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网 > 考试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语文答案(2)

时间: 刘惠2 高考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

  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4.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5分)

  15.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分析】《秋浦途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84)九月杜牧贬官途中,凄凉的秋天加之被贬官的遭遇,让作者内心充满痛苦.前两句以清疏简淡的笔墨勾画出一幅风雨凄迷的行役图,于凄清的自然景物中透露出作者的宦情羁愁,运用对仗而有自然流老之势,缘情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不直抒乡思旅愁,只借归雁设问,则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尽寓于其中.含蓄蕴藉,富有情韵.

  【解答】14.描绘画面,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最后点出画面的特点即可.景物的作用一般是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这里的“萧萧”“穷秋雨”“淅淅”“一岸蒲”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15.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最后两句是讲将大雁拟人化,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

  答案:

  14.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一点(1分),两点3分)

  15.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大雁拟人化(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感(1分).“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结合诗句分析思念之情1分).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结合诗句分析孤独寂寞之情1分).

  参考译文:

  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

  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赏析: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浙浙,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枯黄了行人的口光,遮蔽了蜿蜒的山路.“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诗人行舟水、漂泊无依之感.“穷秋”助长寒凉,平添空旷;“一岸”铺展水草,点染秋风.整体而言,诗人善于观察,精于描绘,于细微处传精神,于平淡中显韵致.山路秋雨,风吹草动,叶落江流,这些寻常景物,被诗人用“萧萧”点染,用“浙浙”润饰,立刻营造一种寒凉凄清氛围,烘托奔波劳顿之苦,有声有色之感.当然,诗人笔下的风景从来都不是纯粹自然的描写,自然的风景其实是心灵风景的折射.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刷色,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近合掌,不是当行的家数.这里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环,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为了下一步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樊南别有清秋思,不为斜阳不为蝉.”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表现情思,这是杜牧绝句的擅胜之处.徐献忠云:“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唐音癸签》卷八引)持较此诗,可谓刌度皆合了.

  【点评】常见思想内容答题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中,苏轼用“ , ”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离骚》中“ ,哀民生之多艰”两句,表现了屈原对百姓苦难生活的 深深同情,并因此流泪叹息。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重点字:宴、晏)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字:舳、舻、旌、旗、蔽)

  (3)长太息以掩涕兮(重点字:涕)

  【点评】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2017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语文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 山再起。

  ②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故宫可谓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③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④花丛中,几个黄发垂髫的小孩正在嬉戏,天真灿烂的笑声惊飞了停在枝头的一对云雀,溅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

  ⑤省公安厅纪检委工作人员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虎傅翼,私自给黑社会头目办理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证,性质极其恶劣。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分析】把握成语意义的方法:①了解成语的特点,把握基本义.②注意成语的出处,把握特殊义.有些成语,来自诗文典故,具有特殊的含义,要力求掌握这种意思,以免自我理解,望文生义.③体察使用的语境,把握比喻义.

  【解答】①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

  ②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③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④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句中仅仅是指“小孩”,使用对象错误;

  ⑤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⑥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望文生义,仅仅理解为“使人高兴”,忽视了对象“坏人”.

  故选:B.

  【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七、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八、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九、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十、语法不通.各个成语的词性是不同的,所以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词性把握不清,就会造成句子的语法错误.

  十一、性别色彩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

  十二、数量色彩 在表数量的成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成了误用.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继续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 只有领导干部具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立志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做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C.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

  【解答】A.成分残缺,“处理好”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统筹处理好…防风险”后加上“的关系”;

  B、语序不当,句子只有一个主语,“只有”的位置不当,将“只有”放到“领导干部”之后;

  C.正确;

  D.中途易辙,句子开头的主语是“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还没有出现与之对应的谓语动词,主语就变成了“美丽绵阳”,把“自从”提到“被誉为”的前面;

  故选:C.

