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的真实生活感受
德国的留学生活感受
严谨是德国人的另一个身份标签
“比方说,你送给他一包茶叶,他会问你,一次泡几克,多少水。让我很无语。有一次,我在德国人家里做蛋糕。她有专门称重量的电子秤,各种配料精确到毫克。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市场买了5个土豆。没想到,土豆全用纸袋子包着,然后卖菜的人还塞了一张说明书,告诉我们土豆可以怎么煮,怎么炸之类的。我真的都被雷倒了。”
杨婷的同学在日志上就写道:“现在出门在车站等公交车,总想找一份时刻表。德国所有的公交车、地铁,每个站台都有时刻表,每天几点几分有车,非常清楚,固定不变(除了罢工)。车子一般准时到站,所以,出门前查好时刻表,去任何地方都不会浪费时间。”
但是,很奇怪的是,一向严谨的德国人,火车上却是随便坐的……
通讯
大城市通信信号都不错,在中国入139网的手机在德国同样可以使用,但是话费非常高。
大城市会有廉价的长途电话站,在那里可以购买亚洲电话卡打电话,打往中国须拨国家区号和城市区号,如:拨北京0086-10-××××××××。以柏林为例,柏林的的长途电话站“欧洲中心”设有直接用信用卡付费的电话亭,一般多设在邮政总局内或观光景点处。
瓜子是留给宠物吃的
说起吃来,杨婷很郁闷,她说,在德国吃很简单,正餐也就是一块肉、一堆煮土豆、一些配菜,类似于腌白菜萝卜丝之类的。“回国后,有时吃个面包,就很奇怪怎么这么软。因为欧洲的面包大多是硬硬的、酸的、干的。”杨婷无奈地说。
“德国这边的零食 ,就是些薯片、妙脆角啥的,跟我们也差不多。不过,像瓜子吧,这边好像是给宠物吃的。我在宠物食品店看到,是给鹦鹉吃的。像坚果类的东西,花生啊,夏威夷果啊,核桃啊,都是剥了皮的。”
泡吧是最常见的社交方式
印象中,国外的男女交往会比中国人开放很多。像杨婷一求证,杨婷反而说,也不会,基本上不会差太多。如果说,相亲是中国人交往的一种特色方式 。那么,外国人的话,应该是去酒吧。
“外国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去酒吧去party,不像我们把酒吧想象得那么乱,在这里,这是社交的主要方式。他们都很奇怪,中国人晚上都呆在房间里,怎么认识新朋友,或者怎么认识男女朋友呢?”杨婷笑着讲。“我经常在酒吧看到,不认识的男女在一块聊了一会,就交换手机号码。有很多男女朋友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交通出行
大学生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享受交通费优惠政策,只要每个学年或学期交给学校一笔有限的费用,便可以免费在本地区坐车。有的地区的免费范围甚至很广。通常,学生可以购买公交车月票或年票,凭学生证能够享受半价甚至更多的折扣。即使是尚未注册成为正式大学生,不能享受公交优惠,购买公交车月票或年票的开支也不很高。比如在柏林,一张学生公交车年票不足500欧元,凭它可以乘坐柏林地区包括地铁在内的所有公共车辆。德国各城市的公交车也非常准时,到达各站的时间都明确地写在站牌上。而且城市公交系统发达。各城市及各条线路的公交车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末班车时间,有的线路末班车甚至到次日凌晨两点左右。因此对没有工作的留学生而言,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出行的需要。
日常购物
德国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有以下几家:“REAL”“PLUS”“LIDL”“ALDI”。德国所有超市基本都在晚上8点关门,周日和节假日休息。虽说晚上8点才关门,但一般6点左右超市里的商品已所剩无几,特别是新鲜蔬菜和面包等。鱼类以及家禽类产品都以速冻方式处理后出售,提供的品种少,只需按标准烘烤就可食用,去普通的超市也可搞定。
德国留学必备物品
1、随身携带的证件
护照;入学通知书;2寸照片;带点欧元,至少300欧吧;最好国内有国际卡或者信用卡带一张。
2、学习用品
本子,带一,两本就好,不要太厚,可以带点便签纸来,小小张的,能粘的那种;
书,字典看你自己需要吧;如果你不学德语的话,一本小德汉汉德的双解字典总是要的,至于大字典或是英文字典的话自择,最好带电子词典,英文德文都有;
平时常用的文具。
3、生活用品
洗发水,沐浴液,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带1个星期左右的量就可以了,肥皂带1块
化妆品(洗面奶,护肤的等等)可能要带稍多一些,可能一个月的,因为要熟悉在德国买东西可能还是要长一点的时间。
卫生纸,卫生巾这里也很便宜,少带点
毛巾,浴巾等要多带点,床单,枕巾,被套带2床,能换洗。被子和枕头不用带,
干货可以带多点,香菇,木耳,紫菜,万年青等。要是能多带点吃的就尽量多带。
隐型眼镜的药水不用带很多,价钱差不了多少
有瑞士军刀的话就带过来,挺有用的;没有在这买呗,也不贵。
4、电器用品
电饭锅,这里ms好像都在12欧以内,可带可不带,如果住的学生宿舍,还有好多以前遗留的吧~
手机可以带来,然后在这里买卡,直接可以用;短信狂人在国内办全球通,给国内父母朋友发短信1块一条吧。这里的短信最便宜也要1块9人民币左右一条。办个msn或qq和国内手机绑定也行,那么过来发网络短信也很方便。
电脑,那记得要带根网线,切记,最好能在10米左右以备用,再带些软件什么的,方便使用
耳机,麦克,摄相头
移动硬盘,U盘有的话可以都带一个
德标转换插头1-2个
多功能插线板一个
充电电池和充电器
数码相机,MP3,CD机等
吹风机要是有用的话,可以要带个小的
5、药品
药不用带很多,一点点感冒药,拉肚子的药等就可以了,一般不生病的。其他的药你自己看吧。创可贴带一些。牙不好的话,也要带点消肿止痛药。胃病的话,也带点药。眼药水看习惯了。
6、衣服
夏天衣服不用带那么多。最关键的就是unterwear多带。冬天的厚大衣还是要带。深底纹的登山鞋可以带也可以来这里买,雪厚防滑性能好。拖鞋塑料棉拖各一双,帽子,太阳镜什么的,可以考虑。皮鞋带一双就够了,运动鞋1-2双。自己平时用的小包包是要带过来的。
选择出国留学的理由
一、人生经历
