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留学生活
德国留学生讲述初到异国的留学生活。大部分远离家庭到异国的孩子都会有一段非常想家的时间。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留学道路只能戛然而止,有的坚持下来了却感到无比的孤独,这是留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没得选择。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在德国的留学生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一
在德国语言学校学习的这段时间,真的让人感到很愉快。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有新的长进,看到自己的德语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感到每天都很充实,都很值得。
可下课后的时光,还是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孤单,特别一日三餐要自己做着吃,感到很麻烦。这儿没有学生食堂,也没有快餐店,有钱都买不着饭吃。
在留学生中,流传着一种非常经典的说法,说"一个人叫生存,两个人才叫生活"。这话不无道理。我们一行中,都是未婚男女,都是单身,都处在求生存的初级状态。
随身带来的几包方便面成了宝贝,省着吃还是将它很快地吃光了。以前从来不觉得方便面好吃,吃了几天的面包,倒觉得方便面比面包好吃得多,至少它是咸味的,不像面包那样,吃得嘴里有一种淡淡的酸味,日子长了,整个胃都是酸酸的。
长此下去,肯定不行。如何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二
早一批来的中国学生中,采取了搭伙做饭吃的方式,解决了一日三餐吃饭的烦恼。这种做法很快在我们中间得到了效仿。
那天放学的时候,在校园里碰见了莎莎,她对我说,她想和我搭伙一起做饭吃。我们17个人中间,女孩子只有四个,因此她们都是深受男孩子欢迎的对象,因为在生活上,女孩子肯定比男孩子强很多。我住在校外,对结伴搭伙根本没有想过,谁会跑到校外来和我搭伙做饭吃?
莎莎是认真的,这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莎莎是一个十分聪颖的女生。我们虽然在北京的语言班,共同学习了六个月,但都因学习压力大,各自只管埋头学习德语,彼此间连话都很少讲。遇上不上课的日子,她就早早的回了家。莎莎是北京人,她是那种很清纯的女孩,父亲是北大的教授。得益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她不讲虚荣,有自己的追求。来德国前,她已被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录用了,可她心里想着出国深造,一心学习德语,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德国留学。
我想,在那么多的同学中,特别是那么多的北京老乡中,她选择我,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安全感。我是她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小弟弟,不会对她有非分之想。在异国他乡,女孩子最需安全感。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搭伙做饭的生活。因为我这儿的厨房就是房东自己使用的厨房,所以各种设施都很齐全。我们做饭之前,先向房东征求了意见,她没有表示反对。
就这样,我们二人开始了搭伙做饭的生活。下课回家,我会去土耳其人开的店,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食品。我的分工就是采购物资和清扫厨房等杂活。到了家以后,莎莎主勺烹饪,她可以用有限的食品原料,做出各种可口的中国饭菜。我们很快体验到了这种结伴搭伙的好处,既增进了友谊,还饱了口福;同时,也减少了课余时间的许多寂寞和思念亲人的乡愁。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三
莎莎很成熟,就像上帝给我派来的姐姐,让我每天能吃上热菜热饭,着实让我感到好幸福。我们这代人,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产物,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我们从小就感到孤独,姐弟情谊那是不能用其它方式可以弥补的情感。
莎莎特别擅长做面食,常引得房东在她身边驻足,看她的手艺。
德国的面粉很便宜,那种不带发酵粉的面粉,每袋只要0.29欧元,重量为1公斤。比国内的面粉还要便宜。大米就比较贵了,一般超市没有卖的要到中国店去买。所以我们就常常买面粉作主食。
她最拿手的手艺数包饺子,几分钟就可以将面和好,然后就去调饺子馅,最常调的是胡萝卜馅。德国的胡萝卜很多也很便宜,德国人也非常爱吃胡萝卜,因为它营养极为丰富含有维生素。超市的胡萝卜都是论包卖。一包大概五公斤,很便宜,只要1.5欧元就可以买一包。一包胡萝卜够我们吃半个月的。
肉馅买现成的,超市里有一种鸡肉和猪肉合在一起的肉馅卖,价格比单纯猪肉馅便宜,每盒为一公斤,价格是1.9欧元。
肉馅加胡萝卜,然后加进一些调料,香油,一时间饺子馅就溢出诱人的香味,让人闻着就想吃。饺子馅调好后,放进一个有盖的塑料盒里,一般可以供2次使用。
房东非常喜欢莎莎包的饺子,所以每次我们都会多包一点,请房东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
当然,莎莎还有其它的手艺,会作北京街头常见的那种馅饼。可馅饼要用油煎,房东不喜欢厨房里充满了油烟味,所以,我们也就做过一次。
莎莎说,最方便的是面条吃那种手擀面,以前我还真没有吃过。我一直在南方长大,平时以大米为主食。不太喜欢吃面条,可当我第一次吃到手擀面时,就改变了对面条的偏见。手擀面吃到嘴里很柔滑,不像意大利面那样硬硬的。手擀面条煮好后,在上面搁上一点榨菜肉末什么的,就成了炸酱面了,香味可口,我很爱吃。
吃完晚饭后,收拾碗筷,清理厨房的事情属于我的工作了。这种分工还是合理的,谁让她有技术呢。不过我一进入这个角色,才发清理厨房的活儿,也非常有学问。
