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公职类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行测辅导 >

行测常识判断有什么解题技巧

时间: 漫柔2 行测辅导

  行测常识判断的解题技巧

  一、知识混搭类

  这年头,不仅时尚界流行混搭,公务员也开始掀起一股混搭风,这在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知识混搭也就是各科知识交错混杂,不仅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广度。下面这三道题就体现了知识混搭的特点。

  1.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许多考生看到这题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啊!经济都能与成语、俗语、诗词挂钩了。看了看各选项的前半部分,幸好不难,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心顿时放下了一半,但一看后半部分,还是把自己的小心脏提着吧!对于非经济专业或者不了解经济学的同志们来说,最熟知的就是B项的“完全垄断”,A项的“机会成本”倒是经常听说,但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懂啊!C、D两项的经济学名词真是完全不想理会,它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们。这种情况怎么办?

  别慌,伙伴们,稳住心神,从容易的下手。先看熟知的B项,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明显对应正确,排除B项。再看A项,有点模棱两可,先放弃。C、D两项最陌生,不用怕,先从字面意思理解,C项“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是边缘,界线的意思,“递减”是逐渐减弱的意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对应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项“负外部效应”,“负”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负面,胜负,因此可以大胆猜测“负外部效应”的意思应该是给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带来不好的影响,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相近,暂时排除D项。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项,细细品味,“覆水难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意思,与“机会”相联系的话,应该是错失机会的意思,“机会成本”虽然不了解其真正含义,但貌似没这意思啊。因此,大胆地猜测A项就是对应错误的那项。

  2.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

  A.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此题涉及的范围极广,考查历史人物及各个领域。有的考生一看题,蒙了,好几个人不认识啊,有的是知道名字,但忘记了他是从事啥职业的了,怎么办?还是那句话:“别慌!”解这种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排除法。

  第一,审题,选对应错误的,一定要明确这点。

  第二,分析选项。A项,白起不认识,李靖认识,“托塔天王”,是天庭将军(其实是隋末唐初的将领),与军事有关,50%正确。再看B项,桑弘羊不认识,郦道元耳熟啊,历史课上学过,写过一本书《水经注》,好像是关于地理的,跟经济无关。暂定答案为B项。C项,张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关系,排除C项。D项,吴道子、顾恺之都认识,都是画家,跟艺术有关,排除D项。综合上述判断,A、B两项均有一人不确定,但B项中的郦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经济无关的,因此,大胆地猜测B项是正确答案。

  友情提醒,答完一道题,不妨再补充一些历史常识,学习一下陌生的历史人物。其实,只要稍加留意一些有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类题目也可以秒杀。

  A项,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项,桑弘羊,西汉法家人物、是汉武帝时著名的财政大臣。即使不熟悉此人履历,但他作为辅佐汉武帝建功立业的能臣,备考理应对有关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这是此题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A、B两项看似考查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实则仍是对秦统一六国、汉武帝时期这样大家熟知的重要的历史知识的加强考查,题目可谓出的合理、有水准。这提示考生,常识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备考仍需更上一层楼。

  3.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发生( )

  A.辛亥革命发生时,希腊人在体育场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B.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大学生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

  C.冷战时期,苏联某地电影院放映彩色电影

  D.战争期间,美国人在家里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

  近几年的历史题不仅考查历史知识,还将日常生活、科技常识融入进去,一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出现在历史事件中,让大家感觉仿佛穿越了历史,也极易让人迷惑。比如这题,不仅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有精准的把握,更要明确科学技术和人文现象出现的年代,要答对这题真是“难于上青天”啊。尤其是对于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准确的考生来说,答这题,纯属靠猜,怎么猜呢?

