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政治 >

政治高考大题专项训练

时间: 刘惠2 高考政治

  高考政治主观题是很多学生最感头痛的题目,到底应该要怎么做政治主观题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政治高考大题专项训练,仅供大家参考!

  政治高考大题专项训练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

  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先回答出关于“辩证的否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联系材料,从“批判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做答即可。

  政治高考大题专项训练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泳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

  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破译思路】对本题的第二个问题首先在审题时要明确题目限定的答题范围,那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不要答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和矛盾观的内容。其次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到底有那些内容,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归纳应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和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答题时根据这些内容并结合题目材料来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答案要点】(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政治高考大题专项训练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

  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1)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全国Ⅰ2013-39)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答案: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是认识论知识,影响认识的因素,认识的发展,真理的相对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答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言语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方法论要求,对待真理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

1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