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这一个科目,有很多容易丢分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答题的技巧,选择题的答题也是一样。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
读题环节,即读懂题目
阅读这一环节大部分的考生都容易完成,但是对于一部分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就容易出问题,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诸如对题目中的历史概念“偷梁换柱”,读题目只读一半,用眼睛一扫而过,把问题看错等等。因此,读题时要读通句子,不漏任何语句,不添加任何字词,要深读细读,找对“关键词”读,正如爱因斯坦曾说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读懂题目是解题环节的第一步,只有深读细读题目,明白题意,才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正所谓“熟读深思子自知”。
例 1 :(2014年贵州毕节)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
解析 :本题需要读懂、理解“中国新生”“伟大转折”这两个特殊的历史名词的含义,“中国新生”与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 ;“伟大转折”与指的是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向了富强。本题稍不注意就容易将“中国新生”理解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故答案为 B。
二
审题环节,即“审什么”
审题就是要对题目的进行分析、研究,能准确把握问题,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前提是需要明确题意,搞清题意的关键就在于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慢慢培养的,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训练。审题时在准确把握问题、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全面审视题干,界定其题目中隐含知识点并彻底的搞清题目意思,并注意题目的“求答项”(也就是问题)。只有全部清晰的理解题意以及“求答项”这部分内容,才可以迅速的搜寻到与之相关的解题方法,从中筛选出正确的答案,进而高效地解题。
例 2:(2013 年贵州贵阳)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马歇尔计划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出台以及出台的背景,题目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比喻为人的感冒,形象深刻。本题考查的难点就在“感冒”二字,如何理解这两个字,这就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审视题干。题目给出了许多关键信息,1929—1933年,由美国股市崩溃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危机,大量的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这正是题干中“感冒”的意思。题目问的是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什么,医治的药方就是罗斯福新政,新政使得美国逐步走出危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从而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为 B。
三
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内容
找题目中关键内容是解题的一大技巧,寻找题目中“关键内容”是破题之点。笔者此处提及到的“关键内容”又被称之为关键词、核心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绝对词等等。在日常解答选择题的练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类型的设问词:是或不是、属于或不属于、正确或不正确、符合或不符合、最早、完全、第一等一系列判断词。这一部分词汇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在实际的考试答题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并将其进行认真区分和辨别,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例 3 :(2015 年贵州遵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解析 :1898年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在开始之前就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 “公车上书”运动,向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由此拉开了变法序幕。由于维新派的大部分改革措施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最后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残酷镇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维新派宣传的思想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对近代中国有启蒙作用。本题中的关键词是“戊戌变法”和 “不正确”两词,故答案为D。
四
用排除法寻找答案
排除法指的是要综合考虑题目和所给选项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推理,排除与题干不相同的选项,进而得出正确的选项的方法。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问题,题意明显有错误观点,此类题目一般考查与史实不相符的选项。用排除法的解题的原则比较多,如知识性错误原则、绝对化原则、选项相似原则,题干无关联原则等等。因此,通过仔细阅读分析题目,认真审题,然后找出关键信息,便可直接排除错误选项,进而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选对答案。
例 4:(2015贵州六盘水)某旅行社准备设计以“重走长征路,回忆革命史”为目的的一条红色旅行线路。请问属于贵州境内的景点有( )
A.瑞金、遵义
B.遵义、赤水
C.吴起镇、会宁
D.会宁、赤水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考查,由“属于贵州境内的景点有”这个可知,关键词是“贵州”二字,遵义、赤水两地属于贵州境内,瑞金在江西,排除A;会宁在甘肃,排除 C、D;由此学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B。
综上所述,历史考试中的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等诸多特点,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题目,加大对选择题解题技巧方面的关注度,掌握解题技巧,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排除法
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第一: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例: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 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第二:排“正”法
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例:关于《人权宣言》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的重要文件
B. 它颁布的机构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可以侵犯
D. 它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第三:排“它”法
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
以上三种排除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类选择题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排除法的有效性,提高排除的准确率,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第四:排除不符史实的答案
这类题列举的选项中,一般含有“全部、都、各、一直”等字样的绝对表述,象这样的答案一般是错误,在做此类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既反映对课本知识的纵览分析能力,又考查对课本一些知识点的系统掌握情况。不仅知识在课本,能力在课本,答案也在课本。只要知识点掌握得牢固,卡准题干时间段,凡不符合史实肯定是不对的。如,“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起积极作用”这样的表述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