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洪灾救援队救灾情况
8月3日,河北涿州。积水区道路被淹,水深最高达十几米,接近交通指示牌高度。各地救援队用船只不断往返,转移受灾群众。
蓄滞洪区形成原因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防洪安全,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将有条件地区开辟为蓄滞洪区,有计划地蓄滞洪水,是流域或区域防洪规划现实与经济合理的需要,也是为保全大局,而不得不牺牲局部利益的全局考虑。从总体上衡量,保住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使局部受到损失,有计划的分洪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泄洪区
泄洪的时机选择对于通过泄洪的方式,将洪水引入居住着上万甚至几十万人口的泄洪区,来以此缓解河流干流洪水的压力,实属无奈之举,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肯定不能这么做。像长江和淮河这样,径流量在夏季占比非常高的河流来说,其天然的河道条件、地形地势条件、配套的水利工程等,都还达不到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水量的目的,特别是遇到长时间的强降水,河道承载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任其水位上涨,那么一旦出现溃坝,不单单是这些地势较低的蓄洪区遭受损失,下游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群众都可能会受到威胁。因此,对于泄洪时机的选择、泄洪量的多少、淹没区域的预测、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博弈等等,都是有关方面制定和实施泄洪方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国有多少个蓄滞洪区
目前,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共有重要蓄滞洪区98处,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北京10个省(市),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1万亩,内有人口近1800万人,总资产超过2400亿元,总蓄洪量约950亿立方米。
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对合理和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指导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适应防洪要求等作了原则规定。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因蓄滞洪水遭受损失进行合理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和补偿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
蓄滞洪区就地避洪措施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的就地避洪措施是蓄滞洪区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蓄滞洪区就地避洪措施主要有:
(1)围村埝(安全区);
(2)庄台;
(3)避水台;
(4)避水楼(安全楼);
(5)目前保留完好确能起到防洪作用的城墙;
(6)其它就地避洪措施:大堤堤顶避洪、利用高杆树木避洪;
(7)蓄滞洪区内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和商店、影院、医院等公共设施,在较高地形处建设的集体避洪安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