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试卷 >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答案

时间: 文轩 中考试卷

1.试题1至4页,共4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

一、 积累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冠冕(guān)摇曳(yì) 佝偻(gōu) 自惭形秽(huì) 间不容发(jiàn)

B.作揖(yǐ) 筵席(yàn) 栈桥(zhàn)矫揉造作(jiāo)不省人事(xǐng)

C.麾下(huī) 聒噪(guō) 褴褛(lán) 附庸风雅(fù) 根深蒂固(dì)

D.游弋(yè) 压榨(zhá) 豢养(huàn)强聒不舍(guō)歇斯底里(xiē)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漂逸 妖娆 嘶哑 与日惧增 走投无路

B.勃发 秘诀 亵渎 断章取意 形消骨立

C.调和 征引 贸然 不攻自破 郑重其事

D.恣雎 重叠 嘟囔 大发雷廷 轻而一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这首诗情中含景,景里有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B.接力比赛现场,选手们努力拼搏,前仆后继,最终取得了胜利。

C.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D.虽然荷兰队表现出色,但强手如林,要想夺取世界杯也并非十拿九稳。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泰戈尔一生创作颇丰,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甚至绘画、音乐领域都卓有建树。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D.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6.文学常识及名著填空。(6分)

(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称号)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散文《醉翁亭记》。

(2) (姓名),法国作家,被誉为“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根据下列提示的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上下句语意连贯。(3分)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 ,

, ;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练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古诗词阅读(7分)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9.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上阕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兼济天下的情怀。

10.请选取任意角度并举例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4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B.沙鸥翔集 集:集合

C.人不对 对:回答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1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3分)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1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三)议论文阅读(16分)

要争气不要斗气

徐文秀

①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有的人曾家境贫寒、出身低微,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然而刻苦努力、一路打拼,最终靠苦学苦干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在学习、工作上曾落后于人,事不遂愿,然而卧薪尝胆、奋发作为,结果弯道超车,令人刮目相看。

②懂得争气、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当年鲁迅先生对笔下的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俗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Q的“可恨之处”便是不争气。

③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来到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想踏踏实实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轰轰烈烈干几件争光添彩“长脸儿”的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正是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曾经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以漂亮的“五连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

④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本事和本钱,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

⑤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怄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里子;或互不相让,“顶”在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痛快,“撂挑子”“卸担子”,等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眼下,一些人“路怒”开斗气车,也常常因一时之怒而酿成大祸,教训惨重。斗气好比蜜蜂蜇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的一刺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

⑥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要争气,不要斗气。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7.争气和斗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

18.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9.请谈谈你对结尾段画线句子“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的理解。(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0.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情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管理、反省过自己了吗你在自律中获得怎样的感悟呢?请以“谈自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利,能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一、明确目标,吃透考试大纲。

在总复习过程中,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复习教学观念,才能有明确的思想来指导复习教学工作。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着《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关于对初中毕业生的要求的内容,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使复习能抓住重点。及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充实复习计划。

二、制定、实施严密的中考复习路线图计划。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本”为主。抓纲务本,优化对学生各知识点的复习。尽管现在中考题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因此,在这一阶段复习中,应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来复习。这也是命题者命题的依据。又因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所以又存在着知识点零碎,覆盖面广和不系统等特点。复习中坚持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复习中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可针对中考题型特点,进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开展专题复习。

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就中考而言,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考查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复习中必须使学生牢牢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音、汉字、词语、句子、背诵规定的篇和段。务必使同学们把这些内容中容易记混、容易写错的,再强化记忆,力求不写错别字,保证这部分不丢分。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对《大纲》规定的文言文和古诗文,从字词句到文学

常识、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拎出要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第二步,分项训练。可以借助《语文报》等资料,按实词、虚词、阅读、欣赏、文学常识等分项训练,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形成运用能力。第三步,考试演练。学生能否考好,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要结合模拟考试等,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力争中考文言文不丢分。

3、现代文阅读。应该把握四点:1)、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3)、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能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4)、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含义。中考阅读题对不同文体区分也大,指导学生增强文体意识,不同文体的特点是很鲜明的。比如记叙文就是考语言、结构、思想等;说明文无非就是考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言之有序特点的体会。议论文则着重考察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运用,近些年个省市加入了不少考察学生积累的题型,例如20__年黑龙江卷《成功》第4题:“请为本文补写一个关于勤奋的名人事例。”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4、作文复习。连续这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大多是话题作文加材料的形式。因为这一部分占的分值较多,所以在最后复习中不能忽视。若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是靠语言的积累,二是靠作文形式的创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积累不能靠死记硬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1)读好文章。尽管复习时间短,还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读好的文章和原来做过的读书笔记。2)熟读诗词名句。这些都是语言中的精品,恰到好处的引用和仿用,能使语言表达更精练,更巧妙。从而提升语言的品位。