留学无疑首先是一种人生经历,这种经历是你一直呆在国内没法体验的。我常说留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技术,也是了解、融入西方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学习之外的东西,对于留学生个人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你可能觉得在媒体、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国外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种想象绝对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呼吸清新的空气,体会人文的关怀,这将是你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就象我们看过无数次电视剧场景中的恋爱故事,可是只有我们实际经历了爱情,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彩与无奈。
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还会让你更加关心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语言
这一点无需多讲,留学专家对高中学生的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您的孩子在澳洲读完两年高中后,不管其他功课成绩怎么样,至少英文程度已经可以达到国内英语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在中国学英语,也许对付一些考试(包括雅思,托福等)分数可能很高,但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比较难以突破。当然,我这样说是合理假设你在国外是与当地的老师、同学和社会有充分的接触与交流,而不是整天与中国同学呆在一起的。
三、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当推荐大学的时候,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问这个学校相当于中国什么档次的大学。那么不妨引用一下国内大学的评价。
上海交大最近有一个全球500强大学的排名,大家去交大的网站上可以查到。以澳洲为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排名第53位,墨尔本大学排名第82位;清华大学排在201-250位,而复旦大学则排在301-350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世界名校鉴》,书中列举了各个国家的名校,比方说,美国列举的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英国列举的是牛津、剑桥,澳大利亚则列举了澳洲国立、墨尔本。很遗憾,书中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学校,看来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一所称得上世界名校的大学。所以留学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让你就读世界名校的机会。
四、专业选择的机会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又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二是在中国,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不需要学术考试,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比如,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会计、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资源利用与读书效率
以世界标准来看中国,我们的教育资源仍然较为贫乏。尽管大学一再扩招,但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要一齐跟上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国外丰富的教育资源正好可以为我所用,而且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理念、教学设施上又比国内先进,如果有条件,我们当然应该出国留学。另外一个优势是时间,我们知道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四年硕士三年,而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本科仅需三年,硕士只需一年,这就大大降低了留学的机会成本,因为你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三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因为读书的时间较短,有人因而怀疑其教学质量。这基本上是多余的担心,国外较国内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平时学业的强度相当大,宽进严出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国内大学则是严进宽出,很多人来咨询的时候承认自己念大学念研究生是在"混"日子,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好混"。从大学的国际声望上来说,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靠的恰恰是教学与研究质量而并非靠学制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