房东大娘很爱整洁,她要求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后,一定要将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四
德国人的厨房像我们的实验室,不但干净整洁,而且秩序井然:各种规格的锅、碗、瓢、盆成打、成套,整整齐齐的放进橱柜里;大大小小的盘子,洗完后要用干布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放进抽屉里;调料架上,十几个规格一样的瓶子整齐排列,一尘不染;就连不锈钢的锅底都擦得铮亮。
更有讲究的是厨房的那几个垃圾桶
房东大娘不说那是垃圾桶,我还真不敢相信那几个靠着墙角边,色彩鲜艳的几个彩色桶是用来装垃圾的。那几个小桶的外观颜色都不同,有蓝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还有一个红色的。一个个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摆放在那儿。
为了这几个垃圾桶,房东大娘专门给我上了一堂课。
房东大娘说,"不同的垃圾要装入不同的桶里,千万不要放错"。
她指着那个蓝色的桶,说这是用来装可回收的纸类的,如:报纸,杂志,纸板,鸡蛋盒(纸质),厕纸内轴卷。但上过涂料的纸,或者用过的纸,如:装饰用的有颜色的纸,或用过的纸巾,厕纸,妇女用卫生巾,是不能放进这个桶的。
她指着那个黄色的桶,说这是用来收集不可回收的物品的,如:塑料,白铁皮,包装泡沫,饮料盒,酸奶杯,黄油、奶油盒。
黑色垃圾桶为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如:剩饭剩菜,过期的面包,肉、鱼,橙子皮等。红色的垃圾桶用来装可以作为肥料的回收的物品,如:蔬菜垃圾,生菜叶,马铃薯皮,水果核,花生壳、鸡蛋壳,香蕉皮(不带商标),咖啡、茶叶渣等。
房东大娘接着说,电池要注意不能乱扔,它对环境的污染很大,所以有专门收集电池的地点。
房东大娘一下子说得太多了,我哪记得住!想不到一个垃圾就这么多的分类,这么的繁琐,真的叫我领教了德国人对垃圾的严谨。
所以每天吃完晚饭后,我的任务就很重了。首先要将垃圾分类,这是一项很细致的活儿,我常常分类不准,也常常放错。房东大娘不放心我,都要在我工作完了之后,亲自检查一遍才放心。不过,我还真的被检查出好几处错误。一次,我将装牛奶的纸盒扔到了装废纸的桶里,房东大娘毫不客气地给我指出来,对我说,"牛奶盒的表面有一层塑料薄膜,它应该被扔到装塑料的垃圾桶里"。另外一次是我将一个香烟盒扔到了装废纸的桶里,晚上房东为此专门找我"谈话",原来我的错误是没有将香烟盒里的锡纸取出来。房东大娘已将垃圾重放,又过来告诉我一声,让我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二次"黄牌"警告后,我就变得小心翼翼了。
收拾厨房的功夫,绝不亚于做饭。实在太麻烦,太繁琐。但正是因为德国人很重视厨房的卫生,所以在他们的厨房里,绝对看不到讨厌的蟑螂。这种繁殖力特强的小动物,在德国已经灭种几十年了。就这点就足以让人佩服他们的卫生习惯。
收拾完厨房后,我会送莎莎去车站,她要返回学校,我们晚上各自都还要复习白天的功课。
这个季节是德国最寒冷的日子,整个小镇都被白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晶莹。
我们俩在小镇古老的街道上行走着,向车站慢慢的行去。路上我们常常默默无语,除了踩在雪上清脆的咯吱咯吱声,周围是一片寂静。我们享受着小镇里的那份寂静,我们喜欢这种安静的氛围。
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五
公交车总是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准时出现在这个车站,又会在同一时间蒋莎莎送到学校的大门口。看着她上的那辆车开走了,我才会离开返回家。当我回到房东的家里后,我的手机会准时的响起,那是莎莎达到了学校时,向我发出的安全到达的信号。在海外的日子里,远离了父母的呵护,同伴之间的相互牵挂,会觉得很幸福。
那段日子,生活有了规律,吃饭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了后顾之忧。
每天放学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就开始想着丰富的晚餐,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家。但途中有时会被土耳其店的烤肉味骚扰一下,嘴馋的时候,偶尔也会花上2欧元买一个解馋。那是一种很好吃的快餐,有点像西安的肉夹馍。土耳其人设计了一个长长的烤肉架,羊肉在上面串着,被烤得直冒油,香喷喷的,土耳其人会用一个电锯,将羊肉一片片切下来,夹在馍里,然后,用各种蔬菜水果,任意挑选几样后,放到馍里和肉夹在一起,味道就不一样了,吃起来不会感到羊肉那种特有的膻味。
想到晚餐有热的饭菜可吃(我们一天中,只有一顿是热的,中午就吃点带去的东西),有自己爱吃的中国饺子,爱吃的手擀面,心里涌过一阵温暖,那种感觉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这并非完全源自友谊,实在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互相呵护。
语言学校的几个月,自己不但在语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的自立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没有了依赖,一切只能靠自己去面对、解决。我的厨艺,就是从这时开始入门,然后又得到指点和提高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吃现成的,只能是一时一事;但如果自己学会了做饭的手艺,那就能让自己终身不再为做饭而困扰。
我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炒菜。包饺子,面条已是小菜一碟了。面对今后几年的留学生活,我对自己丰衣足食,解决吃饭的问题有了信心,以后不会再为吃饭的问题伤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