3)作文的形式的创新。在内容上,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尤其是近段时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对这些热点进行思索,体会,必要时运用到文章中去。4)将优秀的中考作文例文定期上墙,让学生找出制胜的根本,弥补自己作文的不足。

(二)第二阶段复习,主要从考试题型方面入手。现在的中考题型,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运用部分,主要是对诗词和文学常识的掌握。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课内外常见古诗词和名句的积累进行分类总结训练,查漏补缺。依据复习材料精选试题让学生充分熟悉中考的题型。

(三)第三阶段是模拟考试训练。最后阶段一定要克服以往语文复习中重讲授,轻视提炼与引申;重盲目运用模拟资料,缺乏针对性;现在的复习资料可谓是铺天盖地,但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不搞题海战术,重视精选精练精讲。对于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的“回炉补火”。

三、重视教法,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总复习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因而课堂复习容量要大、频率要快,给教师备课、出题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我将继续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复习课所讲授的内容,不要只对过去知识和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冷饭重炒。继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理出知识系统,找出内在规律、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近年来,南平市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记忆性概念性知识的分值不断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教学中要把能力训练和培养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同时在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训练上,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浅出,成效突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亲爱的同学:

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文学习的又一级台阶。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当你面前的语文试卷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缓缓打开。请认真审题,沉着答卷,成功一定属于你!

总分

复核人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40分)

(一)词语积累。(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冠冕(guān) 凝望(nín) 日星隐曜(yào)  抽丝剥茧(jiǎn)

B.积攒(zhǎn) 濡养(rú) 山肴野蔌(sù) 锲而不舍(qì)

C.麾下(huī) 谪守(zhé) 李代桃僵(jiāng) 觥筹交错(gōng)

D.矗立(zhù) 阴翳(yì) 琼楼玉宇(qióng) 伛偻提携(lǚ)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亵读   劫掠   言不及义   疲惫不堪

B.贸然 广袤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C.腐烂 聘婷 扭捏作态 金戈铁马

D.宽宥 汲取 附庸风雅 自吹自擂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B.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丰功伟绩的操盘手。

C.这些民居,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有的是木质的楼阁,有的点缀着亭榭……美观而宜居。

D.40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行的时尚,手表、皮鞋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来”,葫芦借指“福禄”等。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笑对失败,你会收获别样的人生。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可以把人烤死,也可以把人变得坚强自信。面对失败时的心态尤为重要。若是你不战自败,那你就彻底陷入失败的沼泽中了。此时,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雨打梨花,飘零落地,但落花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而重上枝头;__________________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遭受台风的花园尽管使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8分)

7.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8.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

10.《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国土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12分)

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感受阅读之美”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2.【活动一:做调查】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写出其中一点。(4分)

__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课外阅读内容





文学名著

科普读物

中外故事

学生人均用于课外阅读时间


七年级

35%

19%

46%

8.5小时/

八年级

45%

21%

34%

6.2小时/

九年级

61%

25%

14%

2.2小时/

注:表中百分比是指阅读某类作品的学生人数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活动二:邀评委】班级将于11月15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的读书心得分享”主题演讲比赛,想邀请学校的李老师担任评委,作为班长,你如何在电话里邀请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活动三:荐名著】请你在下面几部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推荐给大家,写出推荐理由。(100字左右)(4分)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①从事教育事业将近10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从名师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③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于物质条件的优劣,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⑤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

⑥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8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

⑦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很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有删改)

15.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蒸饭匠

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做好时,许多人都围在院子里的一个蒸饭的大木桶前。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盛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地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蒸。”我扒了一口米饭,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木头的香气渗进了每一粒米,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被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饭后大家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诀窍。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米饭快见底的木桶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筛子是他特地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桶,透气。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天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吃光了。

第二天,我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姓孙,是溧水沙河村一带的人。问到他的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他竟然还能独自蒸几十斤的米饭。他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蒸过,但直到60岁退休了,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做礼拜的时候,他也做。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蒸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

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的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最让人感到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盲人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学算账、学习怎么蒸饭,都是自己摸索出的规律,而规律来自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

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谈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式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是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爷爷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

离开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三轮车上。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位蒸饭的老人。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8.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老孙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2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山故有亭      温故而知新

B.太守谓谁 予谓菊

C.名之者谁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D.广而新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3.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个句子2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6.本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8.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的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1、梳理字词法。同学们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所学过的生字词进行筛选。着重对九年级下册到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生字词与常用词进行归类,用作文本抄写并听写。做到“正确、规范、美观”。词语理解,

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形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2、诗文默写检查法。每册教材复习时古诗文默写都是重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应在背诵全文或全诗的基础上,对重点句作理解性的背诵,同时要勤于动笔以求准确,还要加强书写的规范和工整。抽时间进行小测验以加强巩固。

