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语文 >

2017茂名中考语文练习试卷及答案

时间: 漫柔2 中考语文

  2017茂名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2分

  1、下列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剔透(tī) 阔绰(chuò) 褴褛(lǚ ) 谆谆教诲(zhūn)

  B、怪癖(pǐ) 倔强(juè) 解剖(pōu) 秀手旁观(xiù)

  C、 峥嵘(zhēng) 戳破(chuō) 棱角(ling) 茅塞顿开 (sè)

  D、阐证(chán) 要诀(jué) 狡黠(xiá) 载歌载舞(zài)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 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 谁也不会否认珠江不是向东流的。

  B.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其人格的形成、健全和完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 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展,从海藻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中国飞豹”作战半径大,可达1650公里;攻击威力强,除在前机身右下侧装有一门23毫米双管炮外,全机身载弹量5吨,可携带4枚命中率极高的空航导弹;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飞行特技。

  ②该机集歼灭、轰炸任务于一身,既有强大的进攻能力,又有良好的自卫能力,是我国国防武器装备的重大成果。

  ③“中国飞豹”飞机的部分性能已超过“美洲虎”、“狂风”、苏—24等飞机,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杀手锏”。

  ④“中国飞豹”飞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飞成功的新一代作战飞机。

  ⑤这一融现代航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战鹰,有着全新的外形设计,先进的电子设备和优良的火控设备,能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强有力的攻击。

  A.⑤④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②③①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人物“惊喜”心理的一项是(2分) ( )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

  A.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B.爸,鸭下蛋了。

  C.鸭蛋?鸭下蛋了? D.鸭下蛋了?我们的鸭下蛋了。

  6、对下面语段的语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批评有多种,一种是不痛不痒的,讲点鸡毛蒜皮的问题,无关宏旨,不伤和气;一种是和风细雨的,用词委婉,语调平缓,不动筋骨;一种是一针见血的,意见尖锐,直指痛处,不留情面。平心而论,听得进前两种批评不难,难的是能听得进、容得下尖锐批评。因为这种批评可能会声色俱厉,不留余地,可能会言语过激,有失分寸,很容易使人面红耳赤,难堪窘迫,下不来台。如忠言逆耳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批评,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它真正能使我们进步、给事业带来帮助。

  A.批评有多种多样 B.要听得进尖锐批评

  C.忠言逆耳利于行 D.批评要讲究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2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7——8题 4 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②。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③。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偶:通“遇”。③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④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 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亢奋激越,但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文言短文完成9——13题 10分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①,提拔隐逸以进贤良②,屏黜奸谗③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诸葛亮《自表后主》)

  【注释】:

  ①存仁心于寰宇:寰宇,天下,宇内。寰,通“环”。宇,空间。②提拔隐逸:隐逸,隐居不仕的贤人。③屏黜奸谗,以厚风俗:屏黜,罢免。屏,除去,赶走。黜,贬斥。奸谗,坏人。厚风俗,使风俗敦厚。

  9.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何期/病在膏肓 B.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

  C. 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D.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悉仰于官( ) ②兴师北伐( )

  11.说说“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的意思。(2分)

  12. 请简要概括短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13. 短文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写名句或按要求填空

  1、酒困路长惟欲睡, 。

  2、妇姑荷箪食, 。

  3、 ,燕然未勒归无计。

  4、__________ ______,一任群芳妒。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两句话是: , 。

  6、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 “ , 。”这一典故描写战争激烈的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7分)

  香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⑲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5.香伯有哪些“怪脾气”?(至少三点)(3分)

  16.第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7.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2分)

  18.从修辞角度看,第⑯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4分)

  20.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下一页更多“2017茂名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3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