  【点评】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缺少主语

  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缺少谓语

  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4、缺少修饰成分

  例如: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① 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②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 ③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 ④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 ⑤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实际上 可是 由于 / 难免 才能

  B / 然而 因为 而 未免 于是

  C 尽管 可是 因为 于是 / 最后

  D 虽然 但是 / 而 不免 终于

  【分析】本题考查复句间的关系,注意掌握常见关联词和副词,以此来判断复句关系.

  【解答】第五处“难免”,不容易避免;“未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不免”,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件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出现了,也可能还未实现.第六处“终于”强调出现某种结果很不容易,“最后”是“首先”、“其次”等词语后出现的词语,“才能”是在某种条件后才会出现的词语.综上确定答案为B.

  故选:B.

  【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格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

  ①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

  ② 。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③ 。

  【分析】解答此类试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应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解答】从语境看,本段写“人”和“物”的关系.①处前的内容是“深入所见于物者亦深”,从对应角度分析,此处应填写与之相反的内容;②处前内容为“一朵花如此”,从前后文看,此处所写范围扩大,应从类比的角度填写有关内容;③处前面的句子照应文段开头的句子,同时写出“我”和“物”的关系,据此便可推断出该处应填写的内容.

  答案:

  ①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②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③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点评】本题以补写句子的形式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学生要结合上下文来思考,分析语境的限定和提示是关键.

  21.下面是紫砂壶成型过程的简要框架,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表在“紫砂壶成型”这个大圆圈下分为“捏制壶身”和“装饰加工”两个中圆圈,然后这两个中圆圈又分别包括“打泥条”“做壶身”“加柄嘴盖”和“绘画”“刻字”几个小圆圈.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80个字.作答时应先指出这是紫砂壶的成型过程,然后讲紫砂壶的成型过程及其他要求.

  【解答】示例:紫砂壶的成型过程,首先是通过打泥条、做壶身,并在壶身加上壶柄、壶嘴和壶盖,完成壶身的捏制;而后是对制好的壶身进行贴花、绘画和刻字的装饰加工.

  (内容完整,给l分;归属得当,给l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点评】对图片进行整合与重述,要在对图片整理的基础上,注意题干和图片的联系,把图片中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最后用学科术语表达出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国庆假期期间,江苏南京中山陵游人如织,一位老人走累了,他的儿子便一把把他抱起来,这一抱被网友称为“最帅一抱”。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则属于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权衡这三则新闻,亦属于符合题意.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角度与立意:

  (一)选择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①坚守良心,温暖他人.②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③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二)选择第二则新闻: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①理解和尊重亲人,凸显关爱.②遵从秩序规则,方便他人.

  (三)选择第三则新闻:主办方不惜珍贵名画受损,宽容12岁男孩.①面对他人无意的过错,主动宽容.②理解孩子的过失,呵护成长.3面对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解答】

  最暖是温情

  三则新闻,读罢均令人动容,或为之鼓掌,或为之感动,但若问我们哪一则最有温度和人情味,则无疑是珍品画展主办方那润物细无声的温情.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

  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他才刚开始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用他的眼睛去仰望这个世界的光明,而这一切,随着那不慎的一跌,都有可能被严苛、惊吓所取代.法规不外乎人情,一个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的严苛处理,虽合规合理,但如果缺乏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呵护,那么其意义、价值便大打折扣.而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面对珍贵名画的被损失,此时此刻,算计的不是自己的损失有多大,而是用满怀深情的方式呵护孩童那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对这个世界抱以足够的善意,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个人心冷淡、信任缺失的年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这个世界,有必为之事,如“油条哥”的秉持良心、待人诚信,这本应为生活的常态;也有应为之事,如那忙得抬不起头的医生儿子,勤勉工作,这是职责,但职责之外,我们也希望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与人情味,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为难为之事,如那主办方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则尤其令我们动容,令我们感动,因为此处的温度与人情味超越了个人的私利与得失.此次珍品画展,展出的不仅有那珍贵的名画,更有那暖人的温情与宽容理解的人情.最暖是人心,温情涌动,世界便不再冷漠,人情依旧,彼此便不再隔阂.

  因此,无疑,主办方的温情与人情是最暖人心的,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在这乍暖还轻冷的时节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暖意.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25544