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公职类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行测辅导 >

行测数学运算读题有什么技巧

时间: 漫柔2 行测辅导

  行测数学运算读题的技巧

  例题:某企业为全体员工定制工作服,请服装公司的裁缝量体裁衣。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 ,则该企业共有( )名员工。

  A.720 B.810 C.900 D.1080

  解析:读完题目,考生们都会得到哪些信息呢?我们一个个来看看。

  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得到信息为:每小时男员工52人,女员工35人。

  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得到信息为:若干组后(即若干小时后),男员工还剩24人,女员工不剩。即男员工总数为52×时间+24;女员工总数为35×时间

  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 ,则该企业共有( )名员工。

  得到信息为:男女比例为11:7,求总人数。

  以上就是我们得到的信息,那么通过这些信息你会得到哪些条件呢?

  最常见的是得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设共测量x小时,则男员工有52x+24人,女员工有35x人。又男女比例为11:7,所以(52x+24):35x=11:7,然后解方程即可。选A。

  但是仅仅这样解读信息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样解方程较为耗费时间,那么我们有没有更快的解题方式呢?要想有更快的解题方式,那我们就要学会从题目中解读出更多的信息,从而快速解题。考生们好好思考一下,还可以从题目中得出哪些信息呢?(独立思考完后,接着往下看)

  那么还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呢?

  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除了得出每小时男员工52人,女员工35人。此外,还可以得出男员工人数与52有关系,女员工人数与35有关系,总人数与87有关系。

  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除了得到信息为:若干组后(即若干小时后),男员工还剩24人,女员工不剩。即男员工总数为52×时间+24;女员工总数为35×时间。还可以得出男员工人数减去24是52的倍数,女员工人数是35的倍数,总人数减去24是87的倍数。

  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 ,则该企业共有( )名员工。

  得到信息为:男女比例为11:7,求总人数。还可以得出,男员工人数是11的倍数,女员工人数是7的倍数,总人数是18的倍数,若将24名男员工平均分给若干小时的话,此时每小时测量男员工人数比女员工人数为11:7。

  依据后面读题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快的解题:

  快速解题技巧1:题目所问的为总人数是多少。根据后面所给信息得知总人数是18的倍数以及总人数减去24是87的整数倍,根据这两个信息代入选项发现只有A满足。因此选A。

  快速解题技巧2:根据三句话总结得出信息若将24名男员工平均分给之前若干小时的话,此时每小时测量男员工人数比女员工人数为11:7,又原来为52:35,而11:7=55:35,因此每个小时男员工要多3个人,24名男员工可以平均分8组,即8小时。所以总人数为8×(55+35)=720。因此选A。

  读题,不仅要读懂题目表层信息,还需要通过表层读懂其内在所表达的信息,最后还要能快速理解联系起来,才能算读懂题目。希望考生们在复习数量关系时,能时刻注意。

  行测片段阅读判定重点的技巧

  在国考和省考当中,片段阅读所占比重都是比较大的,而这其中主旨观点型题目又是重中之重,它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做其他类型片段阅读的基础。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像转折结构和因果结构这类有明显标志的文段形式,做起来会容易把握重点,准确率相对也较高。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明显标志的文段形式就会觉得像无头苍蝇一样,感觉每一句都是重点,进而导致没有办法迅速地排除干扰选项确定正确选项。在此以总分句群为例给大家重点讲解一下,对于没明显标志的总分结构我们该如何去确定重点。

  片段阅读主要是通过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理清每一句的意思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所起的作用这三个角度去确定文段重点的。对于总分结构,我们都知道重点句一定就是文段的总句,那么对考生而言,困难就来了:总句怎么确定?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吗?毋庸置疑,总句有它自身的特点:首先,从位置而言,一般总句是位于文段的段首或者是段尾;其次,有些关键词能够暗示我们它引导的句子是总句,比如含有表达观点或引导结论的词语,如“认为、觉得、总之、可见、看来”;最后,从句义来看,总句作为总括句,一般都是言简意赅的。而当我们真正拿到一到这样的题目后,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还是要从行文脉络着手分析。

