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语文 >

2017北京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时间: 漫柔2 中考语文

  2017北京中考语文二模测试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客路青山外, 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2)_______,把酒 话桑麻。(《过故人庄》)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春望》)

  (5)萧关逢候骑, 。(《使至塞上》)

  (6)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 护花。(《己亥杂诗》)

  (8) ,千骑卷平冈。(《江城子》)

  (9)求之不得, 。(《关雎》)

  (10)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 。(《我用残损的手掌》)

  (11)古人写景写物往往有神来之笔,比如写潭中鱼游来游去“俶尔远逝,________”,写春冬三峡水“ ,回清倒影”。

  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公爵:大家让开些,让他站在我的面前。夏洛克,人家都以为□我也是这样想——你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凶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cè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现在你虽然坚持着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到了那时候,你不但愿意放弃这一种处罚,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h uò免他一部分的欠款。你看他最近接连遭逢的巨大损失, 足以使无论怎样富有的商人倾家荡产,即使铁石一样的心肠,从来不知道人类同情的野蛮人,也不能不对他的境遇发生怜 悯。犹太人,我们都在等候你一句温和的回答……

  鲍西娅: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

  (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分)

  (2)给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3)结合语境解释画线词语“有例可援”的意思。(2分)

  (4)选文作者是 ,节选自 。此剧按内容性质属于 剧。(3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在春天,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C.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D.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C.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D.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5.综合性学习(6分)

  最近,某校开展“经典文化伴我成长”活动。请完成下列活动。

  (1)【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科。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简要概括。(2分)

  (2)请从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取材,对出下联。(2分)

  上联:胆大心细,赵云夺阿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说纷纭】最近,我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2分)(30字左右)

  阅读(40分)

  阅读下列小说,完成6~9题。(共12分)

  会唱歌的门铃

  ①帕比是一个整日乐呵呵的老人。他的头发白了,但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蓝眼睛失去光泽了,但仍然能传送出温暖;他脸上的皮肤也十分松弛了,但他笑的时候似乎连皱纹也柔和得如同春光。他能吹一口好听的口哨,每天他在自己开的当铺里扫地除尘时,他的口哨声总会悠扬地响起。

  ②这天一大早,当铺的门铃响了。门铃的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音乐般的回声。这个门铃是帕比家的传家宝,在他们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帕比非常珍惜它,但他更愿意让它美妙的声音给更多的人分享。

  ③顾客是一个比柜台还矮的小女孩。“小女士,我能为你做什么吗?”帕比笑呵呵地问。“你好,先生。”小女孩说,声音小得像耳语。她穿戴整齐,天真纯净,略显害羞。她用一双大眼睛看了帕比一会儿,然后环顾当铺,似乎在寻找什么。“先生,”她怯生生地说,“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我的外公。但是,我不知道买什么礼物。”于是,帕比给她出主意。“怀表怎么样?很准的。我自己修好的。”他自豪地说。

  ④小女孩没有回答。她走到门前轻轻 摇了摇挂在门前的老式门铃。门铃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声悠扬,像是唱歌。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帕比的脸上也似绽开了一朵菊花。“就是这个,”小女孩兴奋地说,“妈妈告诉我,外公最喜欢音乐了。”这时,帕比收住了笑。他怕伤了小女孩的心,思忖片刻后说:“对不起,宝贝,这个门铃是不卖的。也许,你的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小女孩看了收音机一眼,低下头,失望地说:“不,他不会喜欢的。”没有办法,帕比只得耐心地向小女孩说起了门铃与他家族的渊源,希望她能理解他不卖门铃的原因。小女孩抬起头,两粒豆大的泪珠,挂上了双颊。“我知道了,”她说,“谢谢。”

  ⑤突然,帕比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现在是孤身一人,除了一个已断绝来往十年之久的女儿,他没有别的亲人了,为什么不把这个传家宝传给别人呢?

  ⑥“等等。”帕比说,这时这个伤心的小女孩已经准备跨出门槛。“我决定将这个门铃卖给你。哦,给你手帕,擦一擦鼻子,”小女孩拍手跳了起来,说:“谢谢,先生,我外公会很开心的!”帮助了这个小女孩,帕比感觉非常好,尽管他就要失去他的门铃了。他从门上取下门铃,用彩纸包装好。小女孩高兴地接过包装好的门铃,忽然安静下来,看着帕比,再次用耳语般的声音问道:“需要多少钱呀?”“唔,让我想想。你身上有多少钱?”帕比笑着问。小女孩从口袋里摸出所有的钱放在柜台上,总共是两元零四角七分。帕比肯定自己已经失去了理智,因为他几乎不假思索就说道,“小女士,你今天真走运,这只门铃的价格刚好是两元零四角七分。”

  ⑦晚上,帕比关上当铺的门后,心里面一直想着那只门铃。别人也会善待它吗?当然,他反复对自己说,做外公的一定会珍惜外孙女送的礼物。忽然,他好像听到门外传来了熟悉的门铃声。帕比打开门,不是精神恍惚的幻听,门口站着那个小女孩,她笑盈盈地摇着手中的门铃。帕比有点吃惊,俯下身子,问:“怎么了,小女士?改变主意了?”“没有,”她笑得更灿烂了,“妈妈说,这只门铃是给您的。” 没等帕比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小女孩的母亲 。

  ⑧“哦,外公,”小女孩拉了拉外公的手,“给您手帕,擦一擦鼻子。”

