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4. 理解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简称“贡献”。材料中主要体现为先进人物的英雄行为和成绩。
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简称“索取”。材料中主要体现为党和国家对先进人物的表扬的嘉奖。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3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答案】
(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名师点睛】
做哲学主观题一定要仔细的审范围,看看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若范围定位错误,就一分不得了。而如果范围定位没有问题,只要原理方法论熟悉,一般都能得到高分。
做文化的题目,要根据设问和材料来定知识点,还要分清是哪一种题型,是原因类、措施类、体现类等。
开放性的题目,一要审清题目要求,不能随便发挥,二是要用政治术语,要结合知识点,要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迁移训练】
1.汉字简化是汉字千百年来发展演变的结果,符合文字的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有关繁体字和简化字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断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从价值观的角度,对汉字简化争论不绝于耳的原因是( )
人的认识会受主体与客体因素影响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评价就不同
社会实践水平会限制人们的认识水平
A.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2.90后,是逐步脱离了集体意识,而以自我为轴心,成长于消费主义和互联网的新一代个体,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意识感知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人。迄今为止,关于90后的讨论,往往聚焦到一个词“自我”。材料表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A.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