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揣摩考题意图的方法
行测揣摩考题意图的方法
【例1】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______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______的那束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沉重 明亮 B. 阴森 耀眼 C. 黑色 最亮 D. 慌乱 绚丽
【解析】答案选C。题干中的第一空是填一个词语去修饰灾难,很明显B项的“阴森”不恰当,可排除,再来看第二空,填一个词语修饰“那束光”,选项中剩下的三个词都可以修饰“那束光”,也就是说按预发来讲,A/C/D三个选项都恰当。但是,整个文段都是在歌颂这样一位英雄的消防战士,要体现出的是他的高尚精神;再联系文段中已知的词语“山崩地裂”“撑起希望”“竖起旗帜”等,都明确地表明出作者的意图是要赞扬这位英雄,因此所选的词应该是较为强烈的。比较“明亮”、“绚丽”,“最亮”这个词最能凸显作者的意图,因此选C项就最优。
【例2】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解析】答案选B。按句意的理解可知,文段第一空应填能体现前辈们对于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正确、深厚的词,由此可知侧重长远见识的“远见卓识”不够恰当,排除D。根据后一句的“然而”“却”字可知,第二空与前面的句意形成转折,故应填一个表现他们之间有分歧的词。可纵观剩下的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都有此种意思,也就是说语法上这三个词语都可当选。再回到文段,我们可知文作者对于这些写作人的称呼是“前辈时贤”,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带有尊敬意味的褒义词,所以作者对于他们的态度是尊敬推崇的,故即使说他们之间有分歧,也会选择一个褒义词会更好。选项中的“各执一端”和“各持己见”都是中性词,而“见仁见智”则是一个褒义词,选“见仁见智”就最符合作者的意图与写法。故选B最优。
【例3】中国武术传播的不应仅仅是其技术体系,而更应是文化,是理念,是那种重德行、重关系以及重人际信任的理念。参与其中的行动主体更应该获得的是亲密关系、高度信任、遵从规范和精神气质的______,而绝非是仅仅获取______的技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净化 战无不胜 B. 涵养 好勇斗狠
C. 陶冶 匹夫之勇 D. 培养 炉火纯青
【解析】答案选B。第一空选一个能够与气质相搭配的词,排除A的“净化”和C的“陶冶”。而在第二空比较容易出问题,认为对于武术的形容一定是“炉火纯青”,故选D。而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词“炉火纯青”是形容技术水准高,是一个褒义词,而“好勇斗狠”很明显是一个中性略带贬义色彩的词。再联系文段,作者在最后一句用了一个短语“绝非仅仅是”,按照我们日常的语言使用习惯这个短语所传达出的不会是一个褒义语境,而更多地是一种不太赞成的态度,所以作者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后面的这个技术,作者是持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选“好勇斗狠”是最为恰当的。故选B。
行测抽屉问题题型的答题方法
抽屉问题,又叫狄利克雷原则。这类题型有两个原则。
原则一:把多于n个的元素,按任意确定的方式分成n个集合,那么一定至少有一个集合中,含有至少两个元素。
原则二:把多于m×n个元素放入n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者m+1个以上的元素。抽屉原则是证明符合某种条件的对象存在性问题有力工具。应用抽屉原则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造抽屉。
对于抽屉问题,各位考生学习的重点有两个:1、根据题目特征快速判断出此题为抽屉问题;2、其相应的解题方法要能够立刻浮现在脑海中。
要想解决第一个重点,各位考生只需记住抽屉问题的题型特征,即出现“至少……才能保证(一定)……”的字眼,即可快速判断出该题为抽屉问题。
要想解决第二个重点,各位考生需知道解决这类题目最快速最核心的方法为最不利原则,即题目要求达到某个目的,我们就想尽办法不满足它,这样的话就可以考虑最不利的、最倒霉的的情况,最后在此情况的基础上加1即恰好满足了题干的要求。
例1.从一副抽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 )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相同。
A.2 B.3 C.4 D.5
【答案】D。解析:此题包含了“至少……才能保证(一定)……”的字眼,故属于抽屉问题。此题中的目标是2张花色相同的牌,而一副无大小王的扑克牌由4种花色那么最倒霉最不利的情况莫过于将每种花色各抽1张牌,即一共抽4×1=4张,最后再抽1张,无论抽到什么样的牌都可以保证此牌的花色与之前抽出的四张牌中的某一张为相同花色,即至少抽出4+1=5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相同,故选D。
例2.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 )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相同。
A.5 B.6 C.7 D.8
【答案】C。解析:最倒霉的情况为每种花色各抽1张牌,此时还不能忘了大小王,即共抽4×1+2=6张牌,最后再抽1张,即至少抽出6+1=7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相同,故选C。
例3.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 )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6张牌的花色相同。
A.21 B.22 C.23 D.24
【答案】C。解析:最倒霉的情况为每种花色各抽5张牌,不忘大小王,即共抽5×4+2=22张牌,最后再抽1张,即至少抽出23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6张牌的花色相同,故选C。
行测言语速答的技巧
提醒考生特别要注意的就是问号,问号有三类,反问、疑问、设问。反问句是提出问题,答案在句子里的,疑问句提出问题没有答案, 设问句有提问有答案。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详细介绍下问号在题目中的用法。
例1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后亚、非、拉美作家占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这道题很多同学会容易误选D,正确答案是A。我们来看看这题怎么速答。我们发现文段前面是以分号联结的并列结构,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而这句话是一个问句,有的同学没有理解好,认为这句话是想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误选D。而这句话是说“是否意味着∠∠∠∠∠∠?”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语气,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疑问句,而不是反问句。而只有A选项是不确定的语气,提到“可能使”。因此正确答案是A。如果这句话表达成“难道这不正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吗?” 那么就变成一个反问句,意思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那么D才可能是答案。
例2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9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8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这道题很多同学误选B。虽然文段最后一句话提到了“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但只是顺带提了一下。文段中醒目的问号,提示了我们是有问有答的设问句。中国阴阳历有差距,“怎么办呢?”之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整个文段是围绕中国古代如何解决中国自己的阴阳历差异问题的。并没有把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进行比较,所以答案应该是选D。
例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这道题只要抓住最后一句话中的问句,就会发现是一个有问有答的设问句,解决问题的答案很重要,“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