  第一,审题。要求选择可能发生的事件。

  第二,分析选项。看过四个选项后,编者顿觉压力山大,选项给出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大概还能区分,但是后面的世界杯足球赛、半导体收音机、彩色电影、家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出现的时间就不得而知了。好排除的是D项,发生在冷战时期(1947~1991年),互联网火起来的时候,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因为马云1995年开始创业,互联网当时在国内还鲜为人知,美国网络再快也不能在冷战时候就可以在家上网了吧,因此排除D项。A项,辛亥革命时期,希腊人在看世界杯,1911年辛亥革命,貌似欧洲好像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应该是各种战乱,大概各国也没心情举办世界杯吧,把A项先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于一战期间,回想之前看过的关于一战的电影电视剧,好像都没有出现半导体收音机,出现最多的应该是留声机,排除B项。再看同是冷战时期的C项,彩色电影最早出现的时间,考场上有几个人能记得?回想一下看过的最早的欧美彩色电影,印象中好像看过最早版的《飘》是彩色的,拍摄的时间大概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右,由此看来C项可能是正确的。

  知识混搭类的题目,知识涵盖面广,可能很多知识点根本就没掌握,也可能记得模棱两可,但是,总会有熟知的内容。编者认为,命题人出题不是以难倒大家为目的,也不会出死记硬背类的题目,理解能力是最主要的。

  给大家总结一下这类题目的猜题要点:1、静心;2、找突破--熟悉的知识点,比如历史类试题,可以参考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熟知的事件或领域;3、心细胆大,运用好排除法。

  二、古语理解类

  今年的常识题难,“古语”功不可没。考查的也是考生的言语理解能力,只不过都是文言文,难度有所加大,很多考生忍不住吐槽:“这是要重温高考的节奏吗?”下面就由这两道题带我们瞬间穿回高考!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往年考查古语,一般是古诗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变本加厉,这一题全是文言文,难度瞬间飙升。下面来解题:

  第一,看懂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两句不难理解,从字面就能了解其含义,可以替换成我们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单来讲,就是“爱民”、“仁政”。后两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相对难理解,这时候千万不要死抠其含义,这是命题人设置的干扰,因为本题知道前两句的意思足矣。

  第二,分析选项。A项,一眼扫过,“刑”、“赏”是关于法律的,直接排除。B项,看了一遍又看一遍,还是没理解,看字面,应是对比“天道”和“人道”,与“爱民”没多大关联,暂时先排除。C项,关键词“民”、“国”、“天下”,题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从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边疆的界线域民,不用山溪的险恶固国,不用兵革威胁天下,与“仁政”相关,暂定为C项答案。D项,关键词“战”、“钝兵”、“攻城”、“暴师”、“国用”,跟打仗有关,排除D项。综合来看,C项的嫌疑最大,就选它。

  2.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的林业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C.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第一,审题。不属于林业思想,那就选择与林业思想无关的。

  第二,分析选项。A项,“禁止伐木”,有关,排除。B项,“斧斤”、“山林”,有关,排除。C项,“牧民”、“仓廪”,明显与林业无关,当选。D项,“山林”、“斧”、“草木”,有关,排除。因此选择C项。

  古语理解类的题目,大家紧抓“关键词”这一要点即可,不要试图去弄懂整个句子的含义,既费时又累心。答题时,可以圈划一下关键词,以作提醒,有的放矢总比无头苍蝇猜的准。

  语

  有些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侧重方面的不同,比如“精巧”和“精致”。“精巧”侧重在强调巧妙、玲珑;“精致”侧重强调别致、新奇。再如,“首选”和“精选”。“首选”侧重强调首要的选择;“精选”侧重强调精心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语义的侧重区分一些词语。

  例1: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______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________。

  ③夜晚来了我还依然_______眼睛,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A.制造 过渡 打开

  B.创造 过渡 睁着

  C.创造 过度 闭着

  D.组建 过度 张开

  【答案】B。解析:第二题看“过度”侧重于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侧重于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结合题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逐渐变化选择“过渡”,排除B、D;“打开”侧重于动作方式,“睁着”侧重于状态,根据题干应选择夜晚来临时眼睛的状态,选择“睁着”。故答案选择B。

  2、语义轻重的角度辨析词语

  语义的轻重往往表现在同义词中,一般而言,动词和形容词在语义轻重上的差异比较明显,这样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个角度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加以区别。比如“失望”和“绝望”,都表示不能够满足的意思,“失望”指失去了希望;“绝望”彻底的不在抱有希望。“失望”相比语义就要轻很多。“损坏”和“”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

  例2: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机动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干死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________。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长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

