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生物 >

2017石家庄中考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2)

时间: 漫柔2 中考生物

  【考点】8E: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8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JA: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

  (3)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解答】解:(1)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

  (2)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为了减少叶片大量蒸腾掉水分,要剪去一部分枝叶,从而保证水分吸收和消耗间的平衡,防止植物萎焉.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这也是人们常常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对移栽的植物进行遮光的原因.

  (3)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马铃薯属于块茎,把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每块带有一、两个芽眼,然后埋在土壤里,不久芽眼里的芽就能长成植株.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

  故答案为:(1)N 或氮 (2)蒸腾作用 (3)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

  6.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它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的种皮有红色、黑色等.

  (1)花生种皮的颜色,这种生物性状特征是由 基因 控制的.

  (2)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 ④ (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⑤ (填序号).

  【考点】K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左心房、⑧左心室.

  【解答】解:(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很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④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⑤右心房.

  故答案为:基因;

  (2)④;⑤.

  三、实验探究题(7题每空3分,8题每空2分)

  7.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黑暗或无光照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

  【考点】X5: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1)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A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石灰水变化不大,因此B装置起到对照作用.

  (2)图乙,为防止新鲜菠菜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应在黑暗或无光照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否则,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蜡烛熄灭,该现象不能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气体如氮气、二氧化氮等气体.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

  (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8.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 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 (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考点】W6: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表明没有碳酸钡生成,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故答案为:(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2)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3)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

  四、解答题(9题5分,10题4分)

  9.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

  (3)图中 ①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考点】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④⑥表示呼吸作用、⑤⑦表示分解作用、③捕食.

  【解答】解:(1)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和分解者X,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小麦等植物是生产者,志愿者是动物属于消费者,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因此图中①(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故答案为:(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10.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超过人体的抵抗力时,就会引发疾病.

  (1)小柯用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如图).当①侵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 ,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侵入人体的①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今年3月以来许多学生感染诺如病毒而得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患病孩子属于 传染源 .

  【考点】R8:抗体和抗原.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4)图中,①表示病原体、②B淋巴细胞、③抗体.

  【解答】解:(1)“小柯用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如图).当①侵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侵入人体的①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今年3月以来许多学生感染诺如病毒而得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患病孩子属于传染源.

  故答案为:(1)抗体

  (2)传染源

3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