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复习有什么实战经验
中考备考复习的实战经验
实战经验一: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实战经验二: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实战经验三: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战经验四: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实战经验五:“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实战经验六:基础,还是基础。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中考备考复习的有效方法
目前,中考生还在学习新课,很快就将投入紧张忙碌的冲刺复习中。在这样快节奏的学习中,体育锻炼似乎成了无关紧要的一环。在不少父母的想法中,与其花时间练跑步,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何况天寒地冻,如果因为锻炼受伤就得不偿失了。可花时间练体育项目,真的“很亏”么?其实,在任何时候,为智力加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两条腿走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磨刀不误砍柴功,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考生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无害。有的考生可能会说,每天光学习就那么紧张了,根本没时间锻炼身体。其实,学习和锻炼两者并不矛盾。运动时脑细胞的活动有所转换,管体育活动的脑细胞兴奋,管思考的脑细胞就能得到休息,有助于消除大脑疲劳。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考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眼下各种流感病毒肆意,呼吸道疾病频发,除采取防治措施外,加强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预防办法。一项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特别是学生的爆发力、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在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测率持续上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每天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而影响学习状态,岂不是造成无谓的损失?
即便从“唯分是图”的功利角度看,中考体育考试也占40分,分值达到化学科目的一半。而按现在的体育考试标准看,只要稍加练习,考生拿满分并不是不可能。分数是一时的,健康是一生的事,这样简单浅显的道理,不要总到一身病痛时才幡然悔悟,那可就悔之晚矣。
中考备考的复习指导
一、调整自我,进入“角色”
状态——积极、投入、愉悦、适度紧迫。进入初三的学生,要快速进入状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种状态是积极的而不是被迫的。每天上学时可以暗示自己,我今天又可以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用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学习。但是,不要盲目乐观,要有适当的紧迫感。
时间——规律、紧凑、合理、恰当规划。每天、每周、每月、每个学期的时间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宏观方面,在学科上想有哪些方面的提高;中观上,每个月的学习要做一个规划;微观上,具体到每天学什么,都要有计划进行。方式要合理科学,不提倡盲目补课、熬夜学习,过分透支自己的大脑。学生们可以在晚饭后帮父母做做家务,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劳逸结合,这样学习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节奏——轻松、张弛有度。在紧张有序的情况下,要张弛有度,绷紧的弦可能会断。
二、分析自我,强化自学
学生要尽快进入复习状态,不要游离,把心收到学习上。
学情分析——对自己各学科前两年的学习写出一个自我分析“报告”,可略可详,几句话都行,知道自己弱的地方。
制定计划——针对问题,制定出简要的中期目标和补救计划。针对弱项,补课、练习都可以。不过,老师补课不是最佳选择,自学是最佳方式,通过自学、将知识内化才最深刻有效。
付诸实践——以自学为主,适当请老师给予帮助。
三、科学安排,切忌盲目
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制定复习计划,切忌焦躁(追求短期效应、立竿见影)和盲目(题海战、补课族),要循序渐进,更要注意方法。(如:练习——反思——总结——自悟——内化;关联——练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