  举个例子:一线城市最大的好处,在于作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比如,越大的城市,有着越多的职业和文化的可能。大城市有着各种有趣的职业任务、项目、职位、公司和企业的形式。芳香治疗师、游戏设计、几个亿的项目、在网上可以订送的烧饼、专门给人买衣服的买手。城市有歌剧、音乐、极客、电影,有专门为了讨论有没有外星人而存在的咖啡厅。

  这个文段一共是由5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说一线城市充满无限的可能;第二句 “比如”这个词是告诉我们通过举例子来说明大城市的其中两种可能是职业和文化的可能;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在例举具体的职业形式,是对第二句的补充说明;而第五句则是从文化的可能性的角度进行例举说明。所以综上,我们可以给文段划分这样的行文脉络,即①/②//③④///⑤,由此,我们可以将总句确定为第一句。那么这样的一个行文脉络形式我们就将其统称为“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除了举例论证之外,总分句群常见的论证方式还有“具体阐述、影响论证和原因论证”。大家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将其的结构划分出来。确定总句后,去选项中对比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行测朴素逻辑的答题方法

  一、真假型题干特点

  题干给出几句对话(猜测)及真假情况,但并未指明哪句为真哪句为假,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与命题推理未知真假型不同,这类题型不需要使用基础知识。

  二、方法要点

  真假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到题目的突破口,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需要大家多做题多积累经验,此外,假设法和代入法是真假型题目的通用解法,如果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可直接进行假设或代入。

  三、例题演示

  例1: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个盒子里。甲、乙、丙、丁、戌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的颜色。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测:

  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 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

  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 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

  【解析】

  正确答案为C。题干中五人对盒子里皮球的颜色进行了猜测,可先根据猜测画表格如下:

  一二三四五

  甲 紫黄

  乙 蓝 红

  丙红 白

  丁 蓝白

  戊 黄 紫

  由最后一句话,既说“每盒都有一人猜对”,又说“每人只猜对了一种”,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突破口法,根据“每盒都有一人猜对”,则只有一人猜测的盒子必然正确,以此作为突破口。

  由上表,第一个盒子只有丙进行了猜测,肯定正确,即第一盒是红的;则第五盒不是白的,第五盒是紫的;则第二盒不是黄的也不是紫的,第二盒是蓝的;则第四盒不是红的,第四盒是白的。第三盒不是蓝的,第三盒是黄的。因此答案是C。

  方法二:根据“每人只猜对了一种”,则如果有一种猜测与另外一个人两种猜测都矛盾,则必为假,以此作为突破口。

  由上表,无论戊的两种猜测哪种为真,甲说的“第二盒是紫的”都必为假,则第三盒是黄的,则第三盒不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因此答案为C。

  注:此题还可用假设法和代入法,通常真假型题目都可以用假设或代入法,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例2:甲乙丙三朋友去参观车展,看到一款轿车。甲说:“这不是‘奇瑞’,也不是‘荣威’。”

  乙说:“这不是‘奇瑞’,而是‘红旗’”。丙说:“这不是‘红旗’,而是‘奇瑞’”。后来,车展管理员说:“三人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另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错;第三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

  由此可知( )。

  A.这辆轿车是奇瑞轿车 B.这辆轿车是荣威轿车

  C.这辆轿车是红旗轿车 D.上面三辆轿车都不是

  【解析】

  此题与前面三个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此题的三个人都只对同一个事物进行猜测。由于题目只涉及一种事物,因此也可直接使用代入法。

  方法一:代入法。将A项代入,可知甲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乙的两个判断都是错的,而丙的两个判断都是对的,符合车展管理员的断定。因此答案为A。

  方法二:乙和丙的两个判断都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因此两人的判断只可能是一个都对一个都错,则甲的判断是一对一错。根据甲的判断有一错可知这辆轿车是“荣威”或“奇瑞”,即这辆轿车不可能是“红旗”,即乙的判断全错,丙的判断全对因此这辆轿车是奇瑞。

  所以,当题干和选项涉及的对象都较少,又较清晰时,可使用代入法。

3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