3、文言文阅读指导法。古诗文的重点篇目复习要做到“字字过关,句句过关,篇篇过关”,循环检测,逐一落实。课外文言阅读篇目浩如烟海,实在难以把握,只有用课内已有知识解决课外问题,因此对于非基本篇目也要通读一遍,然后重点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这样夯实基础,可以为课外文言文阅读找到解读的钥匙。

4、现代文阅读指导法。复习时采取划分文体归类的方法,以教材课文作载体,对其相应的知识能力点逐点复习。首先将课本中现代文有代表性的讲读课按文体大致归类,教师先教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相关的阅读常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每篇文章确立一个阅读方法的切入点,精练内化,融会贯通。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训练(4月21日—5月20日),明确中考语文130分的分值分配,按照我们语文中考试题的板块进行复习:

1、语言积累与运用:

①字音、字形及书写;

②词语(包括词语的理解、词语的运用);

③标点;

④修辞;

⑤句子(含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仿写、补写、续写);

⑥文学常识、名著;

⑦古诗文积累;

⑧语言运用:信息提取、语意理解、品联写对、标语广告、图表漫画、口语交际;

⑨综合探究。对这一版块的复习采用以练促讲的方法。

2、对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我们首先给学生明确考点,然后进行专项训练。散文复习、小说复习、议论文复习、说明文复习、文言文复习、古诗复习,抓住每种文体的性质,从特点、修辞、词语、句子分析等方面结合文章讲解复习。

3、作文复习: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训练应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中考作文从形式上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等等。作文要得高分,不仅需要解决表达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积累。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读美文,拓宽视野,厚积而薄发。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抽出饭前饭后和睡前时间多次反复读一篇文质兼美、短小隽永的好文章,进行积累。

(2)让学生从读报中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激活思维,深刻思想,同时也保障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3)写结构提纲。为训练学生立意构思,每周我们保障一篇作文,要求只写文章开头、结尾,中间内容列提纲或概述。另外,还要注重时代的敏感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综合创新。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提升能力。(5月21日——6月13日)多做几套中考模拟题,多点评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巧,多见识中考范文,着力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

再者,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文章肯定会让评卷老师赏心悦目,会多给一点“印象分”。因此,考场作文的文面显得尤为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1、D

2、B

3、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贫贱不能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4、(1)大战红孩儿

示例:枯松涧火云洞住着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红孩儿扮作孩童骗取了唐僧的信任,并趁机将其掳走。悟空与八戒与其打斗,被他的三味真火烧得败下阵来。悟空请来龙王帮忙,却适得其反。八戒去请观音,又被红孩儿变得假观音骗入洞中,悟空变得牛魔王也被他认出。最后只好请来观音将其降服,救出了唐僧和八戒。(故事情节1分,简要概述3分)

(2)示例1:《鲁滨逊漂流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鲁滨逊第三次航海的经历。他们的船被摩尔人的海盗船击溃,鲁滨逊成了奴隶。之后他整天寻找机会逃跑,但直到两年后的一天才得以脱身。之后,在海上经历了一个月惊险的逃亡生活后,他终于获救,被好心的船长带到了巴西,在那里买了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示例2:《格列佛游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格列佛第一次航海的经历。格列佛在航海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的好感。后来在他的帮助下,小人国打败了邻国。但格列佛也遭到了小人国大臣的嫉妒,他们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紧逃走了。 (意思对,逻辑清晰即可)

5、D

6、(1)传统交通 淘宝网、赶集网(类似网站等)

(2)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行业中),形成新的行业(经营)模式。

7、a. 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

b.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

8、我选A 赏析示例:运用暗喻(或比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姿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

我选B 赏析示例:“沉入”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它的使命,渐渐被我遗忘的情景。

9、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10、①母亲是一个关心疼爱孩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从文中一次次的书签留言可以看出。

②母亲是一个懂得把握教育契机、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人,如当我上初中开始向往爱情时,母亲通过书签留言让我明白“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的道理。

③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从文末“我并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以看出。

1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12、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意对即可)

13、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4、 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 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15、B

16、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17、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18、语段(一):因为乞人虽然饥饿却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宁死不食。语段(二):因为孔子认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义”,在取舍上更应该做到“义”不苟且。

参考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19、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沙岸,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20、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荒淫无度的生活的不满、愤怒和鞭挞,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意思对即可)

21、材料参考立意及示例作文:

审题:

一是理解材料大意——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

二是抓关键词句,分析本质——“不小心”“废品” “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三是分析关系,确定立意——起因: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结果:制成“金边凤尾裙”,卖了好价钱;因果转化的条件:为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技艺,精心饰以金边。从关系来看,本题是因果式或叫做条件式的材料,立意时宜综合考虑,取其中心,不宜就某一方面立意,否则容易偏离题意。

立意:

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的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别后退,往前走

遭遇挫折与转换思维 穷则变,变则通

凭智慧纠正错误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6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