  6.小说以“会唱歌的门铃”为题,有何含义和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7.第④段中帕比对小女孩说“对不起,宝贝,这个门铃是不卖的”;而在第⑥段中,帕比却对小女孩说“我决定将这个门铃卖给你”。是什么原因让帕比发生了“从不卖门铃”到“卖门铃”的转变?(3分)

  8. 结合全文,试从内容和人物性格的角度,说说你对文末划线句的理解。(2分)

  9.补充画线部分。请根据情节的发展合理想象,至少运 用两种人物描写手法。

  (20字左右)(3分)

  阅读说明文,完成10~12题 (共8分)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钟和晏

  ①关于“灯画”的定义,已故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在他的《民间美术》中,提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走马灯、夹纱灯、画舫灯等,其中有一种绢纱灯画,是画在灯屏上的绢画,故又称为“灯画”。灯画除了手绘之处,也有木版刻印的灯画,现在,河北武强、山西南部、山东等都还有清代木版戏曲灯画保存。

  ②过去灯彩的制作成本不菲,通常由豪门富户出资、民间艺人完成后,每年元宵挂在府门、商市或寺庙。王树村把灯画定义为我国连环画的早期形式,他说,“灯画的内容,早期多是山水花鸟,到了清代中叶,因为戏曲小说盛行,灯画中大量出现了如《贩马记》、《一捧雪》、《水浒》、《聊斋》和《红楼梦》一类的戏曲小说题材。这类题材的灯画,常是画故事的全部清节,引人看完第一盏,定要看第二盏,直到看完故事终了。”

  ③在一般的戏剧故事灯画之外,还有一些也许可以称为“戏出灯画”。在三国戏中的《徐母骂曹》中,身穿红色官 服、戴官帽的曹操坐在一张条案前的椅子上,处于画幅右侧正中央的位置;左下角穿暗黄色袍子的徐母右手拄一根红色拐杖,左手向前伸出,手指正指着曹操脸部的方向;左上侧的背景是一架屏风,从形状看应该是戏台上的布景,曹操坐的椅子是摆在条案前面的,想来也是对戏台场景的描画。

  ④画的戏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有《群英会》、《打金枝》、《断桥》,这些戏曲画被认为是出自内务府如意馆御用画师之手,因为如意馆档案中曾有“沈振麟画戏出人物册页十八开”的记录。沈振麟是同治年间擅画人物、山水的宫廷画家,据说如意馆画士对两类作品照例不署名:一类是帝王后妃像,不敢也不准署名;另一类就是小说插图、戏出人物,他们认为这属于“小道”,不屑于署名。

  ⑤在历史大戏之外,也有一些家庭伦理戏和情感戏。一个《卖水》的场景是站在花园外的李彦贵肩挑一担水,穿着已经落魄,但还是带着点书生儒稚的气质。还有几幅出现了花园里手持折扇的小姐、拿着团扇的丫鬓和拄着拐杖的老母亲等人物,让人怀疑是《西厢记》。

  ⑥灯画是灯光映照下的画面效果,一般说,灯画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对人体比例、五官细节方面没有那么细致的要求,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在当 年,这些灯画也许是很普通的民间画作,因为年代久了。今天看起来亲切而素朴,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表情,几乎让人过目难忘。收藏家张琴说,“其实民间的形象就是很亲切的,但从来不是轻佻”。

  (有删改)

  10.从文中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述三点即可。(3分)

  1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灯画在制作时讲究人体比例、五官细节方面等。

  B.文中举例从民间到内务府如意馆等是为了说明灯画影响广泛。

  C.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有清代木板戏曲灯画的保存。

  D.本文通过描绘《徐母骂曹》《卖水》的场景,目的是有利于

  读者对灯画艺术取材及艺术价值的理解。

  12.用简洁平实的语言介绍右侧这幅图(要求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40字左右)。

  (3分)

  阅读议论文,完成13~15题 (共8分)

  从三到万 马南邨

  ①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②“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理解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③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ù)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④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⑤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⑥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 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

  ⑦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⑧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13.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 的论点,再从 和古代一则故事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 和 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4分)

  14.下列对文章分析选项不正确的是(2分)

  A.第⑤段除了用举例论证方法外还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B“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做本文的论据。

  C.第②段加点字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形象生动。

  D.结合故事阐明学习的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根据文末画线句子,结合学习实践具体举一例说说带给你的启示。(30字左右)(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6~20题 。(共12分)

  (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子》)

  (二)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ū )之山: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īn):填塞,堵塞。 ( 节选自《山海经》)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其妻献疑 (4)始龀

  17.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焉置土石 有鸟焉 B. 以君之力 以为妙绝

  C. 出入之迂也 惧其不已也 D. 甚矣,汝之不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用“/”给选文(二)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19.翻译选文(一)画线句子。(2分)

  20.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上说说这两则选文的共同点。(2分)

  写作(50分)

  2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河北地质大学,学生们都知道“小飞侠”。有人自行车没有摆好,“小飞侠”会帮忙摆正;有人在墙上贴小广告,“小飞侠”会去清理;学生穿拖鞋进课堂、拥挤进电梯,“小飞侠”看见后都会立即提醒纠正……其实,“小飞侠”并不小,今年已经83岁了。在过 去的27年里,这位83岁的老人几乎每天都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纠正着各种不文明行为。她的身影,也成了河北地质大学学子们的校园记忆,学生们都叫她“小飞侠”奶奶。

  根据材料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所写文章的立意角度必须从材料中提炼,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或改写,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下一页更多“2017北京中考语文二模测试答案”

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