  【答案】C。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题干中强调的是人生目标的差异性,“各有所求”未体现差异性,“南辕北辙”强调的是行动和目的相反,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D。“相差甚远”和,“截然不同”都有强调不同的意思,“截然不同”比“相差甚远”语义重,故比后者更契合题意,本题答案为 C。

  3、词义范围的角度辨析词语

  词语从诞生开始的象形表意到后来不断丰富的词义变化,必然会导致一词多义和同义词之间的范围变化的问题,其实古今意义的区别就能够看出词义的变化,比如“妻子”,古代意思就是妻子和孩子,现在意义上只指男性的配偶。随之时代的变化,词义的大小也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比如“年代”和“年月”。“年代”指的较长时期,“年月”指比较短的时期。再如“事情”和“事件”。“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较小。

  例3:当漂泊成为生活的主题,何止中秋、端午、重阳、清明——物质丰盛的同时,传统节日文化感也在不知不觉中_______,被大城市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所__________。

  A.灭绝 替代 B.消亡 排斥

  C. 淡化 取代 D.丧失 非议

  【答案】C。解析:灭绝指消灭干净;消亡殆尽;消亡指灭亡;消失;丧失指失去;淡化,减弱或减轻。均有失去没有的意思。灭绝和消亡语义较重,题干中围绕传统节日的文化感,灭绝和消亡语义太重,排除A、B。淡化和丧失,淡化侧重讲减弱,丧失侧重讲失去,搭配文化感淡化更符合题干,故此答案选择C。

  行测数学和资料分析的常用公式

  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2、尾数法

  (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

  (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

  (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

  5、行程问题

  (1)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2)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3)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4)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5)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

  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

  6、几何问题

  (1)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

  (3)内角和定理

  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 - 2)×180°(n大于等于3且n为整数)。

  已知正多边形内角度数,则其边数为:360°÷(180°-内角度数)。

  7、其他问题

  (1)经济利润问题常用公式

  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总利润=单利润×销量售价=进价+利润=原价×折扣

  (2)溶液问题基本公式

  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质=溶液×浓度混合溶液的浓度=(溶质1+溶质2)÷(溶液1+溶液2)

  行测语素联想法的运用

  很多考生备考过程中,认为逻辑填空题目不是太难,但正确率却不知何故时好时坏,无法估量。因而,许多考生对此产生了消极态度,认为做言语题目只能靠猜,没什么解题方法可言。其实,这种心态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必须摒弃的,行测的言语理解部分实际上存在很多做题技巧,尤其是逻辑填空部分。

  逻辑填空部分对很多考生来说的确是比较头疼的,明明每个词都认识,但是具体选择哪个词却不知道,感觉好像每个词放进空格都可以,然而在选择时却总是出现错误。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没有搞清楚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点是什么。大家想要做好此类试题就一定要学会对两个词语进行辨析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即为语素联想法。所谓的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分析语素对词语进行辨析,主要适用于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通过分析相异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区别。

  比如:圣地VS胜地: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点就在圣和胜之间,圣:组词神圣,多指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胜:组词名胜,多指优美的;因而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是:圣地--多指神圣的地方,比如:革命圣地;胜地--多指名胜古迹,比如旅游胜地。这就是运用语素联想法区别词语的方法,如果掌握了此方法,把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理解了,就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出正确选项了。

  【例题】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有150多座,然而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终年________,有的连自己学校的师生都不知晓,有的由于没有展出条件,众多的宝贝常年灰尘满面,利用率很低。至于说到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更是很__________的话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门庭冷落 生僻

  B.人迹罕至 超前

  C.门可罗雀 遥远

  D.无人问津 突兀

  【答案】C。解析:由"高校中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可知,第一空格填入的意思应该是说参观博物馆的人很少。"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词义过重,排除D项。"人迹罕至"形容荒凉偏僻的地方,用来形容坐落于高校里的博物馆不恰当,排除B项。门庭冷落: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门可罗雀:张网捕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再由"至于说到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可知,高校博物馆当前是收费的,基于各种原因"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还遥遥无期,因此这是个很"遥远"的话题,而并非说这个话题关注的人很少,很生僻,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C。

  综上所述,对于逻辑填空部分,当需要辨析两个词语之间差别时,可以使用语素联想法来辨析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从而找到答案,提高正确率。也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为考试助力!

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