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语文 >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时间: 开醒2 中考语文

  中考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但要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佳作并非易事。写好中考作文的关键是审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90%的资料,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抓住题眼,确定重点。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短语式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在自然中生活”、“举手投足之间”。这类命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抓住题眼“心灵”,才会理解不能写一般的选择,而是要写“心灵”深处产生的触动、挣扎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切合题意。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不要轻易说不”,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但要抓住关键词“轻易”,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重点,突出中心。

  (二)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是比喻帮助人腾飞的要件,“隐形”是指别人看不见,“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亲人朋友的关怀和鼓励等。2007年高考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又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考生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实指是人为了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寄寓人们要脚踏实地,全力拼搏,努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又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作文题。实指是,如写“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虚指是,写要承担责任要团结协作(“并肩作战”);别人给我们打下的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也可以写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两年前有些高考作文命题是由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关系型作文命题,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等。一般有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取舍关系等。如2006年高考江苏题:“人与路”是一个思辨型命题,考生要搞清人与路之间的关系。抓住第一句启示语,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抓住第二条启示语,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盲目模仿。抓住“路”的比喻义,将“路”理解成奋斗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等等。考生这样审题,在写作时就会思路畅通,得心应手。

  审文题的“导语”

  (提示立意角度、开拓思路选材、情境激发情感、指点行文布局„„)

  除了材料作文,有些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会有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一定要用上的作文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是中考作文题审题的必要过程。下面,我们结合文题,来领会“导语”的基本作用。题中打波浪线的部分,即为我们所说的文题“导语”。

  文题一

  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功亏一篑,再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500字。

  (从形式、内容分析导语告诉我们什么?重点是什么?明说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既然是指导写作的,就从写作的角度去揣摩、猜测出题老师的目的——心思)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其核心意思应该是“善于积累,贵在坚持”,题目的立意指向性较鲜明。这篇作文的关键词是“再走一步”。 “再走一步”已经创设了一个情境,即这一步是有难度的,可能是对自身最大的挑战。此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提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题二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景。其优美的语言,能

  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景;“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

  文题三

  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馆、电影院、舞厅、

  教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 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

  此“导语”的作用是:提示选材范围,指点行文布局。其罗列的“许多地方”,意在让

  考生展开联想,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表达的“地方”,以便顺利成文。“所见所闻所感”一语极为巧妙,暗示出写这篇“有叙有议”的文章应该如何布局:先写所见,穿插所闻,然后表达所感。

1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